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0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乡村振兴

官端前村:荷开荒地焕新颜 村兴民富绘新篇

记者 钱旭升

日前,义乌市福田街道官端前村村口的荷塘边热闹非凡。成片荷花竞相绽放,粉白花瓣点缀在碧绿荷叶间,微风拂过,荷叶轻轻摇曳,送来阵阵清香。不远处,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错落有致,与荷塘相映成趣,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

谁能想到,如今这幅生机盎然的景象,曾是另一番模样。官端前村共有常住人口1000余人,村庄村域面积44.47公顷,耕地面积18.66公顷。毗邻义乌国际商贸城,交通优势明显。前些年,该村没有很好利用自身优势,发展速度较慢,成为省级经济薄弱村。2016年的时候,官端前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老百姓获得感较低。

转机始于村两委的大胆破局。近年来,在福田街道支持下,官端前村村两委决心改变落后面貌,从整合土地资源入手,说服30余户村民将零散土地流转出来,引进优质莲蓬品种,对阳光大道旁40亩长期闲置的撂荒地进行改造。“荒地变荷塘的过程可不容易,一开始要清理杂草、平整土地,还要解决灌溉问题。”该村党支部书记楼显礼回忆时满是感慨,如今这些付出有了丰厚回报,一亩荷塘能产近5000个莲蓬,40亩荷塘单靠卖莲蓬就能带来10多万元销售额。

荷塘不仅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更点燃了村民的创业热情。“刚开始种的时候还担心卖不出去,没想到莲蓬根本不够卖,很多游客来拍照打卡,还会买些新鲜莲蓬带回家。”楼显礼笑着说,看到种荷的好前景,10余户村民主动找到村委会,希望加入种荷行列,村里顺势推广优质品种,让荷产业在村里逐步壮大。

以荷为媒,官端前村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撬动了整条农旅融合发展之路。“产业兴才能民富,光靠卖莲蓬还不够,我们要把荷塘的价值最大化。”楼显礼细数村庄振兴足迹——依托农田与荷塘基底,春耕节、荷花节、丰收节贯穿四季;农耕体验、农家乐、垂钓采摘等多种业态应运而生;标准化农田建设与农企运营稳步推进。如今,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已跃升至135万元左右。

生态红利最终实实在在惠及每一位村民。上午10点半,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门口排起了长队,80多岁的楼樟潮老人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热腾腾饭菜,脸上满是笑意:“年纪大了,自己做饭嫌麻烦,在这里每天能吃到一荤一素,还能和老伙计们聊聊天,心里暖和得很。”除了养老服务,村里还将党群服务中心前移至村口,内设妇女儿童驿站、乡村阅读吧等空间,闲暇时,村民们可以在阅读吧看书,妇女们能在驿站参加手工培训,孩子们则在游乐区玩耍,文明实践的氛围融入荷香袅袅的日常。

数字化治理更让这个村庄焕发智慧活力。村里引入智慧服务平台,开通便民服务掌上通道,出租房管理、停车引导、村民议事等事务一“图”尽览。村民们坐在家里就能了解村里动态,有意见建议也能及时反馈,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逐步形成。

义乌市福田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街道正整合阳光大道沿线六村资源,构建“市场服务+电商集群+农旅体验”协同发展模式,进一步放大区域优势。“未来,我们要以官端前村为样板,打造更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村民富裕的村庄,让电商经济与休闲农业双轮驱动,带领更多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