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试验田”迈向“增长极”
——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金义片区挂牌建设五周年纪实
陈浩洋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金义片区挂牌建设五周年。
五年来,金义片区紧紧围绕“1+5”目标定位,持续发挥“自贸试验区+义乌国贸综合改革”叠加优势,聚焦制度型开放先行先试、创新探索,交出了一份内陆高水平开放的亮眼答卷。
累计复制推广251项国家改革试点经验,涌现132个全国或全省“首单”“首例”“首家”,3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3项成果入选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9项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以全市3‰的面积,贡献了全市29%的外贸进出口额、30%的实际使用外资,带动全市外贸出口增速、增长贡献率均居全省第一;浙江中欧班列(义新欧)辐射欧亚大陆50多个国家160多个城市,“义甬舟”推动“世界超市”牵手“世界大港”,国际陆港枢纽不断扩大开放通道辐射力。
五年奋进,一曲开放强音在浙中大地激荡,35.99平方公里开放“试验田”喷薄而出的力量,令人鼓舞。
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集成 深耕制度创新“试验田”
小商品贸易参与主体多、商品种类繁杂怎么办?
金义片区推出全球首创的“中国方案”——“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低门槛参与国际贸易、单小货杂的商品如何便利化通关快速走向国际市场两大难题。
金义片区持续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改革,构建市场采购制度2.0框架,创新“市场采购+中欧班列”“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保税”等多种模式。目前,“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已在全国22省39个专业市场复制推广,帮助超7万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商户把“小商品”做成“大生意”。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五年来,金义片区紧扣“五大自由”改革主线,聚焦关键环节创新突破,构建起具有内陆特色的开放型制度体系,为中小微企业参与全球贸易铺就“黄金通道”。
这里,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创新推出“先查验后装运”数字化监管集拼仓,解决拼箱货物“一单抽查、整柜滞留”痛点,通关效率提升26%,服务超2万家企业,货值超1.3亿美元,入选全国复制推广案例;率先落地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将企业退税环节从“清关离境后”提前到“启运港装运”,退税周期缩短5—20天;深化“市场采购+”融合模式,联动中欧班列、跨境电商、保税业态,形成“组货人制度+信用管理”闭环体系。
这里,进口贸易创新发展不断深化——
以深化“自贸+国贸改革”为牵引,首创进口消费品正面清单改革。例如,进口玩具认证时长从20天缩至5天,家电平行进口商品检测认证效率提升了75%。如今100多个国家的15万余种进口商品汇聚一地,像哈萨克斯坦的蜂蜜、土耳其的地毯等,价格较五年前平均降低10%—30%,让更多的国外优质消费品能以更快的速度、更优的价格进入中国市场。
这里,数字贸易活力不断迸发——
创新发展跨境电商,推动“直播+平台+跨境电商”三位一体融合改革。开展“国际公路运输+跨境电商”制度创新,企业物流提速40%、揽货周期缩短1—2天。针对外籍主播语言文化适配、专业能力认证等痛点,首创“技能出海”认证体系,出台全国首个外籍跨境电商直播人才认定办法,满足企业对外籍主播的现实需求。打造数字化贸易平台Chinagoods,支持多语言智能交互与“数字参展+在线交易”一体化服务,让中小企业无需“踏出国门”就能链接全球商机。
这里,开放金融服务不断创新——
围绕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跨境人民币业务、贸易新业态收结汇便利化等领域,纵深推进开放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做大中非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浙江),“义支付”跨境出口直收模式扩面至全省。今年1—8月,全市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1385.9亿元、居全省第3,办理对非跨境人民币8.8亿元、居全省第2。创新“Yiwu Pay义支付”跨境品牌,获批全牌照资质,支持26种货币结算,成本降低33%,服务全球210万家中小微企业。
从浙江之心到开放高地 构建内陆开放“主枢纽”
6月27日,满载光伏板、日用百货等100个标准集装箱货物的81114次班列从义乌苏溪集装箱办理站鸣笛启程,驶向宁波舟山港,标志着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一期正式开港运行。作为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的战略支点,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进一步强化了金义片区国际陆港枢纽支撑,扩大了开放通道辐射力。
就像“无中生有”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一样,不靠海不临边的金义片区再次“无中生有”,正在构建走向世界的宽广通道。
五年来,金义片区锚定打造“国际一流、全国领先”的国家枢纽经济区目标,加快建设核心竞争力强、基础支撑力强、集聚带动力强、开放融通力强的国际陆港枢纽,为高能级开放强省建设添能助力。
推动“义新欧”提质增效——
金义片区是浙江中欧班列(义新欧)始发地。金义片区以改革为动力,不断推动通道升级、班列提效,推动班列开行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升级。
班列提速。通过创新推出长三角全程时刻表班列,义乌到德国杜伊斯堡时间压缩30%。如今义乌的家居饰品等通过班列15天就能抵达杜伊斯堡,比海运缩短20天;而从欧洲运回的牛奶、母婴用品,通关时间压缩至4小时,企业物流成本比空运降低约60%,比海运节省20%。此外,不断推广“铁路快通”“抵港直装”等便利化措施,开辟中欧班列“绿色通道”,实施“7×24小时”预约通关,实现班列“即到即查”“即验即放”。
模式创新。开行长三角地区首趟消费型锂电池产品混装运输班列。通过创新消费型锂电池产品铁路运输规则和标准,系统性破解消费型锂电池铁路混装业务难题,显著提升浙江中欧班列(义新欧)货物配载的灵活性,进一步拓展优化运输货品门类。
降本增效。落地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拓面业务,目前离境港范围已扩大到霍尔果斯、阿拉山口、二连浩特、满洲里和宁波港5个港口,政策红利将惠及更多企业。同时,深化铁路提运单物权化改革,推出国内国际运费应收账款保险产品,新增出口退运险服务,创新“商户信保”市场采购政府统保产品,推出“运费保单贷”产品,为持单企业提供“保险+融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截至目前,浙江中欧班列(义新欧)建成境外物流分拨中心5个,运营线路达26条,辐射欧亚大陆50多个国家160多个城市,达境外站点100个以上,欧亚大陆物流服务网络越织越密,线条覆盖面居全国前列。
加快建设“义甬舟”大通道——
与一般铁路车站不同,苏溪集装箱办理站以海港模式打造,将海港功能前置到内陆的铁路场站,实现了港务、关务、船务、信息、管理等一体化。货物在此“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进入该站相当于进入宁波舟山港。这样一来,企业通关时间将在预放行、预配载等口岸手续同步办理下大幅缩短50%,高效衔接国际船期。
开港当天,义乌越达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出口货物办结通关手续后,从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以“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方式出港运往宁波舟山港,这是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顺利通过验收后完成的首单快速通关货物。
“苏溪集装箱办理站的启用,让企业享受到了家门口就是出海口的便利。”义乌越达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巫胜君表示,货物出口物流效率提升10%左右,每个集装箱物流费用降低200元到300元。
为更好串联“世界大港”和“世界超市”,金义片区加快推进“第六港区”新平台建设,推动“第六港区”功能延伸,把“义甬舟”打造成一条内畅外联、便捷高效的物流大通道。
例如,海铁联运“抵港直装”模式打破传统流程,出口货物实现从“仓库直达码头”,以宁波舟山港“日截二开”班轮为例,企业集港时间从“周六前”延至“周二前”,压缩时间3天以上,每40尺集装箱节省费用149元;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提质拓面,创新海铁联运“一单制”全程保险服务,实现“一次保险、全程责任”,单柜货物节省保费150元左右。
数据显示,1—8月,“义乌—宁波”海铁联运发运重箱7.4万标箱,同比增长16.16%。
加快拓展开放新通道——
推动内贸班列发展,长三角与粤港澳铁路快捷物流示范班列常态化开行,运输时效缩减18个小时以上。长三角高铁快运专列常态化开行,运行时效相比公路运输节约60%以上。
打造卡航TIR跨境新通道,运输成本较空运下降25%。推动小商品品牌出海,业务遍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帮助超5000家主体拓市场。
发展国际航空物流,义乌机场先后获批设立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等指定监管场地,打通“义乌—成都—洛杉矶”空空转关通道,实现跨境电商商品义乌机场始发通关“一单报全国”,运输时效提高1天。
金义片区创新推出“轨道+物流”多式联运项目,以轨道线路为骨干,构建“市域客货运干线网+末端集疏运分支线”的多式联运体系。通过设施共享、业态融合与政策协同,实现“轨道+高铁+低空”高效联动,建成常态化“轨道+低空”快递专线和“轨道+高铁”联营网络,并同步规划衔接华东国际联运港(杨梅塘)、义乌(苏溪)国际联运港,打造“轨道+公海铁联运”集疏运体系。
从辐射带动到要素集聚 打造赶超发展“新引擎”
罗马尼亚籍商人索瑞·瑟布,在金华创业十年。十年间,他不仅将浙江易途电动车业有限公司发展壮大,更深深地融入了金华。
“政府部门‘第一时间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让我感到‘投资和经营非常放心’。尤其是金义片区挂牌后,带来了外商税收、专利贷贴息等一系列政策红利,帮助我们从一个‘只有3个人’的小企业,成长为产品行销全球的高新技术企业。”索瑞·瑟布说。
发展是硬支撑,环境是强保障。
为了让产业集聚发展,使企业“愿意进来”也“留得下来”,金义片区始终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方向,坚持市场有效和政府有为相统一,更好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流营商环境。
推动人员往来自由便利。
今年8月,金义片区深入开展外国人来华投资兴业集成改革,入选2025年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一批省级最佳制度创新案例。
这项改革,通过创新外国人才综合评价体系、强化创业支持等,不断提升涉外政策精准度与匹配度,持续优化涉外投资创业生态,不断培育壮大国际贸易发展内生动力,已吸引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1万名外商常驻金义片区。
围绕人员往来自由,金义片区先后开展外国人来华工作和居留许可一件事改革、外国人创业无忧“一类事”集成改革、外国投资人来华工作便利化改革、外国人来华投资兴业集成改革,构建商贸特色移民服务体系,重塑外籍人才认证标准,形成外籍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融得入”的支持体系。
截至8月底,义乌市有持证外国人9087人,AB类共4034人。
加快投资自由便利。
1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涉外法律咨询服务中心(义乌)揭牌成立,金义片区涉外法律治理又添新阵地。近年来,全球经贸摩擦不断,“洋生意”好做,“洋官司”难打。
金义片区紧紧围绕外向型经济发展实际,在涉外法治建设改革上积极作为,探索出一批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涉外法治改革成果。
在推进自贸区涉外法治建设的同时,制度创新也为投资自由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上线全省首个全类型全周期商事智能登记系统;重大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项目竣工实现“竣工即发证”;获批国家外汇管理局个人侨汇结汇便利化试点……一系列创新制度营造了准入便捷、运行顺畅、服务高效的“自贸营商环境”,也为重大项目集聚增添了吸引力。
助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9月25日,零跑汽车第100万台整车下线,成为国内第二家迈入“百万俱乐部”的新能源汽车新势力车企。从第50万台到第100万台,零跑仅用时343天,创下了中国新势力车企达成百万产量的最快纪录。
锚定打造制造创新示范地,金义片区立足地方产业基础,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产业集成创新,助力培育打造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光伏及储能等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聚焦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金义片区将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聚焦整零协同、创新驱动,集聚50余家上下游企业,带动2024年产业链规上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帮助企业拓展多元化市场。智能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链,依托中欧班列稳定的运输通道和市场采购的贸易优势,企业出口额从2020年的不足10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58亿元,产品远销欧洲、中亚30多个国家。
金义综保区聚焦“一带一路”大宗商品交易集散业务,大力招引保税制造龙头项目,培育保税维修、研发、租赁等业态;义乌综保区发挥小商品市场优势,发展“保税+直播”“保税+跨境电商”等业态,打造跨境电商进口、高端食品加工等生态集群……
综合保税区既是目前层次较高、政策较优、功能较全的对外开放平台,也是自贸试验区开展制度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核心抓手。金义片区充分发挥综保区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与全市产业黏性,支持各县(市、区)产业链降本增效;加快改革成果复制推广,持续推进联动创新区建设,共享制度型开放红利。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
五年探索,金义片区以制度创新破题、以产业集聚赋能、以开放合作共赢,奏响了一曲高质量发展的澎湃乐章。立足新起点,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将继续以“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锐气与担当,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推动长三角协同发展、赋能地方产业升级的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让国际枢纽连通世界,书写自贸试验更加辉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