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6版:财经民生

就医查出危急值 医警联动全城寻人

记者 龚喜燕 通讯员 谢蕊

“你父亲刚在我们医院做检查,心肌损伤指标已到危急值,怀疑是心肌梗死。我们联系不上他,赶紧通知他回医院,否则可能有生命危险。”

“你是不是诈骗电话,怎么证明你是医生?”

7月20日,经历了一波三折的“过山车”后,在义乌经商的邹先生放松心情从浙大四院康复出院。他向记者讲述几天前远在温州老家的儿子接二连三接到民警和医生电话,误以为是诈骗的“桥段”时,“玩笑”之余,更多的是庆幸,“幸好义乌的医生和民警认真负责,不然万一当晚我心梗发作,可能人就没了。”

7月15日下午4点半左右,邹先生因为胸闷气喘,来到浙大四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

邹先生做完心电图和血检后,已过下午5点。“我想,等检查结果出来医生肯定下班了,就打算先回家,第二天再来拿报告。”于是,做完检查,他便离开了医院。

检查结果一出来,数值显示邹先生的高敏肌钙蛋白T值严重超标,加上他的心电图显示前壁、侧壁ST段压低,“高度怀疑患者有心梗的可能。”检查结果一出来,浙大四院检验科医师立即启动“危急值警报流程”,电话提醒接诊医生关注指标异常,同步进行电脑系统“危急值”弹窗警报。

根据该院设立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应急事件处置流程,医生需在15分钟内对出现危急值的患者进行及时干预和处置。接诊医生钱诗情立即给患者打电话,但其预留的手机号码是空号。

“患者随时可能在院外发生猝死,生死攸关。”当天值班的浙四医务部副主任朱晓姹接到医生汇报后,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我们利用医院监控系统搜寻患者位置,发现他早已离开医院。再次联系无果后,我们马上联系福田派出所说明紧急情况,请公安出动,一起帮我们找人。”

3个小时的寻人过程朱晓姹历历在目,“我们打了无数次电话,一直在跟踪寻人进展。庆幸的是,最后民警联系上患者的儿子。当晚9时24分,邹先生终于回到医院。”

过程中,民警和院方先后致电邹先生的儿子说明情况,起初都被对方怀疑是诈骗电话。

当晚,邹先生与儿子对照细节后,才确信是医院电话。邹先生回到浙大四院急诊作进一步检查后,医生告知,诊断结果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要立即开展冠脉介入治疗。

心脏造影检查提示,邹先生左冠血管狭窄值达95%以上,要立即疏通堵塞的血管,植入支架。当晚10时许,邹先生被推进手术室,一个多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很感谢医生和民警救了我的命。”

据悉,邹先生今年55岁,和妻子在义乌经商10多年,有高血压史,长期抽烟、熬夜。

浙大四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冯超表示,急性心肌梗死异常凶险,“猝死有可能就发生在一瞬间,对这样的病人,我们都会提高警觉。”他提醒广大市民,出现长时间胸闷,尤其是高血压等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