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条道路国庆通车 江南路网提质升级
记者 俞夏冰 文/摄
国庆中秋假期,金华开发区7条道路相继通车或具备通车条件,从城市主干道到产业园区支路,从交通“大动脉”到区域“微循环”,这些道路的建成投用,不仅为市民出行带来便利,更为开发区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城市主干道焕新蝶变
10月1日,金华市区丹溪路(双龙南街-婺州街)地下管网改造及建设工程通车。这条承载着市民期盼的城市主干道以全新面貌亮相,为国庆增添喜庆氛围,更以“里子”“面子”双提升的建设成效,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民生动能。
10月8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路面已完成划线工作,部分施工人员正在有序进行清理扫尾。据介绍,该工程西起婺州街,东至双龙南街,全长约737米,红线宽度32.9至40米,标准段红线宽度37米,按设计速度50千米/小时的城市主干道标准打造。
据了解,原丹溪路(婺州街—双龙南街段)双向两车道规模与上下游路段的车道规模和通行能力不匹配,成为贯穿金华市区东西向的瓶颈路段,该段优化改造工程按双向五车道规模扩建。
建设过程中,项目严格遵循“技术可行、实施可能、经济合理”原则,统筹协调城镇建设、生态保护等多重需求,将快捷高效、安全舒适、生态环保、经济美观的精品工程目标贯穿始终。工程内容涵盖道路工程、排水工程、路灯工程、交通工程、绿化工程等多个维度,既对地下管网进行系统性改造升级,又同步优化地面通行与景观配套。
“这条路改造后太不一样了,路面平整变宽,新划的交通标线特别清晰,下雨天再也不用担心积水了!”家住周边社区的市民陈如意开车体验,对改造效果表示满意。作为连接市区核心区域的交通要道,该路段通车后进一步畅通了城市东西向“脉络”,有效提升了双龙南街与婺州街之间的通行效率,同时通过地下管网升级解决了老旧管线排水不畅等问题,为周边居民生活带来切实便利。
金华金开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建设过程中始终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严把质量安全关,通过科学施工与精细化管理确保工程品质。此次通车的丹溪路改造工程,既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重点项目,更是回应群众期盼的民心工程,后续还将持续做好道路养护、配套优化等工作,让这条焕新的主干道更好地服务市民、赋能发展。
产业园区路网提质升级
在金华开发区金华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道路新建工程(三期)项目现场,记者看到双林南街(新荣路—纬八路)已具备通车条件。这条全新的城市支路正式纳入园区路网体系,将为片区企业入驻、物流运输及市政配套完善提供关键支撑。
作为园区路网优化的重要节点工程,双林南街北起新荣路,南至纬八路,全长约389米,道路红线宽度20米,用地面积达8118.9平方米。工程建设期间同步完成了道路、排水、给水、照明、绿化及交通安全智能化设施等全链条配套,不仅实现了路面的平整畅通,更构建起功能完善的市政保障网络,可有效满足两侧企业生产运营及日常通行需求。
此次道路建成通车,是园区发展定位升级的现实需要,也是应对交通格局变化的主动布局。甬金衢上高速与市区快速路网规划方案确定后,园区对外交通条件发生改变,需通过内部路网优化实现与外部交通的高效衔接。双林南街的投用将填补区域路网空白,助力形成内外联通、干支互补的交通格局。
目前产业园主路网框架已基本成形。2025年上半年,开发区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90.67亿元,同比增长65.93%,企业入驻热情持续高涨。该项目不仅能保障已落地项目的物流效率,更能吸引更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企业入驻,为园区打造“长三角地区现代化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注入新动能。
据了解,道路新建工程(三期)还包含纬八路(金星南街—仙华南街)建设内容,两条道路总用地面积约28146.5平方米。待全部工程完工后,将进一步完善园区路网密度,优化用地布局,与甬金衢上高速形成联动效应,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集群化发展。
产业新城交通赋能发展
在金华开发区环宇科技芯城(一期)公共道路项目现场,两条崭新的沥青路面平整宽阔,两侧人行道铺设整齐,记者看到已有车辆、行人正常通行。
环宇科技芯城(一期)公共道路工程作为区域重要的交通配套项目,自启动以来便备受关注。该工程道路分为东西走向段与南北走向段,形成高效便捷的交通路网框架。其中,东西走向段建设长度约390.25米,南北走向段规划长度约211.98米,道路设计充分考虑通行需求与民生便利,车行道宽度约14米,能有效提升车辆通行效率。同时,道路两侧各设置约3米宽的人行道,为行人安全出行提供保障,实现车行顺畅、人行安全。
自开工以来,项目团队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克服了工期紧、任务重等多重挑战。在建设过程中,施工方始终将工程质量放在首位,严格落实各项质量管控措施,从原材料采购到施工工艺把控,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同时,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优化施工流程,在保障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工程如期完工。
建设单位金华金开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环宇科技芯城(一期)公共道路工程的顺利完工,对金华开发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该道路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区域交通路网,打通区域交通“微循环”,有效提升周边区域的通行效率,为企业运输、群众出行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条件;另一方面,作为环宇科技芯城的重要配套设施,该道路将为芯城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人才入驻,推动区域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金华开发区打造现代化产业新城注入新动力。
金华开发区将持续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区域配套功能,以更优质的基础设施、更优越的发展环境,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建设现代化美好金华贡献更多力量。
区域交通“微循环”贯通激活
10月4日,在金华开发区吕塘单元04街区,银湖城南侧市政配套道路工程基本完工,工程包括两条新建支路,支路贯通不仅为市民假期出行增添便捷选择,更让该单元多级路网体系进一步完善,为区域产城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次通车的两条城市支路均位于银湖城南侧核心区域,呈“L”形布局实现高效连通。其中,银湖城南地块西北侧道路西起仙源路、东至规划二路,全长约647米,红线宽度18.9米,用地面积达10800平方米;银湖城南地块规划二路北接西北侧道路、南至涌雪街,全长约415米,红线宽度15米,用地面积约6782平方米。
作为高标准市政配套工程,项目涵盖道路、交通、给排水、景观、照明等全链条建设内容。“这两条路精准填补了区块内部的路网空白。”金华金开城市建设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吕塘单元外围主路已基本成形,但核心区支路未贯通导致交通“微循环”不畅,新道路通车后将仙源路与涌雪街等主干道紧密串联,有效破解区域交通“最后一公里”难题。
近年来,随着周边住宅区陆续建成、工业园区企业不断入驻,吕塘单元区域交通需求与日俱增。两条支路的投用,将直接满足两侧数千居民的日常出行需求,为企业物流运输、员工通勤提供高效通道。
在完善交通功能的同时,工程更同步升级了区域基础设施配套。通过新建高标准给排水系统,进一步完善了吕塘单元的排水网络,为应对汛期内涝提供坚实保障,构建起支撑区域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
城市支路网络完善织密
昨天,记者从金华金开城市建设投资集团获悉,金华开发区文和街南延(志和路—33号路)工程已具备通车条件,将为区域交通与发展注入新活力。
该工程南起33号路,北至志和路,全长337.6米,红线宽14米,涵盖道路、地下管线及附属工程。作为民生重点项目,施工过程中克服原有水泥便道破除、周边区域协调等难题,高效完成建设。
“以前从西侧在建厂区到志和路,得绕行近2公里,这条路通了之后几分钟就能到达。”家住附近的市民李灵敏在施工现场查看后难掩期待。作为开发区支路网的关键“拼图”,文和街南延工程的通车将直接串联起33号路与志和路两条区域要道,进一步完善“主干道+支路”的路网层级结构,有效分流周边交通压力,方便沿线及周边区块企业通勤与居民出行。
同时,同步建成的雨污水管网将解决两侧区块排水难题,还预留待开发地块接口,为生态改善与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这是打通‘毛细血管’的民生工程。”金开城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工程精准落地区域规划,将加速产业发展,下一步还将持续推进支路网建设,惠及更多群众与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