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库川
胡凯迪 林烨
秋阳漫过永康古山胡库下村的马头墙时,青砖黛瓦便浸在蜜色的光晕里,这方被乌江溪环抱着的土地散发着熠熠光辉。胡库下村古名“库川”,是北宋名臣胡则的故里,千年前,他便是从这条青石板路上走出,最终成为江南百姓口中代代相传的“胡公大帝”。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从五金作坊的叮当声到智能工厂的机械轰鸣,从散落的村落集群到功能完备的市域副中心,永康市古山镇以“争当五战双强排头兵”为目标,在工业升级、城乡融合、民生改善的赛道上全速奔跑。作为永康五金的“井冈山”,古山镇用40年时间完成了从手工作坊到智能制造的蝶变。如今,这里已形成门业、杯业、衡器等八大支柱产业链,5000多种五金产品远销194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每10件五金产品中就有两件刻着"古山制造"的印记。
今年以来,古山镇在改革与项目双向驱动进行产业升级外,更是打破行政村壁垒,以“片区组团”激活乡村全面振兴,胡库下村片区通过联合党委统筹资源、统一规划,在农文旅融合的路上以文化资源转化为共富资本,依托胡公文化底蕴打造独属地方特色的市集文化,仅国庆、中秋期间吸引游客十多万人次,真正让工业城镇以文旅“出圈”。
雅文赏玩 国潮与传统的双重盛宴
今年初夏,古山镇凭借文旅融合强势“出圈”,库川市集横空出世,迅速成为市民热议的焦点。仅仅数月,这一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市集已成功承办古山镇多项文化活动,成为区域文旅新地标。此次库川市集再次焕新回归,以更丰富的业态、更沉浸式的体验,为永康及周边县市市民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为擦亮“浙江有礼 益满丽州”县域文明实践品牌,聚焦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打造城乡融合新样板,持续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赓续永康精神 弘扬文明新风——益满丽州古山行”主题活动在古山镇胡库下村正式启动,从“文明乡风”主题巡演到共富市集再到青创展会,各类文明主题系列活动吸人眼球。
“我们的作品以木质调香为主,天然不刺激,还融合了各类古风造型,当摆件也很好看。”豪鸣蜡艺负责人汤镇豪正向游客详细介绍他的产品。这是汤镇豪第一次参加库川市集,体验感非凡,“我们之前主要做线上定制,参加这次市集不仅拓宽了线下销路,更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开设线下体验店的巨大潜力。”
摊位上,精品手冲咖啡、时尚美甲、手工香薰、匠心手作饰品等琳琅满目,吸引众多年轻消费者驻足流连。悠沫咖啡的摊位前已经排起长龙,“我做咖啡两三年了,库川市集非常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和品位。它让年轻人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发掘自己的爱好,还能了解库川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通过市集引流,我还能积累到一些客户。”主理人应文莉高兴地说。
永康的市集文化由来已久,曾是“乡村版清明上河图”的繁华缩影,如今胡库下村通过每年定期举办三次大型市集活动,以数百家摊位组成的商贸矩阵重现昔日繁华。作为传统商贸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现代创意经济的有机融合体,该市集不仅延续着千年商脉,更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战略落地和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实践平台。
市集活动纷呈,各类特色展会也让市民们一饱眼福。
“库川意境展”为青年创客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剪纸、扎染等传统技艺在年轻人的创意加持下,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到了晚上,凤凰飞天、非遗火壶、烟花瀑布等非遗文化表演,为市民游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感官震撼与文化体验。
在同期举办的丰收节活动中,库川市集的文化内涵得到进一步深化。游客可以沉浸式体验扎染、剪纸、打铜打银等非遗项目,近距离观看非遗手艺人现场展演与教学。特别策划的“库川民族非遗时装秀”,以胡公故里的自然生态为背景,呈现了一场非遗服装美学与田园风光交融的流动盛宴。
库川市集融合“老手艺+新潮流”创新模式,整合了乡村原有的摊贩资源,同时引入“永康侬”地标产品、非遗项目、现代咖啡茶饮与特色小吃等多元业态,形成了传统与现代并蓄、文化与商业共荣的良性生态。无论是戏剧巡游、钢琴音乐会,还是健身跑酷、青春“创”物志等丰富多彩的节目,都让游客在特定的时空场域中,获得了个性化、差异化的深度体验。可以说,市集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枢纽,让千年商脉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生,持续为市民带来全新的体验与不同的震撼,不仅为古山镇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更探索出一条工贸城镇转型升级的特色路径。
乡野焕新 青年创客归巢燃创乡村
村里来了年轻人!在古山镇胡库下村,一座座老房子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从扎染、剪纸等非遗艺术到美食餐饮纷纷入驻再到健康生活馆,这里是一个历史古村,更是都市人寻觅乡愁的网红打卡地。
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胡库下村以“修旧如旧”理念修复古建筑群,引入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特色商家,打造非遗体验、文创展销、美食品鉴等多元场景。游客既能亲手参与传统手作,感受非遗魅力,也能漫步古街,在青砖黛瓦间触摸胡公文化的历史脉络。这种“静态保护+动态体验”的模式,让沉睡的文化资源成为可感知的旅游体验。
“这里即将变成一个新的运动‘实验室’。”在库川古街上,一座古色古香的老房已然开始它的改造之旅。基于现代人对健康运动、养生的需求,老房新主人也是这个健康生活馆的主理人曾聪正计划在这里打造一个融合健身、药膳以及自然疗愈的平台,让运动与健身成为市民朋友们的习惯。
在库川老街的尽头,一抹“治愈蓝”在眼前舒展开来,推开大门,引入眼帘的是一口大缸、一条条蓝布,在阳光下显得格外亮眼。靛蓝的染料,大小不一的染布都在诉说这项技艺的珍贵。植物染非遗传承人吕秀辉今年入驻库川老街,此次库川市集也让老板领会到了市民朋友对非议技艺的热爱。
“我们选择入驻在古山库川,不仅是这里有各类活动可以推广植物染这样的非遗技艺,更是对整个库川青创团队的信任与喜爱。”吕秀辉说,为了让植物染这项非遗技艺进驻库川,胡库下村多次邀请他加入库川这个“大家庭”,自入驻以来,胡库下村不仅协助办理手续、清运建筑垃圾,还主动搭建平台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青年创客碰撞交流合作,正是这些碰撞让青年创客们看到乡村创业的可能性,乡村不再是孤零零一个人创业的地方。
可以说,青年创客如雨后春笋般入驻库川,为库川带来的不仅是新鲜血液,更是开启了文旅新元年。
“每周,我们都会组建一次青年创客圆桌谈,让大家就进驻后的情况做些交流。”胡库下村党支部书记胡激扬说,乡村创业从来就不是单打独斗,是青年与乡村之间抱团取暖在协作中破解难题。“我们村集体能做的就是服务,有想法、有问题大家都在一张桌子上提出来,解决它。”在胡激扬看来,一座历史古村要实现“古村不旧,新村不洋”,乡村的发展需要“活水”注入,青年创客们无疑就是“这摊水”。
据悉,胡库下村的胡库老街积极引入青年创业业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带着智慧与热爱,落户在此,让沉睡的古村重焕生机。而这得益于古山镇长久以来的青年人才政策,近年来,古山镇在青年人才政策上大力给予支持,今年,古山镇以政策激励和资源供给为吸引力,以多元化项目为载体,设立500万元青年入乡专项基金,最高给予50万元的优秀创业项目资助,吸引青年人才通过灵活方式合作创业,成功招引省内外农创客、青春合伙人13人。
“前两个月,我们村把植物染带到了央视,在直播间里介绍了古山库川。”在胡激扬的眼里,充满了对胡库下村的期待,现在的胡库老街里,咖啡香里飘着“治愈蓝”的古韵,中式剪纸里翱翔着青年的创意,他们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用创意激活传统,他们也证明了乡村不是退守的港湾,而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当青春与古村相遇,乡愁也有了栖息之地,乡村也迎来了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建设正酣 工农文旅发展齐头并进
古村焕新,首在“知根”,每一座历史文化名村都是一座独一无二的“文化基因库”。
“要建设好历史文化名村,胡公精神必须贯穿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秋夜,在该村的胡公文化广场内,一场“非遗+烟花”浪漫夜游表演,点亮了金秋夜晚。在胡库下村,胡公文化、胡公精神根深蒂固,作为胡则的出生地,这里有着太多的故事,该村更是依据深厚的胡公文化底蕴,依托胡公故里这一独特资源优势,将胡公文化、宋韵文化融入村庄建设中,通过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建设工程,在保护和活化利用古村落方面不断探索。
同时,古山镇还率先成立胡库下片区联合党委,覆盖7个行政村,辐射居民15700人,统筹推进片区内重大事项,结合“产业促共富、建设促共富”,综合考虑古村落开发利用,最大程度还原村落历史风貌,通过创新业态布局和年轻化创业生态,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可以说,胡库下村的加码建设是古山镇高质量建设发展的一个缩影。
古山镇成功入选第二批省级中心镇名单;两山共富智慧物流园一期工程装修基本完成,预计10月份完成验收并投入运营;文昌阁商业地产开发建设设计方案已基本确定;万亩方工程农事服务中心用地永农调整完成,9月份开工建设,12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今年,古山镇以“发展轴”建设为重点,打造永康市域副中心,深化改革与项目,工农文旅发展齐头并进。古山镇相关负责人说,今年该镇实施23个重大项目,总投资45亿元,以项目助推古山实现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产业升级、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永康市唯一中心镇样板镇。
胡公文化 从精神根脉到共富密码的实践之路
乌江溪畔,古街深巷间五金技艺叮当作响;现代车间内,轰鸣的机床见证产业更新迭代发展。古山镇是“五金之源、胡公故里”,北宋名臣胡则留下的精神遗产,历经千年沉淀,成为驱动古镇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力量。
在古山镇的五金企业车间里,“胡公精神”与“五金匠心”形成奇妙共鸣。作为闻名世界的五金产业发源地,这里将胡公“兴利除弊、务实创新”的精神融入产业发展,成为当地企业坚守品质、开拓进取的文化内核。
依托胡库下村的文化基底,打造胡公故里农文旅融合共富项目;通过低效用地改造建设农业创新创业园,结合“万亩方”打造飞行营地及配套设施,构建“飞行+产科文+营地”的特色旅游IP......这一个个项目不仅丰富了文旅业态,更通过“一产接二连三”的发展路径,带动周边村庄同步受益。
从政德传承到文旅融合,从家风教化到产业赋能,古山镇对胡公文化的运用,始终坚守“保护为基、传承为魂、发展为要”的原则。这种传承让胡公文化成为古山永续发展的精神根基与共富密码。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古山镇正以胡公文化为笔,书写着品质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