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国际新闻

‌艺路同行·十载华章

金华市中小学生艺术团奏响希望的旋律

蔡文洁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8月12日,中共金华市委党校报告厅座无虚席。台上,来自全国多地的13支优秀青少年音乐社团共同演绎悠扬旋律、奏响动人乐章,由中国青少年宫协会主办,中国青少年宫协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金华市青少年宫承办的全国青少年文化艺术展演暨音乐社团成果展示活动成功举行。

本次全国乐团展演是继2019年以来的首次重启,将地点放在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的故乡金华,更是意义深远。2015年4月,金华市中小学生艺术团(下文简称艺术团)成立,至今已走过十年春秋。艺术团成立以来,充分挖掘我市中小学生的艺术潜质,积极开发、培育他们的审美素养和音乐特长,努力促进我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如今已经发展为拥有230名团员的大团,举办和参加公益演出近百场,多次站上国内国际舞台,斩获30余项大奖,成为我市青少年艺术教育的一面旗帜。

“放学了,排练去!”在金华,像这样因热爱艺术而相聚的孩子越来越多。艺术团,究竟有何魅力?他们,又为何而来?

播下一粒美的种子

第一乐章

艺术团的成立,是我市为构建以学校艺术教育为基础、大中小学相衔接、课内课外相联系、校内校外相促进、高校和专业团体作支持的艺术教育新体系迈出的第一步。

“那时金华市级层面的少儿艺术社团,一直没有组建起来,我们想努力为孩子们搭建一个展示锻炼的成长平台,为金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打造一个儿童与时代对话的窗口。”市少工委副主任、市青少年宫主任舒珂介绍,市中小学生艺术团下设民乐、合唱、管乐、舞蹈4个分团,是由共青团金华市委、市教育局、市少工委共同主管,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负责专业规划和指导,市青少年宫负责日常运行和管理的社会化公益性的青少年社团,自成立之初就立志成为“金华青少年文化的一张金名片”。

孩子入团,只需要通过选拔,其他都免费,艺术团的训练配备金华最专业的师资队伍。“组建之初我去找老师们,他们都一口就答应了下来,完全是出于对音乐和对孩子的喜爱。”舒珂说,艺术团建立了由浙师大、金职大、婺剧院等专业单位专家和指导教师队伍,为艺术团的孩子们做指导排练。“艺术团有一支既专业又甘于奉献的教师团队,还有一群肯吃苦、敢拼搏的团员少年。”

艺术团艺术总监兼合唱分团指挥李思慧记得,第一届招生只招了40多个团员,都没有满员,她去各个学校发动报名挖掘苗子。合唱和独唱不一样,更注重团队合作和专业素养。李思慧在教授孩子专业课的同时,更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可喜的是,李思慧感觉金华这几年的合唱氛围越来越好,音乐社团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性活动方式越来越受到大小朋友的喜爱。现在很多家长都是慕名而来,每年报名都很火爆。

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二胡专业教师、副教授陈军担任市中小学生艺术团民乐分团指挥,他还记得刚来民乐分团的时候,教室和乐器设备都比较简陋,大家只能编排一些比较简单的曲子,比如《春天的故事》《我的祖国》等。“后来,市青少年宫将原先最大的一个办公室腾空,给我们改成了专业的排练室。”陈军说,随着团员人数和乐器设备的完善,大家开始排练一些如《夏日骄阳》《春华秋实》更专业的曲目。后来考虑到排练室在顶楼搬动乐器不方便,市青少年宫又向财政申请专门安装了一部电梯。“艺术团需要什么,我们就努力创设什么。”舒珂说,从无到有,金华可以说把最好的都给了孩子,也给这个城市播下了一粒美的种子。

第二乐章

打造连接世界的广阔舞台

十年间,艺术团为热爱艺术的青少年们打造了连接世界的广阔舞台,有无数青少年在艺术团的舞台上找到人生所爱,并且成为艺术的传承者,用手中的音符讲述动听的故事。

艺术团先后赴新加坡、日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北京、天津、深圳、成都、遵义等国内外城市进行艺术交流,成为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李思慧带领的合唱分团多次参与世界青少年合唱节并拿下多个金奖,向世界唱响了金华童声。

2016年,李思慧带着刚成立一年的合唱分团参加第七届中国魅力校园合唱大赛,在全国六十余支队伍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2017年,金华民歌改编的合唱《咯咯叮》获得第四届新加坡国际合唱节比赛银奖,金华民歌走上了国际舞台;2018年7月,参加第九届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获金奖,并被评为“全国最受欢迎合唱团”;2019年,参加香港世界青少年合唱节,捧回两项金奖,这也是合唱团自2015年建团以来首次圆梦世界金奖。

“看到孩子们在合唱中得到了成长和收获,老师们都很欣慰。”李思慧说,一个个奖项的背后,是老师和团员们的辛勤付出。作为校外社团,团员来自各个学校,组织训练的难度也大,排练时间不多,不管每周末还是假期集训,孩子们都坚持了下来。

当时还在南苑小学读书的叶慎敏,是合唱分团团长,2022年,她以浙江省艺术高考音乐类综合分第一名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钢琴专业。“我觉得在合唱团的经历,让我音乐素养有了很大提升,对于我现在的专业发展很有帮助。”如今读大三的叶慎敏,已经获得第六届新加坡国际音乐节西洋乐大赛钢琴比赛金奖、2024年中欧交流艺术节奥地利菁英钢琴比赛金奖等奖项。

“我看着一批又一批孩子走上专业化学习的道路,也特别为他们感到开心。”市中小学生艺术团管乐分团指挥付维说,管乐分团多次亮相全国专业赛事,受到了音乐院校的关注与指导。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被誉为“中国音乐家的摇篮”,2022年,管乐分团团员贺弈涵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该校萨克斯管专业,那一年,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在全国范围内仅招收两名萨克斯管专业的学生。“未来,我会更加认真练习,希望有朝一日可以站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用音乐报答我的家乡。”贺弈涵说。

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管弦与民族器乐系主任、副教授陶纪泉见证了艺术团从有到好的变化,“评价一个地方孩子的音乐素养,合奏和合唱的水平是最能体现的。”陶纪泉说,艺术团在艺术上的进步,也体现了金华这座城市艺术气质的提升。

近年来,艺术团注重“走出去”和“请进来”,站上国际舞台,与各地青少年社团实现双向奔赴,交流融合进一步提升。这次,全国青少年文化艺术展演暨音乐社团成果展示活动放在金华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455名小艺术家们除了参与乐团成果展演、乐团建设交流和艺术专家美育工坊外,还将走进中国婺剧院、施光南主题音乐馆、坡阳古街等地,开展金华文化的深度美育研学,近距离感受金华的传统文化和人文底蕴,为全国校外青少年艺术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奏响爱的乐章

第三乐章

音符串起的,不仅是金华少年们追逐艺术的梦想,更是一份跨越山海的温暖与爱意。从2016年起,艺术团已连续举办了十届“金华市青少年新春音乐会”。这是孩子们献给大朋友们的新年礼物,同时又是集艺术团成果展示和爱心公益于一体的汇报演出。

是什么让孩子们对音乐会如此坚持?市青少年宫艺术部负责人李荣华说:“艺术团坚持以美启德、以美启智、以美启真,致力于打造‘金华市青少年新春音乐会’这个文化品牌,新春音乐会在展现新时代金华少年艺术风采的同时,也培养了金华少年儿童的社会责任感。”

历年来,新春音乐会的演出门票所得全部捐出,助力青少年公益事业。比如,2017年的新春音乐会,所有门票收入全数捐献给了金东区英达学校,帮助他们建起专业的舞蹈教室;2018年新春音乐会所有门票收入为金华开发区世纪实验学校建了一间专业的音乐教室;2019年新春音乐会善款为新疆温宿的学校组建了一支少先队鼓号队;2020年则助力“百万绘本送新疆”项目,为民族团结一家亲贡献少年儿童力量。

2024年起,艺术团又开启“金道少年 鼓号齐鸣”项目,将所得善款用于四川省道孚县少先队鼓号队的组建、训练及活动。“去年我们募捐了5.7万元善款,购买乐器捐赠给道孚县城关第一完全小学和第二完全小学。”艺术团老师李坤介绍,当他将乐器送到孩子们手上时,看到了孩子们对艺术的渴望。学校里有一支鼓乐队,但是没有专业的老师指导,孩子们演奏的节奏都不对。李坤随即萌发了线上教学的想法,每周三、周四,李坤都会在中午休息时间抽出一小时,给道孚县两所小学30个鼓乐队的孩子们上课。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基础的乐理知识,可以规范演奏了。“道孚县一共有11所小学,我们的目标是逐步全部覆盖。”李坤说。

美育浸润,润物无声。艺术团走过十年,在孩子们心田里播下的这颗美育之种,已然在金华这座城市生根萌动、发芽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