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9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3版:国内新闻

香榧月饼领衔创新 东阳以“三新”擦亮香榧“金名片”

包涵

中秋将至,东阳市东榧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新型仿手工香榧剥壳机高速运转,一旁的展示架上,香榧月饼、香榧曲奇、红糖香榧仁等创新产品排列整齐,订单咨询电话此起彼伏。从田间采摘到车间加工,从传统干果到多元衍生品,东阳香榧正以“产品创新+技术升级+产业链延伸”的组合拳,持续擦亮“全国首个香榧地理证明商标”的金字招牌。

产品创新:从“干果”到“多元衍生品”,打破消费边界

过去,东阳香榧多以传统干果形态面向市场,消费场景集中于秋冬季节,且存在食用不便、易受潮等痛点。如今,当地企业通过“农产品+传统节庆”“传统工艺+现代口味”的融合创新,让香榧产品焕发新生。

东阳市东榧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历时2年研发的香榧月饼,成为今年中秋市场的“黑马”。团队以苏式月饼为基底,创新推出香榧芝麻、椒盐、玫瑰、百果4款口味。这款融合地方特色与节庆元素的产品,上市后不仅收获本地消费者认可,还吸引了杭州、上海等地订单。

不止香榧月饼,东阳香榧衍生品矩阵正不断扩容:相继推出香榧巧克力、香榧脆、香榧麻糖、香榧太妃糖等产品,针对年轻消费群体优化口感;针对剥壳难问题,开发出去壳去膜、真空小包装的榧仁产品,成为便携休闲零食;对于不够饱满的香榧籽,企业“变废为宝”,用于压榨香榧油、发酵酿造香榧酒,让传统香榧拓展出“零食、调味品、饮品”等多重消费场景。

技术升级:智能设备赋能,破解产业“用工难、加工繁”痛点

香榧产业长期面临采摘难、加工繁、用工成本高的问题,东阳通过引入智能加工设备、推广机械化技术,为产业提质增效提供“科技解法”。

采收环节,斗鸡岩香榧种植基地坚持手工采摘。基地通过每日安排客车接送工人、根据果实成熟节奏动态调整采摘队伍(高峰期达120人),确保32万斤青果采收及时。加工环节的技术革新成效更显著:斗鸡岩基地投入80余万元建成1200平方米标准化加工用房,实现从清洗到包装的全流程精细化作业;市东榧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引入浙江农林大学研发的新型仿手工香榧剥壳机,将过去50人一天的剥壳量压缩至5人完成,效率提升10倍。

更大的技术支撑来自产业平台建设。虎鹿镇香榧加工中心(东阳市香榧科技有限公司)将于年底前投入使用,中心配备香榧炒制、香榧糕点、香榧油、香榧糖果等多条生产线,投产后年加工香榧干果可达1000吨。此外,东阳市林事服务中心通过引进智能机械化设备、组织专家送科技下乡,帮助林农解决授粉、搬运、良种更换等问题,全方位为香榧产业“降本增效”。

全链延伸: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发展”,激活共富动能

东阳香榧的升级,不仅是产品与技术的创新,更是产业链条的全方位延伸与产业生态的系统性构建。目前,东阳已形成从“良种培育——种植采摘——精深加工——品牌销售——文旅融合”的完整产业链,香榧产业从“单打独斗”走向“集群发展”。

良种培育端,东阳依托香榧研究所和林业总场国家级香榧良种基地,建立良种采穗圃,推广“东榧1号”“东榧3号”“龙凤细榧”等浙江省审定良种。斗鸡岩基地培育的“象牙榧”成为香榧中的“贵族”,青果价格达普通香榧的五倍,今年产量预计比去年翻倍。产业融合端,东阳以保护西垣村6000多株古榧树为基础,推进香榧特色小镇创建,建成西垣香榧森林公园,实现一产与三产融合。

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同步发力。东阳已拥有“西湾”“榧老大”“斗鸡岩”等多个香榧品牌,通过入驻电商平台、开设社交媒体账号,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杭州等20余个城市;企业主动与科研单位合作,香榧产业更成为东阳山区乡镇的富民支柱:全市现有香榧种植面积8.9万余亩,投产面积3.9万余亩,2025年预计年产干果1600余吨,直接或间接带动超5万人就业。

从一颗传统干果到多元创新产品,从手工加工到智能生产,从单一产业到全链融合,东阳香榧正以创新为笔,在“产品、技术、产业链”三张答卷上持续书写新篇。未来,随着“香榧+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的进一步打通,东阳香榧这张“金名片”将愈发闪亮,成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