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大突破”为牵引推进创新驱动全域蝶变
金东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金东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委十五届七次全会、金华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决策部署,在区委五届八次全会上审议通过《中共金华市金东区委关于以平台项目产业“三大突破”为牵引加快建设创新金东的决议》,进一步动员全区上下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创新驱动、全域蝶变,在中国式现代化一流新区新实践中加快打造增长极、建设新中心。
创新驱动、全域蝶变,指以创新为核心动力,以新质生产力和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强大支撑,推动覆盖金东“一轴两廊三片”的全区域蝶变,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领域蝶变,打造实践之城、科创之城、枢纽之城、产业之城、品质之城、幸福之城,实现从小区到强区、从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从地缘中心向发展中心的历史性跨越。
深化认识强信心
增强创新驱动、全域蝶变使命感
不负重托的实际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到金华调研时指出,“使浙中城市群成为带动金华全市,乃至浙江中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增长极”“金华打造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的目标思路符合金华实际,有利于优化全省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今年9月,省委书记王浩在金华调研时要求金华“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充分发挥在浙中城市群中的带动作用”。金东区是金华主城区、第四大都市区的核心区,金义新区是全省七大新区中单体面积最大的新区。创新驱动、全域蝶变,加快打造增长极、建设新中心是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具体行动。
抢抓机遇的不二选择。创新是时代命题,更是转型突围的“华山一条路”。无论是安徽合肥十年磨一剑培育“芯屏汽合”产业矩阵,还是杭州“六小龙”引领新质生产力,都说明当前的区域竞争已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金东区体量不大、底子不厚,要想以小博大、以快制胜,唯有创新驱动,抢抓时代风口,以磅礴的发展动能彰显大气派、大格局。
乘势而上的关键之举。金东实践表明,只要朝着正确方向、运用正确思路,始终坚持大干快上、以干促上、实干至上,就一定能推动一个地方破局起势、突破突围。近年来,金东锚定“港”“廊”“链”主战场,持续攻坚平台项目产业“三大突破”,项目质量、创新能力、产业重构均取得实质性突破,一些重要指标的排位、在市区经济总量中的占比均有明显提升。创新驱动、全域蝶变既有坚实基础,也是乘势而上的必然追求,那就是从点上和线上的突破向面上的突围进阶,从“立足浙中求突破”向“放眼全省竞一流”跃升,以金东蝶变提升金义主轴拉动力和市区首位度,以金东蝶变推动浙中崛起。
以强化“三力”为目标
找准创新驱动、全域蝶变新路径
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力。创新驱动包含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社会创新等,其中科技创新占据核心地位,而创新策源力又是核心之核心。金东区大力推进金漪湖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充分利用金华科技城、浙中创新城、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金华理工学院等科研平台,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全面加强“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创新合作体系,推动更多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在金东涌现。
提升创新产业竞争力。着力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全力构筑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成果孵化转化体系,形成“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资本化”的发展路径。坚持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三者并重,以更大力度推动新技术新应用在金东落地。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动企业向产业链核心环节、价值链高端地位攀升,推动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形成集群发展,不断提升金东创新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水平。
激发创新生态裂变力。创新生态是一个有机体系,各个创新要素相互交融、集聚耦合产生强大的裂变效应。金东加强招才引智,创新投融资机制,吸引更多技术要素、金融要素、人才要素汇聚金东。全力打造以效率为核心、以开放包容为根本的最优营商环境,持续擦亮“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最大支持、最小干预”的营商环境品牌,为各类创新主体开展创新活动提供高效率、高品质的支撑保障。优化创新功能布局,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形成各类驱动要素相互交融、相互激荡的生动局面。
以“三大突破”为牵引
干出创新驱动、全域蝶变新气象
坚决有力抓平台大突破。平台是实现创新驱动、全域蝶变的核心引擎。围绕“七星拱月式”平台矩阵,“一平台一方案”统筹,“一图一表”统揽,以平台大崛起推动发展大突破。金漪湖科技创新策源地全力推进27.77平方公里片区开发建设,高质量打造大孵化器集群,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人才向往之城,创建国家高新区。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加快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华东国际联运新城加快“港产城贸数”规划落地。胡思零碳产业园加快零碳产业示范,带动绿色经济发展。江岭高新智造区加快数实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东孝贸创区加快低效用地整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东湄科学城加快以城兴产融合,大力发展楼宇经济。
坚决有力抓项目大突破。抓发展要抓项目,抓创新更要抓项目。聚焦加快建设创新金东,构建科技创新类项目投入机制,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政策体系,对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大好高新”重大产业项目,强化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激活存量、扩大增量、做优质量。对标国内国际一流水平,以市场主体感受为第一标准,闭环落实“四个变”“三个办”,健全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以项目之进激活创新之变,塑造制胜未来的发展新优势。
坚决有力抓产业大突破。产业因创新而焕发生机,创新因产业而落地生根。根据新阶段新趋势,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锚定以新能源及其上下游全产业链为核心的“3+3”产业新格局,大力构建具有金东辨识度的现代产业集群,力争三年打造全省新能源汽车第一区。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力攻坚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雁阵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