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4版:综合

创新“法律+人情”调解模式

金钱寺社区提升基层矛盾化解效能

本报消息(记者 胡雅心)基层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各类矛盾纠纷往往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开发区江南街道金钱寺社区探索“专业律师+老娘舅+社区网格员”的联动机制,创新“法律+人情”调解模式,深度融合网格化管理优势与“枫桥经验”精髓,为基层矛盾化解提供可复制的样本。

近日,金钱寺社区通过这一模式,化解一起因浴室玻璃炸裂引发的人身伤害纠纷。今年7月的一天,义乌街15号2幢租户章某某在使用浴室时,玻璃门突然炸裂,造成右腕部严重受伤。治疗后,她向房东李某某提出治疗期间产生的医疗费、误工费等1万元的赔偿诉求。但李某某认为,租户此前已发现玻璃松动,却未及时告知,自身存在疏忽,按合同约定应自行承担责任。

双方各执一词,更紧迫的是,房屋租赁合同仅剩一天就将到期,若矛盾拖延下去,可能引发后续退租、押金返还等新纠纷,甚至升级为诉讼,既耗费双方精力,也破坏邻里关系。

面对僵局,金钱寺社区迅速启动“法律+人情”联动调解机制。社区法律顾问戴益以法律为标尺,梳理合同效力认定、过错责任划分、赔偿范围界定等纠纷核心,厘清责任边界,锚定调解框架。经过戴益的专业解读,双方跳出各执一词的情绪化争执,明白了法律框架内的责任分担是调解的前提。

在明晰法律边界后,社区“老娘舅”徐望能与网格员倪丽霞接力,从情感与邻里关系的角度进行疏导。徐望能分别站在租户和房东的立场,对双方进行劝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倪丽霞说服房东将合同到期时间延后一周,为调解争取缓冲期。

最终,在律师、“老娘舅”、网格员的共同见证下,李某某和章某某达成共识,由李某某一次性赔偿章某某医疗费、误工费共计4200元(基于实际票据核算,且考虑租户过失比例),双方不再就此事提出其他诉求,并解除租赁关系。

基层治理需要刚柔并济的智慧,专业律师释法、“老娘舅”说理、网格员协调,三者各司其职又协同配合,形成化解矛盾的合力,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基层治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