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必胜信心 赢得战略主动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锚定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目标
新华社记者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擘画了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宣示了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定决心。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正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共同奋斗,不断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局面。
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全会提出的“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被置于首位。
“‘首要目标’对应‘首要任务’,以目标导向引领科学部署,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目标要求,将通过五年规划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推动‘十五五’时期继续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前进。”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说。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全会提出,“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董煜表示,系列部署旨在推动我国产业体系向新图强,既明确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要求,又强调服务业和基础设施体系支撑,指明了未来五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高质量发展向优向新,离不开强大国内市场的坚实支撑。
“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全会作出部署安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李承健表示,我国正处在新型城镇化、绿色转型和数字化进程,不少领域还有大量需求有待释放。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将有利于加快建设强大国内市场,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未来五年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
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筑牢国家科学技术基础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大国发展的必然规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研究员熊鸿儒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和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迫切要求,更是进一步抢抓战略机遇期下好先手棋和赢得新优势的战略选择。
当前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厚植发展根基、赢得发展主动、塑造发展优势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全会提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一系列部署体现了对科技创新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洞察,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陈志认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驱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全会明确,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熊鸿儒表示,以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为目标,我国将加强面向重大前沿和有组织的战略性基础研究,持续增加高质量的科技供给。同时,强化科教协同育人和产学研融合用人,构筑人才竞争优势,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取得新突破
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全会提出,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并作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等具体部署。(下转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