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8版:永康新闻

强化生态环境分区源头管控

“五金之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本报消息(记者 舒珊珊)优化空间布局,将原有分散的工业区块整合为“2+6+N”产业集聚体系,实现产业集聚与环境保护双赢;落实准入要求,构建“标准引领—分类整治—集群升级”全链条管控体系,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严格限制高污染企业入驻……记者昨从金华市生态环境局永康分局了解到,近年来,永康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作为核心抓手,强化刚性约束力,科学引导产业空间合理布局,有效驱动经济社会全面实现绿色转型升级。

“2+6+N”产业集聚体系指2个省级产业平台、6个工业集聚区、N个企业集群。永康通过土地置换、政策激励等方式,有序引导位于城镇生活单元和优先保护单元的分散企业向8个产业集聚单元转移,如将分散的5家电镀企业集聚搬入永康市表面精饰整合区重点管控单元,实现产业集聚与环境保护的双重效益。

永康同步建立“分区管控—规划编制—环评审查”三级联动机制,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深度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有效提升开发建设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以永康经济开发区苏溪单元控规编制为例,永康运用GIS空间叠加技术,精准识别出一处用地性质冲突(涉及城镇生活单元内6.91公顷工业用地),在规划报批前即完成用地性质调整,将该区域优化为生态绿地,从源头释放生态空间6.91公顷。同时,结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要求,衔接《永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最新定位,将舟山镇等工业用地清退腾出的空间纳入优先保护单元,推动该市优先保护单元占比提升至38.76%,其中舟山镇通过关停工业企业、转型发展生态旅游、实施污水再生回用等措施,实现年节约淡水资源约20万吨。

在准入机制方面,永康紧扣五金产业“规模小、分布散、污染重”的转型痛点,以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硬约束,构建“标准引领—分类整治—集群升级”的全链条管控体系。针对涂装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难题,制定全国首个《永康市涂装行业VOCs量化核算指南》,建立“一企一策”治理台账,累计完成267家散乱企业关停搬迁、388家企业废气治理设施改造。落实产业集聚单元“推进工业集聚区生态化改造,推动企业绿色低碳技术改造”管控要求,在经济开发区创新实施“空间集约化、能源清洁化、设施生态化”改造,通过大力推广光伏发电、推进企业智能化升级、建设生态处理中心等举措,清洁能源使用率提升至98%,2023年创成金华市首个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制定《绿色园区建设标准》《绿色工厂培育计划》等绿色标准,出台园区环境准入、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系列配套政策,加码绿色创造和新质生产力,2023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比2021年下降16.8%,2024年获评省级绿色低碳工业园区。

为助力项目选址,提升审批效能,永康构建“数字研判+全链服务”项目准入机制,依托永康智慧环保平台集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生态保护红线、禁燃区等5类空间数据图层,开发建设项目选址智能预审模块,指导建设单位优化选址、选线,合理避让环境敏感区。2022年以来累计为460个项目提供选址预判,指导建设单位优化选址方案,切实做到建设项目环评100%批前上门指导、100%批后跟踪回访。针对五金涂装行业VOCs治理关键配套工程——至源环保科技3.5万吨/年废活性炭再生利用项目,通过智慧平台模拟分析,精准识别原选址地块临近永康江支流水环境敏感区风险,经多轮空间比选最终确定合规地块。该项目达产后,将成为浙中地区规模最大的活性炭资源化利用设施,服务周边500余家五金企业绿色生产。

通过强化生态环境分区源头管控,永康实现产业绿色化、高端化转型,连续4年获美丽金华建设考核优秀。2019—2024年,PM2.5年均值由35微克/立方米降至28.7微克/立方米,获评浙江省清新空气示范区,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Ⅱ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