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6版:今日开发区·综合

手把手传授“网格真经”

金华开发区有一支网格治理优秀导师

记者 吴璇 文/摄

从网格新兵到治理能手,蜕变之路如何加速?金华开发区给出了导师带徒的生动答案。今年以来,开发区以深化网格员“三能”行动为抓手,创新构建阶梯式培育体系,首建“网格导师库”,57名优秀网格员受聘上岗,化身经验领路人。他们通过“案例剖析+实战模拟”的精准帮带模式,手把手传授“网格真经”,推动基层治理经验在传承中迭代升级。

导师领路

实战淬炼网格尖兵

蟠龙村,一个因新能源汽车小镇崛起而转型的产业配套村,260余家商铺、300余家企业、超万名流动人口,构成了这里繁复的治理图景。如何答好这张高难度的治理考卷?近年来,蟠龙村创新引入“企业专属网格”理念,将其作为精细化服务的试验田。网格导师唐凤娇与徒弟陈书昕、颜旭俊、董园的师徒情,正是治理效能提升的鲜活注脚。

作为开发区首批受聘的“网格导师”,唐凤娇是蟠龙村第一网格的“老把式”,更是隐患排查的“鹰眼”、矛盾化解的“巧手”、特殊群体的“知心人”。她的带徒秘籍很实在:情景教学+多维实训,直击新人痛点。

“对接企业,别问‘您什么时候有空’,直接给出选项提高效率!”这是唐凤娇传授给徒弟颜旭俊的“走访黄金法则”。面对企业沟通难题,她用角色互换和贴身跟访,让颜旭俊在实战中迅速掌握沟通窍门。如今,颜旭俊已能独立排查企业隐患,成了环宇芯城科技园里企业熟悉的“网格面孔”。

实践是最好的课堂。不久前,环宇芯城科技园入驻企业与物业因停车收费问题僵持不下。接到反映,唐凤娇立即带着徒弟陈书昕赶赴现场。“企业发展需要客户便利!”“规范收费才能管好园区!”面对双方各执一词的情况,唐凤娇沉着指导陈书昕展开“双边缓解”策略:一面以优化营商环境说动企业管理层,一面用提升园区品质争取物业支持。两次高效沟通成功推动了停车方案优化,一场潜在纠纷就此化解。

服务企业之外,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同样是网格必修课。徒弟董园曾接到租户投诉:楼下足浴店夜间噪音扰民。在唐凤娇指导下,董园运用“共情沟通法”——先摆事实(出示噪声监测数据),再讲情理(点明租户多为企业员工,需安静休息环境)。一番入情入理的交涉,难题迎刃而解。

唐凤娇的带徒远不止于此。定期碰头会上,师徒四人围坐,反诈技巧、巡查要点、调解心得在交流碰撞中沉淀升华。“把师傅的‘应急招’,变成团队的‘常规技’,这才是真正的传承。”唐凤娇常对徒弟们这样说。

“从不敢敲门到主动敲门,从怕说错话到能讲道理,凤娇姐教我们的不只是方法,更是那份‘把群众小事当心头大事’的赤诚初心。”徒弟陈书昕深有感触。在唐凤娇的言传身教下,他们处理网格事务时“少了一份紧张,多了一份从容”,处置能力显著提升。“今后更要在干中学、学中干,为群众发声,为居民解忧。”陈书昕的话语充满力量。

师徒同心织密网 薪火相传护家园

兴学社区是金华开发区江南街道的一个老旧社区,建成年代较早、建设标准较低、基础设施老化。面对一系列基层治理难题和居民多元化需求,社区积极开展网格“传帮带”,由网格工作经验丰富的王莹莹与新进社工吴育颖、徐畅、张梦蕾结成对子,围绕网格管理、矛盾调解、居民服务等工作开展深入交流,共同成为居民贴心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师傅王莹莹看来,激发新进网格员的内在动力比单纯传授工作方法更关键。2022年年底,面对加入兴学社区的三位新人,王莹莹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主动介绍社区的基本情况。“只要一有空,莹姐就会带着我们下网格熟悉工作。”吴育颖说,在下网格过程中,王莹莹会热情分享以往的工作经验,“对于一名网格新手而言,这些经验弥足珍贵,让我们在面对网格工作时多了一分自信与底气。”在日常生活中,王莹莹时刻关注“徒弟们”的适应情况,主动与他们谈心,耐心倾听需求与意见。在她眼中,带新人不仅是工作任务,更是促进社区和谐的宝贵契机。

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是提升社区网格治理工作的重点所在。在日常走访巡查时,王莹莹将“把居民当家人,耐心倾听需求”的沟通要诀倾囊相授,让新人迅速拉近与居民的距离。面对信息采集工作,她又毫无保留地分享“勤走、勤问、勤记”的实用诀窍,着重强调挖掘居民深层需求的重要性。

在王莹莹的办公桌上,有一本从2017年入职兴学社区起便开始记录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辖区重点人口动态、突发事件处理等看似琐碎的小事。如今,这一件件小事却成为她治理社区的“宝藏秘籍”。工作闲暇时,王莹莹总会翻开本子,结合真实案例,为新人详细拆解事件背后的门道,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实战经验毫无保留地进行分享,助力新人在社区工作中快速成长。

言传不如身教。作为师傅,王莹莹总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新人树立标杆。日常走访时,王莹莹主动关心居民生活需求,耐心倾听家长里短,用温暖的关怀诠释网格工作“服务为民”的本质;店铺巡查时,她带领新人详细讲解消防设施的检查要点和安全隐患的危害;面对矛盾纠纷时,王莹莹更是将调解现场化作教学课堂,反复强调“调解不仅要解决问题,更要守护邻里情分”。

工作之余,王莹莹还坚持带领新人复盘每日工作。“之前走访时马大爷反映的照明问题,我们跟进到哪一步了?”“上次张阿姨说的垃圾乱扔情况,现在还存在吗?”在一次次“行动示范+工作复盘”中,吴育颖、徐畅和张梦蕾快速成长,逐步成为能独当一面的网格骨干。

老带新,新添彩。兴学社区以老带新的方法,不仅帮助新网格员快速掌握工作技能,更加强了老网格员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通过‘传帮带’的模式,让我可以更好地融入网格员这个身份。”徐畅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边学边思,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早日成长为一名素质过硬、服务高效、群众满意的网格员。

导师传帮带 精准帮扶育新苗

在基层社区治理中,网格员是连接居民与社区的“桥梁”。为提升新入职网格员的业务能力,金华开发区三江街道何宅社区结合“三能行动”,创新开展“老带新”传帮带活动,通过经验传授、实战指导等方式,帮助新进网格员快速融入角色,成为社区治理的生力军。

“多听、多问、多换位思考,调解才能有温度。”这是社区网格“老手”康帅常对新同事说的一句话。近日,社区两位居民因楼道漏水问题争执不下,专职网格员丁威首次独立调解时有些手足无措。了解情况后,康帅第一时间前往现场进行示范,先耐心倾听双方诉求,再到现场查看漏水的具体情况以及房屋的受损情况,判定双方存在的责任和应该承担的赔偿,最终双方一致认可,将矛盾化解在网格内。

事后,康帅还将多年总结的“调解三步法”——稳情绪、找症结、促共识,手把手教给丁威。“只要有空,师傅就会和我讲调解谈判技巧、如何把握谈判时机等网格工作经验,都是干货,很实用,让我能在最短时间内融入社区大家庭,迅速完成角色转变。”丁威说。

面对繁杂的社区事务,新人郑佳丽一度对台账整理、政策宣传等工作感到无从下手。康帅主动结对,带其参与“一日工作全流程”:从早间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到下午协助办理老年证,再到晚间入户摸排流动人口信息,“清单式工作法”(任务分类、优先级排序、闭环跟踪)让郑佳丽迅速掌握了高效处理事务的窍门。“现在我能独立完成80%的日常工作,多亏了师傅的‘保姆级’教学。”郑佳丽笑着说。

“和居民沟通,真诚比技巧更重要。”在带教结对时,康帅特意带三名新进网格员走访了独居老人王阿姨。起初,新进网格员照本宣科询问需求,老人反应平淡,康帅则从唠家常入手,发现老人厨房水龙头漏水后立即帮忙维修,顺势普及安全用电知识。这种“以服务促沟通”的方式让大家深受启发。如今,新进网格员已能熟练运用“拉家常—记需求—跟落实”的沟通模式,收获越来越多居民的信任。

“‘传帮带’不仅是技能传承,更是基层服务精神的接力。我们将持续深化‘三能行动’,让网格队伍在老带新、新促老的良性循环中共同提升,打造更有温度的社区治理样板。”该社区党委书记麻丽娟说。

三步法巧解邻里纠纷 传帮带共织温暖网格

在金华开发区苏孟乡龙川社区,有一群网格员,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用脚步叩响居民心门,编织社区温暖网络。今年以来,优秀网格员张生霞与新进网格员张慈佳的结对帮扶,为社区网格工作注入新能量。

邻里纠纷虽小,若不及时处理,容易破坏社区和谐氛围。不久前的一天,泰地金水湾小区居民王大爷给张生霞打去求助电话:“我家厨房又反水了,肯定是楼下住户的下水管道堵了。”挂完电话后,张生霞立即带着“徒弟”张慈佳赶往现场。经物业工作人员现场勘查,反水是因为主管道油污堵塞,但101室的业主陈先生长期在外居住,电话沟通时既感委屈又显抗拒:“我不常回家,这事与我无关。”面对僵局,张生霞采取三步调解法:一是联动物业现场取证,明确堵塞点位;二是耐心向陈先生解释管道结构,出示维修方案;三是唤醒邻里情谊,提及邻里间互帮互助的点滴往事。“陈先生,您看这样行吗?”张生霞提议,维修人员由社区联系,费用明细全程公开。最终,陈先生同意承担合理费用,王大爷也主动表示愿分担一部分。

全程在一旁观摩的张慈佳深受启发:“调解既要讲清相邻关系的权责,更需用真诚融化隔阂。”回程时,张生霞指着疏通干净的管道解释道:“我们的工作就像这管道,既要疏通问题,更要连通人心。”这场“理论+实践”的现场教学,让新网格员真切体会到社区治理的温度与智慧。

作为一名有丰富经验的网格员,张生霞深知实践出真知,因此,她时常鼓励新进网格员在“师傅”指导下独立处理问题,在实践中锻炼提升。有一次,居民宋女士情绪激动地打电话投诉辖区某理发店。她称,带孩子理发时,儿子头皮被刮破,要求赔偿1000元,但店长态度恶劣,称其小题大做,拒绝赔偿。抵达现场后,张生霞让张慈佳主导调解。一开始,张慈佳既紧张又期待,看到“师傅”鼓励的眼神后,鼓起勇气采取三步调解法:首先实地了解情况,发现店长态度强硬拒绝赔偿;接着从商家利益出发,指出服务行业口碑至关重要,周边居民是主要客源;最后明确责任划分,提出合理方案。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医疗费107元由商家承担,退还办卡费用38元,另加355元补偿费用,总额500元。这次实践增强了张慈佳的调解信心,提高沟通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社区网格员队伍形成积极向上、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

如今,在龙川社区,像张生霞和张慈佳这样的网格员正以“小网格”托起社区治理的“大民生”。他们不仅是矛盾的调解者,更是邻里的连心桥,用耐心与智慧化解纠纷,用行动传递温暖。这种“传帮带”的模式,不仅让新进网格员快速成长,也让社区服务更加精细化、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