2025年07月1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3版:今日开发区

“双抢”进行时

5.8万亩早稻绘就丰收美景

记者 胡雅心/文 通讯员 宋洁梅/摄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金华开发区金西区块的田野间一片繁忙景象。随着气温持续升高,金西“粮仓”正式进入早稻抢收、晚稻抢种的“双抢”关键阶段。连日来,田间地头的农机器械马力全开,收割机、旋耕机、插秧机往来穿梭,奏响了夏收时节最动人的丰收交响曲。

7月15日9时许,在罗埠镇永湖村塘下朱自然村,种粮大户朱叶春的承包田里传来轰隆隆的机械声。数台收割机在金色的稻浪中来回穿梭,切割、脱粒、清选一气呵成,身后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稻茬。收割下来的稻谷迅速被转运至农场的烘干房,4台烘干机全天候运转,经过进粮、除杂、烘干、冷却等步骤,稻谷除去了水汽和杂质,锁住了饱满的颗粒与金黄的光泽。

“今年天气比较给力,雨水分布均匀,总体收成还不错。从7月12日开镰收割至今,每天可以收割100亩左右,预计9天就能完成全部早稻抢收。昨日,晚稻插秧也已经同步启动。”朱叶春说。

在朱叶春的9亩多育秧大棚内,3万盘秧苗整齐摆放,喷灌设施全面为秧苗喷灌补水。在朱叶春看来,粮食要高产,秧苗必须壮。前些年,他在农场引进了智能化育秧流水线,并不断进行更新迭代,极大地提升了育秧速度。育秧、旋耕、插秧、施肥、收割,全流程的机械化作业让种粮的节奏越来越快、底气越来越足。

汤溪镇寺平村的田野上,另一场“抢”字当头的农忙正酣。种粮大户戴光金的承包田里,数台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抓紧抢收稻谷,金黄的稻穗不断卷入机器,化作饱满的谷粒。从7月10日开镰至今,300多亩早稻已颗粒归仓。在几天前割完的农田里,又有旋耕机深耕土壤,锋利的犁刀翻卷起黝黑的泥土,惊起了一群群鹭鸟,也为晚稻栽种做好准备。

“今年机插秧率高,都种得早,收得也早。”戴光金算起了时间账,“往年得7月15日左右才开始收割,今年提早了5天。”虽然收成喜人,但他也有顾虑:“眼下气候多变,要是水稻成熟时遇上雨,减产就太可惜了。这阵子大家都在抢收,稻谷库容量有点吃紧。希望汤溪粮站能灵活些,早点开秤收粮。”

戴光金的期盼很快有了回应。婺州粮食收储公司汤溪粮站站长傅光宜坦言,粮站早已关注到农户们的抢收节奏。“往年我们通常在7月20日开秤,今年看到抢收势头这么猛,已经向上级公司报备,准备提前两天开秤。”他进一步解释,往年要等农户收割进度达70%以上才会启动收储,今年为了缓解库容压力,调整为“收割即收储”,目前开化粮站已率先开秤。

“提前开秤意味着要提前调试设备、与农户签订单合同,后续的质检、分类、仓储等环节也得跟上,人工成本会增加,但只要能让农户安心,这些准备都值得。”傅光宜说,收到的粮食会先经质量化验,再按等级分类收储,确保颗粒归仓的每一步都规范有序。

从田间抢收到粮站收储的高效联动,背后是今年粮食生产的强劲势头。“今年开发区早稻产量创下近十年最佳。”开发区乡村振兴部农业一科科长胡文华难掩兴奋。他透露,近期的测产中,最高亩产达到了685.1公斤。

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藏着“三重”密码。胡文华分析道,一是天公作美,今年上半年水稻全生长周期气候适宜,“双抢”前夕台风更是带来充沛的雨水,确保了谷粒的饱满度;二是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水稻机插秧率较去年大幅增加,预计全年提升10—15个百分点,让种植效率和质量双提升;三是田间管理精细化,病虫害防控精准到位,仅出现零星白叶枯病,为丰收筑牢了防线。

据了解,今年下半年,晚稻面积较早稻略有增加,随着“双抢”进入攻坚期,开发区将持续做好“双抢”期间的优化服务保障,全方位为农忙护航,为全年粮食丰收筑牢基础,让金色的希望在田野上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