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民生小板凳”架好连心桥

□赵晓

今年以来,武义县积极探索打造城市社区全场景议事协商空间,鼓励居民议事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拓展至小区长廊、凉亭等居民活跃度高的场所,形成“大家事大家商量着办”的基层自治氛围。我市多地探索基层治理新途径,如浦江县政协开展民生议事堂,设在村头街头,群众当面提问,即提即办。当议事从会议室走入百姓之中,基层治理焕发新生机。

干部们俯身坐在小板凳上,记录家长里短,与百姓的距离感被大大消解,居民更敢于直言,互相构建起信任的基石。相较于传统的议事流程,类似“民生小板凳”将问题发现在一线、协商在当场,即时响应,将矛盾化解在萌芽期,办事效率显著提升。居民从治理的对象转变为决策的主体,参与决策过程,激发了归属感和责任感,实现“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这种低门槛、易复制的模式为基层治理创新提供了可持续路径。

“民生小板凳”的生命力在于真解决问题。参与这类议事模式的群体相对固定,如上班族、青年人等群体可能缺席,议事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这需要广大干部通过线上平台、走访等更为多元渠道拓展议事的广度。而参与议事的居民可能存在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也需要有关部门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居民的议事能力,持续做好工作。

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民生小板凳”看似微小,却悄然提升治理的有效性,体现基层治理的温度。

金报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