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以科技破解成本困局 让智慧农业扎根金华

□李冰峰

近日,我市自主研发的全国首台茭白联合收获机进行田间作业,形成“头茬人工采收+二次机械统收”模式,亩均可节约成本1500元以上,直接带动农户增收。近年来,我市以智慧农业引领区建设为抓手,构建农业数据实时感知分析运用体系,拓展农业领域“低空+AI”应用场景,加快农业生产全产业链智能化转型。

走访金华乡村会发现,不少农户直言“智能设备好是好,就是掏不起钱”“怕买了用不明白,最后成了摆设”——智慧农业设备高昂的投入成本、复杂的操作门槛,仍是中小农户心中的顾虑。要让智慧农业真正成为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的引擎,关键在于瞄准农民诉求,以科技为刃、以协同为盾,破解成本难题,向科技要生产力、要效益。

盘活存量资源,回应农民“少花钱、多办事”的诉求。正如一智慧农业的实践所示,无需全盘更换设备,只需针对性加装土壤湿度传感器、简易智能阀门,传统农机就能实现“智慧升级”。金华可推广此类“微创改造”模式,用“小投入”撬动“大效能”,既不浪费现有资源,又能降低升级成本,恰好契合农民“省钱又实用”的期待。

抱团合作与政策托底,解决农民“怕负担、盼扶持”的担忧。单个农户难以承担智慧监控系统、无人机等设备的费用,但合作社模式能打破这一局限。金华可鼓励农户组建种植联盟,共同采购智能设备、搭建共享数据平台,将单户成本分摊至原先的十分之一,让小农户也能“用得起”智慧设备。同时,政策补贴需精准对接农民需求,不仅要支持规模化经营主体,更要向50亩以下的小农户倾斜。

技术创新与场景适配,满足农民“要好用、能增收”的核心需求。市农科院联合企业研发的茭白联合收获机,瞄准了农户“人工采收累、成本高”的痛点——过去人工采收茭白,成本占比超50%,如今机械作业效率提升至每小时1.5亩以上,亩均节约成本1500元以上,农户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未来,金华还需持续聚焦农民的生产场景,针对丘陵山地作业难、特色作物管理繁等问题,研发更多“接地气”的轻量化技术。

坚持“科技赋能、协同发力”,把智慧农业的“高大上”转化为农户触手可及的“实在惠”,就能让更多农户主动拥抱科技,推动农业从“靠天吃饭”向“知天而作”跨越,真正实现以科技驱动农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金报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