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9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婺城新闻

锚定“港”“廊”“链”主战场 打造陆港枢纽新优势

婺城全面推进交通建设提速增效

记者 孙武斌/文 吴潮宏/摄

今年以来,婺城区交通运输局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锚定“港”“廊”“链”主战场,主动融入全市“一轴两核四组团多节点”国际陆港枢纽总体布局,纵深推进陆港枢纽建设,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一批关键性、枢纽性项目加速推进,为提升区域能级、畅通经济循环注入强劲动力,为婺城实干突围、主城崛起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融入大格局 纵深推进陆港枢纽建设

近日,记者在金华港婺城港区乾西作业区项目建设现场看到,挖机与塔吊不停地运转,百余名工人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项工作。随着项目建设的稳步前行,一个年吞吐量超600万吨的多功能现代港口作业区正逐渐成形。

婺城区深刻认识到,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交通枢纽地位是决定未来发展高度的关键因素。全区上下主动扛起使命担当,积极融入全市“一轴两核四组团多节点”的国际陆港枢纽总体布局,力争在陆港枢纽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实现更大突破。

乾西港建设按下加速键,内河航运复兴可期。 乾西作业区是金华复兴内河航运、打通“通江达海”通道的重要节点。当前,婺城正集中力量,加快乾西港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目前,项目一期建设已进入全面冲刺阶段,正在进行陆域堆场、排水系统施工及仓库和辅助生产建筑内部装修。”婺城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完成12个码头泊位的水工结构建设,一期主体工程计划在今年底前全面完工。

据悉,该项目2023年2月破土动工,总投资约24亿元,占地面积约700亩。一期将新建12个500吨级通用和多用途泊位,同时配套建设陆域堆场、仓库、辅助生产建筑及疏港道路等基础设施;二期规划建设3个500吨级内河泊位,并配套建设数字港区、智慧物流仓储等功能区。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位于金华江右岸、沪昆高速公路桥与长湖汇合口之间,具有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可通过沪昆高速、金兰中线、G330等道路以及竹马货场,实现快速对外联系。同时,利用龙乾南街、二环西路等通道,为飞扬智能制造平台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陆改水”运输服务。

乾西作业区项目建成后,婺城将依托乾西作业区和竹马货场,积极扩大面向全省的“对外开放圈”,推动临港产业向沿江集聚,打造金华江沿河集聚产业带,有效破解婺城区大宗物流运输“两头在外”之困,推动乾西作业区从内河港口向服务全域的综合性物流园区转型升级,形成“以港促产、以产兴城”的良好局面,为婺城主城崛起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打通大动脉

畅通城市发展脉络

如果说陆港枢纽建设是提升区域辐射力的引擎,那么完善内部路网结构、打通对外连接通道则是畅通城市“血脉”的关键。婺城区聚焦群众关切和发展急需,全力推进一批骨干交通要道建设,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华龙南街北延项目拉伸城市框架,促进南北融合。作为连接婺城新城区与主城区北部的重要通道,华龙南街北延工程一直备受关注。“华龙南街北延项目主桥已实现全幅合龙,桥梁主体结构完工。”该项目指挥部负责人介绍,该工程起点顺接华龙南街与临江东路交叉口,向北依次下穿杭长高铁,经白龙桥镇筱溪村西侧,跨越金华江,再经乾西乡幸福村等村,下穿金建高铁,最终接入45省道(金兰快速路),全长3.715公里,按双向6车道标准建设。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加强婺城主城与乾西片区的连接,完善新城区核心区域路网,使位于婺城新城区的万泰商业综合体、中轴景观公园、婺城中学等周边区域的交通可达性得到提升,有助于形成更加高效的区域交通循环。长远来看,有望进一步打通区域交通脉络,大大缓解现有南北向通道的交通压力,加强婺城新城区与高铁新城等板块的快速联系,有力带动沿线土地开发和产业导入,为城市北拓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也为城市更新及商贸发展注入新活力。

金衢快速路婺城段项目强化区域联动,构筑快速通道。金衢快速路是串联金华市区与衢州市的又一条高等级快速通道,对促进金衢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

在金衢快速路婺城段施工现场,大型机械设备往来穿梭,隧道开挖、路基填筑等关键节点工程进展显著。据了解,该项目主线全长20.4公里,去年1月开工,计划明年7月建成通车。该项目是对原有虹戴公路的全面升级改造,由双向4车道拓宽为6车道,通行速度将提升至80公里/小时,实现全程无红绿灯,大大提高过往车辆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项目建成后,将显著缩短婺城与浙江西部县市及衢州的时空距离,加强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流动,为婺城更好地融入浙中城市群、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除了上述两个标志性项目,婺城区还积极推进甬金衢上高速婺城段、建武高速婺城段、金华铁路枢纽扩容改造工程沪昆外绕线婺城区段等重大交通项目;同步推进城市主干道优化提升、一批“断头路”打通、农村公路改造升级等工程,持续加密区域路网密度,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着力构建外联内畅、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让市民出行更便捷、物流运输更高效;获批浙江省航运服务集聚点试点;新朝线、罗电线入选浙江省2024年“美丽农村路”。

强化保障机制

绘就未来交通新蓝图

婺城区交通项目建设能够实现提速增效,离不开强有力的机制保障。在推进项目中,婺城建立重点项目攻坚机制,通过“区领导包案+部门领办+乡镇协同”攻坚模式,明确攻坚举措和时间节点,有力化解一批重大项目中“肠梗塞”的遗留问题。相关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在项目审批、要素保障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最大限度压缩前期工作时间。同时,严格督查考核,将项目建设进度、投资完成情况等纳入重点考核内容,形成比学赶超、大干快上的浓厚氛围。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婺城区紧紧围绕国际陆港枢纽建设,以浙江省航运服务集聚点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2+3+N”特色航运服务业体系,着力打造“国际陆港型”航运服务集聚点品牌。目前《婺城区航运服务集聚点建设方案》及工作部署已完成。下半年,婺城交通将全面推行指标任务化、责任清单化、节点时间化机制,全力以赴确保实现各项目指标任务。全年力争完成综合交通投资65亿元以上,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实现翻一番,分别达100万吨、5000标箱。

在项目推进中,婺城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紧盯项目难点、堵点问题,集中资源破解土地、资金、政策处理等关键要素制约,确保项目早落地、早达效。下半年,婺城着重加快推进330国道改建工程婺城长山至琅琊段、S315三门至龙游公路婺城段工程(北山大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加快乾西作业区二期、铁路外绕线、甬金衢上高速婺城段、金衢快速路婺城段、金华江三级航道整治工程等项目建设,同时加快“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环线改造提升工程建设,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紧盯“十五五”开局谋划,主动融入全市陆港枢纽规划布局,高质量完成婺城区《公铁水联运专项规划》和《港产城融合专项研究》两项编制最终成果稿;《婺城区综合交通“十五五”专项规划》初稿已完成两轮征求意见。据了解,“十五五”期间,婺城区预计谋划重点综合交通项目57个,完成综合交通投资超35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

婺城区正以交通项目建设的提速增效,生动诠释着“实干突围、主城崛起”的决心与行动。随着“港”“廊”“链”主战场战略的深入实施,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婺城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发展动能将更加强劲,一个内联外通、枢纽能级不断提升的新婺城正在浙中大地加速崛起,为金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