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基层治理“同心圆” 赋能城镇高质量发展
永康市龙山镇:创新工业园治理模式 打造“龙山经验”园区版
高婷婷
永康市龙山镇拥有各类市场主体6700余家,其中工业企业830家、规上工业企业68家,是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也是新时代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龙山经验”的发源地。浙商回归创业创新园是龙山镇经济发展的核心区,集聚企业82家、产业工人6000余人,其中外来人口4800余人。发生纠纷怎么办?解决问题哪里快?哪里能提供更专业更便捷的服务?园区治理和流动人口管理成为新的基层治理难题。
为此,去年9月,龙山镇试点建成永康市首个园区社会治理微中心,创新推出以党建这一主线引领,围绕“矛盾纠纷联调、安全生产联防、突发事件联动、治安巡防联治、秩序环境联护、流动人口联管”六大关键问题,集成“N”项服务的“1+6+N”机制。该机制在强化组织力、提升服务力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驱动工业园区治理与服务不断提档加速,着力打造“龙山经验”园区版,画好基层社会治理最大“同心圆”。
强化党建引领 聚焦六大问题下好“一盘棋”
社会治理微中心充分发挥镇党委牵头抓总、协调多方的核心作用,优化网格架构,搭建“镇党委—园区党委—两新党组织—车间班组”四级协同党建网络,由镇党委副书记兼任园区党委书记,统筹公、检、法、司等各部门力量,积极链接专业人才资源,组成4支“三官三师”志愿服务队,通过“门诊+巡诊+会诊”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合规指引、政策申报、税务法务、劳资调解等服务28项,护航企业发展。
同时,社会治理微中心精准聚焦六大问题,优化治理场景,构建多元协同的共治格局。
在矛盾纠纷联调上,设立一站式受理窗口,全量收集矛盾纠纷,广泛吸收“三官三师”“两代表一委员”、商会代表、新永康人等力量充实“调解人才库”,形成“多个渠道收集,一个口子归集,各级调解组织扇形分流”的闭环调处流程。今年以来,累计调处矛盾纠纷78起。
在安全生产联防上,统筹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生态环保等部门年度检查计划,以一支队伍、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推行“综合查一次”,减轻企业迎检负担,累计开展行动42次,指导整改隐患517个,企业年均迎检频次从12次缩减至4次,同时开展“周五消防课”“开工第一课”等安全生产培训50余次,参加员工超3000人次,园区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同比下降35.3%。
在突发事件联动上,组建1支园区应急救援队和10支企业义务消防队,实现火情1分钟响应,5分钟到场处置。截至目前,开展消防技能大比武1次,实地应急演练25次,累计参与人数3000余人次。
在治安巡防联治上,建立园区共富警务站,吸纳企业安保队伍、村联防队、快递小哥及货拉拉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组建170余人的警村企巡防队伍,开展每日定点巡查、周三联合夜查,同时增补园区高清监控探头200个,实现园区及周边村庄重点区域监控全覆盖,推动园区警情数同比下降23.1%。
在秩序环境联护上,社会治理微中心联合执法中队、派出所,组织“三新党员”、志愿者、商会等社会力量,开展“上下班一小时”护园岗值守、入企宣传等文明劝导活动20余次,园区交通守法率达91.4%,交通事故率同比下降23.5%。
在流动人口联管上,建立离职员工服务管理机制,利用大数据监测模型,对园区离职员工进行“红黄绿”涉稳风险跟踪管理,并通过技能培训、岗位推荐等服务,帮助430余名员工再就业,成功化解2名红色风险人员事件,动态稳控68名黄色风险人员。
今年来,园区社会治理微中心累计助企化解难题50余个,园区矛盾纠纷数同比下降24.4%,警情数同比下降23.1%,规上工业增加值、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6.6%和53.1%,全力营造企业放心创业、安心发展的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实施精准供给 齐抓共管N项服务“零距离”
8月10日走进浙商回归创业创新园社会治理微中心一楼,只见电影放映厅前坐着一群正聚精会神观影的“小候鸟”。这是龙山镇两新党委联合龙山镇团委、民政服务站等多方力量为60多名员工子女“小候鸟”开设的公益暑期托管班,提供非遗手工课、益智课程、健康安全课等,守护“小候鸟”在园区度过精彩暑假。
“员工有困难,找社会治理微中心帮忙。”托管班正是社会治理微中心“1+6+N”中“N”项暖心服务的缩影。
园区社会治理微中心集成服务,精准供给,围绕企业和员工需求,上线政务服务、涉企服务、便民服务、公共服务四大类28项服务,构建群众有感的“邻里之家”,以暖心服务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针对企业需求,社会治理微中心一楼打造了200平方米的电商选品中心,汇聚110多款来自20余家优质企业的产品,提供直播带货、主播培训、孵化培育、合作洽谈、策划推广等五大功能服务。
“太感谢你们了!我们在永康人生地不熟,多亏了社会治理微中心工作人员帮忙,我们才能这么快安顿下来。”7月底,一对贵州夫妻找上门求助。不到两天时间,成功入职并找到住所的他们回到社会治理微中心,握着工作人员的手,不停地表达感谢。
更高水平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关键。针对务工人员入职、租房需求,提供“入职一件事”全周期服务,开通“新龙联之家”小程序,累计发布100余条招聘、租房信息,另提供税务法务咨询、阅读健身等基础服务,累计服务1700余人次;开展浙BA观赛、周末学堂等园区文化活动33次,参与人数超840人次;今年以来,帮助1860人成功入职、430人重新上岗。
聚力暖“新”服务 打造新就业群体“避风港”
“这个服务驿站好!夏天卡车里热得待不下去,现在我们可有地方休息了。”在永康市龙山镇浙商回归创业创新园社会治理微中心里,来自陕西的货拉拉司机鄢珍兵竖起大拇指,连连夸赞。
烈日炎炎,气温攀升,给户外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自6月底以来,龙山镇浙商回归创业创新园社会治理微中心面向“两新”群体推出系列多元服务内容与暖心便民举措,为他们打造新就业群体“避风港”。
走进社会治理微中心,凉风迎面吹来。里面配备空调、休息座椅、饮用水、棒冰、充电宝、消暑药品、应急药箱、微波炉、冰箱等生活物资和设备,免费供取用。此外,一楼的电影放映、二楼的书吧,满足了他们的娱乐所需。
7月11日上午,龙山镇组织新就业群体座谈会,10多名货拉拉司机、快递员、保洁员等代表受邀参会,会上详细介绍了社会治理微中心涵盖休息补给、技能培训、权益保障等多元服务。园区警务站民警就警务服务内容进行介绍,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你们有什么意见,需要哪些服务,都可以畅所欲言。”会议室里,镇党委副书记周媚和新就业群体面对面,鼓励大家说出心里话。
针对环卫工人提出的违停影响作业问题,现场讨论形成初步解决方案。践行“小问题当场解决,大问题记录协调”原则,建立货车司机、外卖员、保洁员等群体微信群,值班专员第一时间响应群内问题,从口角到劳资纠纷高效处理。“响应非常快。”群友称赞道。
会议充分听取意见建议,鼓励新就业群体积极融入园区治理,共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园区治理新格局。“跑了这么多年业务,头一次遇到这么贴心的地方。”货车司机们感慨。
社会治理微中心建设有温度的“邻里之家”,不仅体现在面对“两新”群体,还通过子女托管、“龙山留您过大年”活动、职工全周期服务等“以服务促融合”的模式,推动新永康人实现从“客体”到“当家做主”的身份认同转变,有效破解流动人口治理痛点,极大增强了其主人翁意识,共建和谐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