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思想伟力 凝聚奋进力量
——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引发强烈反响(上)
记者 陈浩洋
8月6日晚,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在央视综合频道和浙江卫视晚八点档开播,我市广大干部群众踊跃收看,反响强烈。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在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市域实践大场景中,持续深化文化建设“八项工程”,高水平建设浙江中西部文化中心,为高质量赶超发展提能级开新局汇聚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擘画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引领浙江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素材。专题片通过大量珍贵影像资料和生动实践案例,带领我们回望习近平总书记推进浙江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的一段段动人往事,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博大的文化情怀,感悟伟大思想蕴含的科学真理价值、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12次到义乌调研,与商户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在‘义乌现象’的背后,看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的内在关联。他深刻指出,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深厚的人文价值,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极高的组织效能,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更强的竞争力。”收看专题片第一集《文以立心》后,义乌市委党校高级讲师郭雅静深受触动。
郭雅静说,专题片从文化的维度,阐释了义乌如何从小县城蜕变为国际小商品之都,对义乌发展成就的实现给出了精准判断,“面对挑战和机遇,我们更应厚植义乌创新创业的文化土壤,充分激发文化内生动力,让义乌的小商品、大市场,不断地再造新的辉煌”。
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这是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把青年理论宣讲这张“金名片”擦得更亮的部署要求,积极探索青年理论宣讲的创新路径。不久前,“真理的味道”理论圆桌会在兰溪市游埠镇洋港村文化礼堂举行,现场以“分享人+现场提问+专家点评”的互动模式,带动年轻受众拥抱新思想、点燃理论热。“看了专题片,我对宣讲员的身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如何提高宣讲的到达率、走心率有了新的思考。我们要持续创新传播方式,以‘新’的话语、‘活’的讲述、‘潮’的传播,让党的创新理论潜移默化地‘飞入寻常百姓家’。”00后青年宣讲员周甜甜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实施文化保护工程,为浙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遵循。6日晚,金华市上山遗址管理中心全体干部职工集中收看专题片后,心情激动。“专题片再次带领我们重温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更加坚定了我们感恩奋进的信心决心。”该中心常务副主任胡建军说。
从上山文化遗址群成功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到上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选新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再到上山文化展览接连亮相肯尼亚、西班牙等国家,今年我市接续推进“上山文化”保护研究、联合申遗、项目建设、宣传推广等工作,努力守护好“上山文化”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专题片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文化足迹,循迹溯源,带领观众深切感悟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科学真理价值、强大精神力量、博大文化情怀。”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郑春跃说,“作为一名社科工作者,我们要积极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真’‘情’‘实’‘意’四字要求,加强学风文风作风建设,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不断深化金华文化研究工程,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和金华辨识度的精品成果,努力擦亮金华文化鲜明标识。”
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是“八项工程”的重要内容。送文化、种文化、育文化……去年5月以来,我市扎实推进文化特派员制度,选派150名省、市、县三级文化特派员,实现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全覆盖。市级文化特派员、金华职业技术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张赛派驻婺城区琅琊镇泉口村后,重点打造“窑望未来”铁店窑文化品牌,组建大学师生服务团队,开启“青年师生服务泉口”未来乡村计划,为千年窑火传承注入新生力量。“文化是发展的内在动力。看完专题片后,我们将更坚定通过‘文化特派员+非遗传承+人才孵化’深度融合模式,将高校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农村下沉,让铁店窑文化活起来、动起来、年轻起来,也用设计点亮乡村未来。”张赛说。
踏上新征程,我市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扛起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金华担当,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持续深化“八项工程”中书写新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