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3版:今日开发区

让“流动探头”守护舌尖安全

□胡晨歆

近日,金华开发区12名外卖骑手担当起食品安全监督员新角色。他们在日常取送餐时,将留意外卖商家后厨卫生状况,随手拍照上报监督线索,做食品安全监管的“流动哨兵”。此前,浙江杭州、湖北武汉等地市场监管部门相继推出创新举措,聘任外卖骑手担任食品安全监督员。

数据显示,我国餐饮外卖市场呈爆发式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约1.5万亿元,外卖用户规模5.92亿人。随着外卖市场的迅速扩张,出现外卖商家经营不规范、后厨“脏乱差”乃至“幽灵外卖”等行业乱象,存在食品安全隐患。面对一些规模小、场地变动频繁的外卖铺位,消费者无法实地查看卫生状况,监管部门也难以全流程监督。而外卖骑手作为连接商家与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其职业特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他们具有覆盖面广、流动性强的天然优势,还能在取餐过程中直接观察商家后厨状况、食品加工过程等关键环节,好比流动的食品安全摄像头,能发现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这种灵活、动态的监督方式是传统监管手段难以替代的。让外卖骑手担任食品安全监督员,无疑是对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网络的有效补充。

当然,需要关注的是,尽管骑手监督员模式在多地取得初步成效,但若缺乏配套保障,其可持续性仍存隐忧。比如如何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对提供有效线索的骑手给予奖励,提高其参与积极性;如何完善保护机制,在骑手因举报违规商家而遭遇恶意差评甚至人身威胁时,保障其人身安全及合法权益;如何统一监督标准,保证监督效果。

所以,要让外卖骑手这支“流动哨兵”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构建全方位的保障体系。激励有温度,可建立“基础补贴+有效线索奖励”双重激励。例如,深圳市场监管部门便与外卖平台衔接,对提供有效线索的骑手给予现金奖励,以此鼓励动员更多的外卖骑手积极举报外卖食品安全问题。保护有力度,建立匿名举报通道,对打击报复行为从严惩处。能力有提升,对选聘的外卖骑手加强培训,让监督工作更专业。

同时,对骑手上报的问题,市场监管部门也应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骑手反馈的问题能得到及时处理,形成“发现—上报—查处—反馈”的闭环管理。

外卖骑手担任食品安全监督员,是拓宽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渠道、强化外卖食品安全监管效能的有益尝试。“外卖侠”变身“监督侠”,新角色也要匹配新保障。唯有激励到位、保护有力,才能让更多骑手成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的“眼睛”,敢于监督、乐于监督,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