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3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金华为企业量身定制 能级工资体系

本报消息(记者 卢奕仿)近日,在滴滴出行司机服务中心金华店,一场能级工资集体协商预演持续近3个小时,市总工会集体协商指导员徐灿与协商代表们反复推敲,为即将召开的全市新业态企业协商观摩会做准备。

作为全省唯一的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市域试点,金华全力推动能级工资集体协商机制落地生根。市、县两级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深入企业一线,通过精准走访座谈,为企业量身定制贴近实际的能级工资体系。

然而,推动劳资双方平等“坐下来谈”并非易事。企业习惯于既定模式,职工则心存顾虑,“不愿谈、不会谈、不善谈”的困境普遍存在。在金东区,退休返聘的指导员吴惠娟凭借多年在街道工会的工作经验,迅速打开了局面。“起步最难,为摸清底细,我们实地走访了数百家企业工会。”吴惠娟感慨。在某行业协会协商中,针对一项职工最低工资条款,吴惠娟当场提醒协会需征求不同规模企业的意见,特别是行业小微企业,在保障职工利益的同时,也要维护企业根本利益。她的耐心和专业赢得了信任。不到一年时间,金东区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从50余家激增至377家。

形成规范的协商合同是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永康市总工会指导员杨能依托该市创新的“线上协商一件事”系统,实时掌握企业协商进展,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合同范本及后续优化服务,解决了企业“缺乏能力经验”和“格式文本不适用”的痛点。指导员方卉今年1月刚从教师岗位转至婺城区总工会,面对“能级工资”“集体合同”等专业术语曾陷入焦虑。但她迅速将教学中的系统梳理能力迁移至此,将晦涩的《填表及备案说明》优化为图文并茂、案例详实的清晰指南,并与其他新入职指导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