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0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因企施策实施五大整治路径

婺城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

本报消息(记者 胡敏霞)在婺城区雅畈镇东阳街一片空地上,一座5层高的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这里是金华市索特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地块,自去年8月开工建设以来,该地块厂房面积已从1500平方米增加到1.6万平方米,扩容超10倍。

“这个地块占地11亩,2002年买下并建起厂房。经过20多年发展,原先的旧厂房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生产需求。”该企业相关负责人王群青说。得知情况后,雅畈镇组建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工作专班,与企业开展多轮面对面沟通对接,引导其加大技改投入、盘活存量资源,持续强化政策解读、要素保障和跟踪服务。随着新厂房建成,企业计划投入4300万元,落地年产100万套铝合金井盖及200万米污水槽建设项目。

这是婺城区采取“地毯式摸排—多元化盘活—产业化发展”全链条模式,盘活低效工业用地的有效实践。

工业制造业是婺城区的重要经济支柱,该区拥有规上工业企业317家。去年数据显示,该区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仅11.4万元/亩,低于全市24.1万元/亩的平均水平。工业用地综合利用率不高、土地要素供应紧张与低效闲置并存等问题突出,提高土地利用率成为该区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招”。

婺城区以存量低效用地整治为抓手,深入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制定出台《婺城区低效工业企业用地专项整治攻坚行动方案》,排摸出全区亩均税收分布图、ABCD四档企业汇总表等一系列基础数据,并制定五大整治路径。

摸清家底后,由婺城区经济商务局牵头组建帮扶指导组,各乡镇、部门联动,坚持因企施策,综合运用整改提升、收购储备等多种方式,一方面助力低效企业“瘦身强体”,引导内部整改实现自我提升;另一方面针对有意向进行技术改造的企业,主动上门送策,引导企业向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今年上半年已累计走访企业30余家,推动16家企业启动零土地技改项目,计划总投资4.5亿元,预计新增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完成投资6600万元。

眼下,婺城区竹马乡金圆水泥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实施超低排放技改项目,乾西乡浩然铝制品有限公司投资2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浙师大金华科创园已有30余家企业签约……一块块“沉睡”的土地资源重新焕发生机。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婺城区低效工业企业用地整治累计面积达1264.21亩,整治企业96家,已超额完成市级整治目标,完成率1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