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从“单一供给”到“多维赋能”

永康民生保障体系全面升级

本报消息(记者 胡哲南)“没想到我还能挣钱,生活有盼头了。”昨日,在永康市舟山镇台门村,应香梅老人熟练地做着手工活。因家庭变故陷入困境的她,在社工帮助下实现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永康突破传统物质救助局限,通过阵地整合、资源聚合、服务创新,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精准高效的服务类社会救助体系,推动救助模式从“单一供给”向“多维赋能”转变。

该市市镇两级构建起覆盖广泛、功能完备的实体化服务网络。市级层面推行“融合共建”,将社会救助联合体与慈善基地、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有机整合,引入4家慈善组织和13家社会组织参与运营,实现社会力量协同化、资源集约化。镇级层面实施“双站共建”,14个镇(街道)均建成助联体服务站与民政服务站,促进资源共享与服务集成。资金保障方面,建立“财政+慈善”双轨模式,保障市镇两级助联体实体化长效运营;当地慈善总会设立每年100万元慈善创投基金,以项目化运作开展帮扶服务。

永康聚合多方力量,形成全域协同的救助格局。部门资源统筹调度方面,以市级助联体困有众扶专班为抓手,汇聚13个部门的帮扶资源,梳理形成涵盖生活保障、住房救助、教育资助、就业支持等42项内容的政策清单。慈善资源优化调配方面,依托市镇村三级慈善网络全覆盖的优势,建立助联体与慈善网络对接联动机制,实现家门口的快捷帮扶。以慈善创投为载体,聚合社工机构、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精准化、专业化救助,今年实施相关项目16个。社会力量系统参与方面,组建“专职社工+志愿者+爱心企业”服务队伍。助联体服务站社工积极培育本地志愿者,定期开展探访关爱、需求排摸等服务;广泛动员辖区爱心企业加入帮扶队伍。

永康聚焦困难群众需求,构建从基础关爱到发展赋能的递进式服务体系,分层分类提供精准帮扶。基础关爱服务紧盯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提供政策咨询和代办、心理慰藉、关爱探访等立体式帮扶。其中,象珠镇助联体推出“药归箱”项目,为困难老人发放家庭药箱,定期上门提供药品管理、知识普及等服务,提升老人的安全用药意识。发展赋能服务秉持“授人以渔”的理念,通过实施就业支持、学业辅导等项目,助力困难群众提升自我价值。舟山镇助联体打造“嫂子帮帮团共富工坊”,对接来料加工厂,带动12个村120余名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