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D19发布读懂零跑的三种态度
记者 许健楠
近日,零跑汽车“越级向上,重构旗舰”发布会在上海举办,会上正式发布零跑旗舰D平台及全尺寸旗舰SUV零跑D19。这是零跑旗舰D平台下的首款产品,与C系列一样也是“金华造”。
零跑汽车还为D19请来费翔代言,他的“一把火”曾经温暖一个时代。如今,零跑希望用技术之火,在30万级市场中点燃属于自己的未来。
发布会结束后,费翔与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知名主持人史小诺展开一场深度对话,揭示D19背后零跑的三种态度。
积蓄能量才能冲刺终点
10月,零跑汽车发布最新销量数据,9月全系交付达66657台,同比增长超97%,环比增长16.8%,创下中国造车新势力月交付最高纪录。这一成绩使零跑成为首个月销量突破6万辆的新势力品牌。
近些年,“零跑汽车可能要倒闭”的言论不绝于耳。但随着销量一路高歌猛进,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少。
当然,零跑汽车没有停下脚步,甚至越跑越快,不断推出Lafa5、D19等新车型。在朱江明看来,无论是人生,还是造车,都如同一场马拉松,起步领先未必最后能赢,必须在跑的过程中积蓄能量,做好最后冲刺。
“现在汽车行业是一场马拉松,你追我赶,谁能跑到终点还不知道,我们只有不断努力、弥补不足,才能跑到终点。”朱江明说。
大胆创新不给自己设限
从走亲民路线的C系列和B系列,向上跃升至更高端的D系列,就绕不开一个问题:谁给了这家公司敢于挑战体系、突破常规的勇气?答案就藏在人身上。
朱江明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男,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早在2016年,朱江明就对零跑科技电池产品线副总裁宋忆宁说:“苹果手机做得这么薄,电池和元件都是集成在一起的。我们能不能把汽车电池也做成集成的?”宋忆宁很为难,觉得走路都没学扎实就想跑步,他想都不敢想。
两年后,朱江明又提出来:“我们就大胆想嘛。”4年之后,零跑面向全球发布了CTC电池,电池与底盘“合二为一”。
在D19身上,也有类似的案例。公众的诉求是增程车能装上一块大电池,但车内空间有限,同时容纳燃油系统、增程器和电池包,难度较大。
在朱江明看来,难度虽大,并非不可能。“能不能再往前想一步”“能不能做得和别人不一样”。技术团队在节省空间上动脑筋,D19所使用的前电机,是零跑与采埃孚联合开发的成果,实现了驱动与发电一体化。
“我们做了很多创新,一个电机承担两项功能,需要发电的时候就是发电机,需要四驱的时候就是电动机。”朱江明解释,“控制器少了一个,电驱少了一个,成本降下来,还减重了。”
由于一系列创新技术的运用,把系统集成做到极致,D19才有更多空间搭载更大的电池包,能实现增程车业界最长的500公里纯电续航,满足了用户关于增程车“大电池、小油箱”的期待。
“不活在他人的预期里,不断突破,踏踏实实前行。”这是朱江明对零跑产品“不设限”的定义。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聊到兴趣与热爱,费翔与朱江明有强烈共鸣。他曾学医,父母希望他有个稳定职业,但他发现让他最快乐的还是学演戏。
“现在见到年轻人,我会跟他们说,你不要先考虑什么能赚钱,一定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因为世界一直在变化,不如跟着内心走,我们每一天都会过得很充实,不会后悔。”费翔如是说。
朱江明曾与好友一起创立的大华股份,已成长为全球排名第二的安防设备供应商。大华的成功在很多人看来已是巅峰,有人疑惑地问:“已经这么成功了,为什么要去造车?你不懂车,你造什么车?”
“我想,造车不仅是一个兴趣爱好,更是一份我热爱的事业。”朱江明说。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在零跑汽车最困难的时刻,他甚至想过自掏腰包给员工发工资。
“拍电影的时候,你觉得苦吗?”史小诺问费翔。“苦,但那个过程就是我想要的,也是我选择的,但因为热爱,所以不管多苦也愿意承受。”费翔说。
拍电影如此,造车亦然。“没有过程的苦,就不会有成果。希望每一款新车都比前一代更能让用户感到幸福。”朱江明的这份热爱正化作不断进取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