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8版:新区新闻

“智转数改”的新区经验说服力在哪

记者 苏宣萌

如果近两年要从金义新区企业中筛选出一个高频词,那无疑是“智转数改”。

什么是“智转数改”?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应用,进行生产组织更新、流程再造和数字化导入,促使企业改变发展方式、焕发新能量,最终实现“机器换人”“数字换脑”。

昨日,记者在浙江托马斯工具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见这样的场景:在ERP系统的生产可视化大屏上,排产和订单等各项数据实时滚动;仓库里,码垛机器人通过扫描二维码和电子标签高效搬运货物;在自动化注塑车间,设备精准完成开模合模……看着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厂房,企业创始人吴煊说:“以前想了解生产情况,车间主任需要统计半天,现在有了‘智改数转’,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及时掌握情况。”

成立于2010年的“托马斯”是一家从事园林工具、电动工具、农林机械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产品常年出口至北美、南美、欧洲、大洋洲等地区。

过去,由于数字化程度较低,“货难管、钱难管、价难管、人难管”等一系列场景痛点在企业长期存在。

“为国外企业代工,涉及门类和产品种类较多,配件形状不一、规格不同,制约生产效率提升。”吴煊介绍,电动工具作为金义新区传统产业,遭遇市场和技术变革的双重挑战。在新兴技术催生的商业模式和消费者需求的快速演变面前,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为压缩周期、提高效率,多年前,“托马斯”尝试改造生产线。然而,投入几十万元购买的数字化系统难以适应实际生产场景。“改造后,各种各样的业务系统层出不穷,系统之间又存在壁垒无法打通,只能人为地进行数据导出、汇总、整合,进一步造成汇报慢、决策难。”吴煊说。

如何破局?一切在2023年迎来了变革。金义新区以推进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为契机,选定智能家居、电动工具、彩妆等细分行业作为重点改造领域,甄选有基础、有条件的试点打造“学样仿样”案例。这一年,政府相关部门带着专家来到“托马斯”。

首先是技术层面。“我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省智专委、省图灵研究院等专家团队合作,上门免费帮企业一对一把脉问诊,针对企业运作的难点痛点,先提升企业高管的管理思想,分析企业数改需求,再用数字化工具帮助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总结起来就是‘两个精细化’,政府做好精细化服务,企业做好精细化管理。”金东区经信局数字经济科科长李晋介绍,近两年,他带领专家团队走访金义新区各中小企业,为他们“智改数转”提供免费咨询诊断服务。

然而,走访中专家团队发现,金义新区每个行业,甚至每家企业的生产制造工艺流程都不一样,很难套用相同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经过仔细梳理,专家团队很快找到方向。“我们抓住企业‘物料种类多、齐套保障难’的共性难题,以此为‘学样仿样’的突破口,利用‘库位管理’模块实现‘原材料采购入库—生产流转加工—订单出库’全流程数据流通。这一经验马上在全区甚至全市推广开来。”李晋说,对于正处于转型迷茫期的企业来说,这无异于“久旱逢甘霖”。

其次,在技改最需要的资金领域,金义新区对新认定的省级未来工厂、省级智能工厂、省级数字化车间在市级奖励的基础上再给予800万元、220万元、50万元奖励,并在市级补助的基础上给予设备投资额的10%补助,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为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对数字化转型达到国家二级及以上水平的企业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扣除原有N+X及数字化改造相关政策奖励);对新认定的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在市级补助的基础上给予设备投资额8%的补助……

“以金义新区400亿元的规上工业体量为例,只要效益提升3个点,规上工业总产值就能增加12亿元。所以,投入很划算。”李晋说。

改造后的“托马斯”获得了新生。记者看到,偌大的厂房没有多少员工在岗位上忙碌,一排排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车间的电子显示屏上实时记录生产、质量、设备信息,并将数据自动上传到数字化系统进行数据分析。

“现在看来我们很成功,达到了预期。”吴煊算了一笔账,投入新设备增加了产值,几年内就能回本,还有无形的业绩——生产品质的跟踪和提升,以前有的检测需要人眼,现在是机器可视化识别;人工有劳动强度,疲劳时易误判,改造后产品的交货周期缩短30%~50%,人工成本降低20%~30%,作业提升效率提升60%~70%,订单交付准时率提升70%~80%。

不仅如此,逢会必宣“智改数转”、遇企必言“智改数转”,已在金义新区形成关注支持“智改数转”的浓厚氛围和明确导向。在近日举行的金华市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推进会上,破解中小企业转型的“新区经验”在全市推广。

目前,金义新区已实现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相关链接 “智转数改”的新区经验

“看得见”的智能制造,“看不见”的产业变革。近年来,金义新区以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为契机,制定出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等,把数字技术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创新作为扩大竞争优势的“必修课”,大力推动以“N+X”模式为标准的数字化改造,聚焦智能家居、电动(园林)工具等主导行业,通过“仿样学样”,以场景应用带动“智改数转”网联项目建设,提供转型升级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