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08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3版:特别报道

国庆婚庆市场变化折射年轻人婚恋新观念

年轻人要仪式感更要体验感

记者 黄珊 吴彰义 卢师慧 文/摄

国庆假期,金华婚庆行业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

记者连日走访发现,与往年相比,今年婚庆市场呈现出新变化:新人更注重婚礼的个性表达与情感体验,婚宴规模趋向精致务实。从场地布置到仪式流程,从妆容造型到宴请方式,一场由年轻人主导的婚礼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婚庆:

控制接单数量 提升服务品质

国庆假期,婚庆行业从业人员迎来了最忙碌的时刻。

BD婚礼策划负责人俞超从业九年,今年“十一”期间和团队完成了10场婚礼的策划执行。她坦言,尽管新人总体预算有所下降,但她们对婚礼品质的要求不降反升。“我们严格控制每天接单不超过3场,确保每对新人都能得到用心的服务。”

为了这份承诺,公司全员上岗,实行轮班制,轮流在现场全程跟进。“我们会贴心地协助新人规划预算、安排日程和协调各项细节,让新人在婚礼从筹备到落地的整个过程中感受到轻松自在。”俞超说,她们更多从新人朋友的角度出发。

“我们策划、设计、花艺、舞美等业务线全部自建,这样既能保证高效运转、沟通顺畅,又能更好地控制成本、提升抗风险能力。”俞超介绍,婚礼场地布置价格一般根据酒店而定,金华大饭店5万元起,其他酒店2万元起。此外,近几年新人很喜欢在婚礼中加入乐队环节,从杭州、上海等地请过来的乐队会在婚礼现场表演,价格在6000~15000元不等。

苏菲雅婚礼策划在“十一”期间完成了14场婚礼,负责人方奶奶(艺名)介绍,控制接单数量是保证品质的前提。他们的团队规模会根据婚礼复杂程度灵活调整,每场8~30人不等。“在婚礼前一个月,所有物料和施工图纸必须确定。严格的婚前统筹工作,是我们10多年经验积累的成果。”

谈及近年婚礼布置的变化,方奶奶说,新人更注重个人喜好,定制婚礼越来越多。韩式、复古、小众个性风格备受青睐,场地布置平均预算约5.8万元,加上1.2万元的舞美设备,总投入同比有所增长。物料、人工这些成本都在上涨,但新人对品质的要求更高了。

她说,为了顺应新人需求和市场变化,婚礼从业人员必须走在行业前沿。“我们既要顺应市场需求,也要用专业经验引导新人的婚礼风格和方向。在尽力满足新人喜好的同时,给予专业的指引。”

在婚礼现场,还有一个关键角色——婚礼管家。金丽伟的国庆档期早已排满,他形容自己的工作像导演,需要统筹协调各方。从2013年入行至今,他亲历了这个行业从粗放到精细的演变。“刚开始我是主持人的助理,那时还没有婚礼管家这个称呼。由于婚礼上经常出现各种岔子,比如新娘的婚纱落家里了,戒指找不到了,后来我就去杭州学习专业的管家服务。”

金丽伟的客户七成来自老客户的推介,三成来自自媒体平台的招揽。在他看来,婚礼管家不仅要业务能力强、反应速度快,更要学会提供情绪价值。

“我经常听到新人在现场喊‘我的管家在哪里’,这句话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也是一份责任。”

除了协调男女双方习俗、安排车队线路、购买婚庆用品、协调工作人员等常规工作,金丽伟还在网上自学扎气球技巧,只为给新人拍照增添趣味。

“管家还像叮当猫。”金丽伟笑着说。有一次,新人出门时发现新郎的包落在家里,钥匙也不在身边。最后,他借来梯子爬上二楼,解了燃眉之急。

他每次出门工作,会带上针线包、卫生巾等应急物品。“把客人当成自家人,才能让他们真正省心。”这种无微不至的服务态度,让金丽伟在业内赢得良好口碑。他说,自己的工作就是让所有人“体验感好一点”。

作为婚礼的“绿叶”,主持人齐文(艺名)整个假期都奔波在各个场地。他感受到如今新人的偏好有明显变化:“大家更喜欢欢乐氛围,不喜欢过于煽情,仪式中更注重自我表达。”在他看来,现在的婚礼更像是一场温馨的派对,而主持人要做的就是当好“绿叶”。

婚礼场地的选择也日益多元化。齐文说,除了传统酒店,户外草坪、小冰岛、双龙洞等特色场地都成为新选择,“有的新人甚至选择在轨道交通列车上举办婚礼,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化妆师小梅子的假期同样排得满满当当。她的档期需要提前一年预订,价格是4280元/天。从业8年来,她亲眼见证了新娘妆容的变迁:“从以往偏浓的妆容、大卧蚕,到现在追求原生感、自然美。”这个变化从去年底开始特别明显,她认为这与人们审美的提升密切相关。

“现在,新娘的服装也变得更加丰富。”小梅子说,“有晨袍、中式接亲服、外景婚纱、空镜头婚纱、迎宾和仪式主婚纱、敬酒服等,每套都要变换造型。这意味着化妆师的工作量大幅增加,一般要从早上5点多忙到晚上七八点。

为了跟上潮流,小梅子每年外出学习一两次。“每年流行的妆容都不一样。以前新娘选的衣服都是亮闪闪的,现在基本上以缎面居多。”她打开两个大大的行李箱,一个装满化妆品,另一个装着饰品和工具,里面的部分手工饰品要三四百元一套,都是必要的投入。

让小梅子感触最深的是新人需求的多样化。“小众、古灵精怪、复古、法式、日系……每个人的要求各不相同。“有的客人甚至会制作详细的PPT,具体到每套衣服配什么饰品、腮红、眼影,都标记得清清楚楚。”这些细节会在试妆时充分沟通,确保在婚礼当天可以完美呈现。

从注重形式到关注体验,从千篇一律到张扬个性。婚庆工作者用专业与热忱,为新人编织着梦想中的婚礼,见证了当代年轻人对婚礼理解的变化,也推动着这个传统行业不断创新发展。

婚宴:

婚宴规模缩小 个性化需求激增

“十一”长假历来是婚宴最集中的时间段。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叠加,婚宴市场尤其火爆。新人对于婚宴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小而精、拍得美,成为新人的追求。

走访中,不少酒店和婚庆中心负责人表示,婚宴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好日子、好婚庆需要提前半年甚至一年抢订。金华君澜大饭店每天有上百桌婚宴,是去年同期的1.2倍。其中,10月2日接待了5场婚宴。

年轻人在筹备婚礼过程中,越来越注重性价比,不再盲目追求奢华和排场。今年,像大喜成宴会中心、喜上喜酒店、豪森假日花园酒店等有主题厅的酒店受到新人们的欢迎,一些热门主题厅一年前就被预订。

10月3日下午,记者来到大喜成宴会中心,看到大厅门口摆放着好几场婚宴的指示牌。“今天中午和晚上都有5对新人举办婚礼。”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30%。”大喜成宴会中心负责人严益森说,今年国庆中秋长假婚宴市场火爆,金华店主题厅婚宴全满,像10月2日、3日,连中午都已订满,大喜成兰溪店更是一天接待了18场婚宴。“好日子基本提前半年就被客人锁定,‘五一’‘十一’最为抢手,要提前8至12个月预约。”

大喜成宴会中心金华店每年都会按照年轻人的需求,花200多万元重新设计、改造升级两个婚宴主题厅。记者注意到,该宴会中心最新的安排已经排到明年10月。

“我们今年的法式花园主题厅特别受年轻人喜欢。”严益森说,在视觉呈现上,随着社交平台、短视频的快速发展,随手拍、即时上传更新成为新需求,婚礼各环节都要求精致,“出片”效果对新人来说更加重要。现在的很多年轻人讲究务实、自在,不愿意花大价钱在场地装潢上,更愿意选择能满足他们需求的酒店办婚礼。

场地美、吃得精,成为当下年轻人的婚宴要求。但近三年来,酒店婚宴宴请宾客的平均桌数持续下降,小规模、精细化成为婚礼的趋势。

采访中,不少酒店工作人员表示,几年前,一些婚宴宴请宾客动辄三四十桌,有的上百桌。现在,基本上以二三十桌的精致宴席为主,有时只有十几桌。

“以前的婚礼,更像是给两个家族一个交代,现在年轻人更在意自己的感受。”国际雷迪森广场酒店行政办主任倪旭豪表示,国庆期间,该酒店每桌3699元的婚宴颇受年轻人欢迎,不仅结婚宴请的规模小了,订婚宴请的规模也小了。假日期间,该酒店除了接待一天两场婚宴,还接待了不少每场2至5桌的订婚宴。

宴请规模小了,但新人并未降低对菜肴的要求。不少酒店负责人表示,大多数新人希望婚宴菜单能够有多样的选择,既有传统的中式菜品,也有时尚的西式菜品,以满足不同口味的亲友们的需求。此外,菜品的口味也是新人们考虑的重点之一。不少年轻人的婚宴菜单里添上了金华本地特色美食。

倪旭豪说,今年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一些年轻人简化结婚仪式,选择邀请亲朋好友游览金华,以前结婚订二三十间房,基本用一晚,现在客房订单明显增多,而且要住两三天。

金华君澜大饭店餐饮总监盛文杰说,国庆期间新人订客房的量特别大,多的订了100多间,往年也就二三十间。

盛文杰说,现在的年轻人花在婚礼布置上的钱少了,更加注重在婚礼中注入真挚情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仪式感。现在越来越多的新人更倾向于选择户外的婚宴特色产品,比如户外草坪派对、夜场after party活动。“我们这里有园林景观、公园,很出片。正式婚宴前后,不少新人会与好友在户外互动。”

随着95后、00后等成为结婚主要群体,婚礼不再拘泥于传统模式,更注重个性表达,呈现多元化。记者获悉,目前我市不少宴会酒店均打造有户外草坪,可兼顾大型婚宴、小型定制化婚礼以及after party活动;从客房到餐饮一条龙服务的婚宴管家也渐成趋势,旨在为追求轻松自在的年轻一代提供更省心、优质的婚宴服务。

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因为场地开阔、布置灵活和环境宜人受到新人青睐,在国庆期间举办了18场婚礼。

“实际上,年轻人对婚礼仪式感的态度正在发生改变。亲朋好友一起在户外举行仪式,或是小范围聚会性质的仪式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以一种更加轻松自在的方式,来完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仪式。”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运营总监高丽清说,牧场别致的风景、新鲜实惠的菜品、浪漫的网红打卡点等都很好地满足新人的需求。

金华市婚庆行业协会会长蒋辉表示,未来3年,新人对婚礼个性化、差异化的追求会更高,主题婚礼如复古风、童话风、旅行风等需求将上升;涵盖策划、布置、餐饮、主持等在内的一站式婚礼服务因便捷性更受青睐。

调查:

赶场参加婚礼 错峰或成趋势

国庆长假不仅是旅游旺季,也是一年一度的“结婚黄金周”。记者查询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达353.9万对,同比增加10.9万对。为深入了解市民在国庆期间的婚庆参与情况、形式感知及市场趋势,“新闻三秒区”栏目近日开展了一项问卷调研,共回收102份有效问卷。

调研数据显示,31~35岁年龄段的受访者占比最高,达68.63%;26~30岁年龄段占比30.39%。正值适婚年龄的“85后”至“95后”逐渐成为国庆婚庆市场的核心参与群体。与此同时,婚礼形式正从大操大办向精致务实转变,而国庆期间“扎堆”结婚带来的资源紧张问题也尤为突出。

超九成受访者表示,曾在国庆假期参加过婚庆活动,有的是作为新人举办婚礼,有的是以亲友身份出席。对于不少年轻人而言,国庆假期是“赶场子”参加婚礼的时段。

“今年国庆假期,我有6场婚宴要参加。10月3日一天就有3场。”市民申屠琼向记者诉说了她的“甜蜜烦恼”。她的两位朋友和一位同事的婚礼恰好撞期,分身乏术的她最终只能选择亲临其中一场,另外两场则委托共同好友代为送上礼金与祝福。“礼到人不到,也是无奈之举,希望朋友们能理解。”

对于婚庆形式的看法,超六成受访者认为近年来年轻人的婚庆形式“变化很大”,近三成认为“有一定变化”。受访者普遍认可婚礼规模趋向小型化、婚礼花费更理性、婚礼流程更简化、更注重个性化体验、更倾向环保低碳这五大趋势。婚庆市场的主流风向,正从过去的讲排场、比气派,转向追求内涵、个性与性价比。

“年轻人喜欢和好朋友一起,以小群体的形式庆祝新婚,这样更温馨,或者干脆旅行结婚。”在这个国庆长假刚刚办完婚礼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她身边很多同龄人都曾表示,如果不是父母坚持,真不愿意大张旗鼓地办婚礼。

记者采访了多对新人,他们普遍对“闹新房”“接亲堵门”“谢媒人”等传统但可能带来尴尬的流程表示抗拒,转而更追求浪漫、庄重且充满个人色彩的仪式感。“简洁,但不简单”成为他们心中理想婚礼的代名词。

在年轻人选择婚庆形式的核心考量中,“个性化与独特性”占比40.2%,“预算成本”占比39.22%。

“我想在有限的预算里办一场个性化婚礼。”市民史璐瑶说,她在国庆期间前往宁波参加同学的婚礼,而她自己则计划在11月举办婚礼。

“参加婚礼也是‘取经’的过程,如果有合适、新奇的方式,我也想借鉴到自己的婚礼上。”史璐瑶告诉记者,她已在东阳市横店镇预定了一家特色民宿,计划取消传统的接亲仪式,转而举办一场轻松愉快的婚礼游园会,设置有趣的游戏环节与关卡,让来宾在互动中分享喜悦。

记者发现,大多数受访者努力在“个性表达”与“经济实惠”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这种趋势也体现在婚庆行业的发展中,如今,新人们不再追求“大而满”的传统婚宴场景,20~30桌“小而美”的场地逐渐成为主流。

尽管个性化的新式婚礼不断涌现,但传统中式婚礼的地位依然稳固。调查显示,仍有许多受访者将传统中式婚礼列为当前流行的婚庆形式。

那么,为何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在国庆期间“扎堆”办喜事?调研结果显示,“天气适宜”是最核心的原因。68.63%的受访者认为,国庆期间秋高气爽,气候条件非常适合举办婚礼。其次是“假期时间长、亲友易聚集”“节假日有纪念意义”等因素。

对于这种集中举办婚礼的现象,民众接受度普遍较高。99.02%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接受”。“国庆作为法定长假,全民休息,亲朋好友更容易协调时间到场祝福。”10月2日前往南京参加同学婚宴的市民王晨怡说。

然而,扎堆结婚在带来喜庆氛围的同时,也引发了供需矛盾。调研显示,国庆期间各类婚庆服务的紧张程度均达到“满分”。无论是心仪的婚庆场地、合适的婚宴酒店,还是靠谱的婚礼策划、优秀的摄影摄像团队,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认为这些核心资源十分稀缺、预订难度大,“手慢无”成为普遍心态。

与此同时,近九成受访者认为国庆期间的婚礼流程与非国庆期间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流程可能因时间紧张而简化,或服务品质因供不应求而产生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当被问及“影响年轻人选择非国庆办婚礼的因素”时,“避免高峰期拥挤和资源紧张”以高分位居榜首,91.18%的受访者将其列为第一或第二位考量。“错峰结婚”以规避高峰期的种种不便,正成为不少注重体验和规划的年轻人的潜在需求。

对于未来婚庆形式的趋势,62.75%的受访者选择了“更加注重文化内涵和传承”,“科技感增强”“形式更颠覆”等也是不少人的选择。中青年群体正用他们的新观念重塑婚礼形式,推动市场向“小而美”“精而实”转型。

国庆和中秋假期因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依然是新人们的首选,但由此引发的资源争夺战也提醒着准新人们:若计划在国庆举办婚礼,务必尽早规划、提前锁定核心资源,并在流程设计中巧妙平衡节日氛围、个性化表达与预算控制。而对于那些对高峰期拥挤心存顾虑的情侣而言,选择一个有意义的非高峰日期“错峰”举办婚礼,或许能获得更从容、更专属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