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引工程金华段今年首次开闸供水
本报消息(记者 吴晓/文 胡肖飞/摄)昨日上午9时,随着乌溪江引水主干渠渠首新塘里节制闸开启,汩汩清水奔涌而出,标志着乌引工程今年首次向金华片区供水。
“今年早稻生长前期遭遇低温阴雨,加上梅雨期降水偏少,出梅后持续高温,导致库区蓄水量不足,特别是莘畈水库,蓄水率仅为74%。”乌溪江引水工程灌区(金华片)管理处书记王志强介绍。
当前正值早稻抢收、晚稻抢种的关键农忙时节。面对降水偏少、水库蓄水率低,下半年城乡抗旱保供形势严峻的局面,市水利局启动“日研判、周会商”机制,加强监测预报和分析研判。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灌溉后生态,停发电、多提灌、多外引”的原则,统筹调配城乡水资源,提前部署抗旱保供工作。
“我们已多次与衢州乌引工程管理中心沟通协调,提前启用乌引水置换水库水的方案。”王志强表示,“今年乌引工程计划向金华输送水资源2000万立方米,分四轮进行。本轮为首轮供水,将持续至本月底,输送优质水1000万立方米,优先保障西畈水库、寺垄水库等蓄满,以满足下游农户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乌引水来了,晚稻就能及时种下去。”种粮大户戴光金一边扒开稻田沟渠的进水口,一边高兴地说。看着清水流入田间,计划种植1500多亩晚稻的他信心倍增:“乌引水为后续‘双抢’提供了坚实保障。”
据了解,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的乌溪江引水工程灌区覆盖人口83.72万,惠及农田54.65万亩。自通水以来,该工程(金华片)在农田抗旱中始终扮演重要角色。2021年11月,我省启动乌引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其中金华片工程去年底全面完工。改造后,主干渠引水流量从原来的7立方米/秒提升至10立方米/秒,日供水量可达约70万立方米。通过实施渠道节水防渗措施,灌区每年可节约灌溉用水530万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08提高到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