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昆虫博士的 萤火虫之梦
记者 楼冀阳 实习生 徐俊哲/摄 金璐/文
漫天飞舞的萤火虫是静谧夏夜最美的景象之一。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如今想要在野外见到“会飞的小灯笼”已十分困难。
金职大农学院教授姚刚正在破解这个难题。他是一位研究昆虫的博士,希望通过工业化养殖,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补充野外种群。
姚刚与萤火虫的缘分始于2014年。他是兰溪人,博士毕业回到浙江工作,在一个铁皮石斛种植基地防治害虫的绿色项目中,他“以虫治虫”,用萤火虫来对付蜗牛,效果很好。从此他开始酝酿规模化养殖萤火虫,为种植户提供一种纯天然、零污染的生态防治方案。
来到金职大农学院工作后,姚刚在学生中发起招募,寻找愿意参与这项特殊实验的科研助手。大一新生孔亮茗怀着好奇前来应征,从此开始了长达两年半的“萤火虫守护者”经历,寒暑不辍。
这对师徒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萤火虫的存活率从最初的40%提升至90%;自主繁育也获得成功;他们还联合金职大智能制造学院的团队,共同研发了一套水循环萤火虫养殖缸。
在姚刚的实验室里,萤火虫批量养殖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孔亮茗今年6月从金职大毕业,他不仅掌握了全套养殖技术,更成长为业内少有的萤火虫培育专家,他将萤火虫工厂作为创业项目,把实验室成果向产业转化。
姚刚说,除了农业生态防控,萤火虫旅游市场需求同样旺盛。目前市场上90%以上的供应依赖野外捕捉,而萤火虫工厂的出现将改变这种情况。他还有一个梦想,恢复萤火虫野外种群,让更多孩子看到萤火虫在林间草丛飞舞,点点微光像是洒落人间的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