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安居”在酷暑中更有“温度”
记者 俞萍/文 宋洁梅/摄
8月的金华,热浪翻滚,空气灼热得烫人。在这“上蒸下煮”的酷暑天里,金华中央创新城(南区)新塘垅安置房项目的建设工地,却是一派与高温争分夺秒的火热景象。几天前,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这个总建筑面积约19.4万平方米、规划15栋高层住宅的重点民生项目,主体结构宣告全面封顶。目前,项目正式转入外立面和内外墙的装饰装修阶段,为片区人居升级按下“加速键”。
上午9时刚过,太阳已白得刺眼。1号楼外墙的吊篮里,工人张柯柯正悬在半空作业,吊篮外侧虽有遮阳布,但金属框架被晒得烫手。汗水顺着他的鬓角不停流下,他的后背完全湿透,衣服紧紧贴在身上。“这天气动一动就一身汗。为避开高温时段,我们早上5点钟就开工了,再过个把小时就可以下班了。”冉淑平说着,用肩头的衣服蹭一下汗,又继续专注于手头的活计。他身边放着一个容量不小的水壶,“水消耗得快,一天得喝好几壶。”他说,项目部给工人们发了人丹、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绿豆汤等解暑饮品也每天不断供,“活不能停,得在工期内把该做的做完。”
工期紧、任务重,是项目的现实压力。中交城市投资(金华)有限公司相关项目负责人介绍,为确保进度,项目部采取了一系列硬核措施。施工管理上,他们运用目标倒排、节点管控、流程优化的策略,将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清晰的小节点,责任到人,挂图作战。项目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通过电脑里的三维模型,工程师们可以提前模拟整个施工流程,优化工序衔接,预见并解决可能出现的碰撞和冲突,大大减少现场返工的可能。
面对高温,项目部主动调整施工时间,早晨5时开工,当上午10时左右高温“发威”,工地便有序停工,下午三四时之后再返岗施工,有效避开最酷热难耐的高热时段。
安全与质量是项目部始终坚守的底线。在高温挑战下,这两条红线不仅没有松懈,反而抓得更紧。除了常规的安全巡查、定期检查,项目引入了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对工地现场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系统能自动识别未佩戴安全帽、违规操作等不安全行为,并立即发出警报,通知管理人员处理,大大提升了安全管理的效率和覆盖面,为在高温下容易疲劳的工人又增添了一道科技防护网。质量管控更是贯穿全程。项目部以精细化管理为核心抓手,创新引入BIM建模技术优化全周期施工管理,严格推行样板先行制度把控施工标准,采用高精度铝模爬架工艺与新型高标准材料提升工程品质。结构施工期间,更是统筹各参建方力量,严格控制结构误差,强化材料全流程检测,针对关键节点科学制定专项施工方案,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经得起检验。
从蓝图到实景,从基础到封顶,新塘垅安置房项目的每一步推进,都凝聚着片区对美好生活的匠筑初心。项目部将在确保安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克服高温挑战,继续以严苛标准全力推进工程进度,确保早日兑现“安居”承诺,为改善片区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也为金华中央创新城(南区)的发展增添实实在在的民生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