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16版:综合

打造职工友好型社区

金华开发区绘就劳动者幸福新图景

记者 胡雅心 通讯员 屠俊男 文/摄

当“劳动者最活跃的地带”不再只是忙碌的生产线、奔波的配送路,而是有24小时亮灯的休憩港湾、触手可及的政务服务、助力成长的技能课堂——这些被职工称作“第二个家”的空间,正是金华开发区总工会深耕职工友好型社区建设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金华开发区总工会紧紧围绕上级工会部署,将职工友好型社区建设作为服务包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内的广大职工、助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取得明显成效,切实把“劳动者最活跃的地带”打造成工会最牢固的阵地。

资源整合

构建“十分钟职工服务圈”

金华新能源汽车小镇是首批省级高新技术特色小镇和省级亩均效益领跑者,集聚着以零跑汽车为核心的50余家新能源汽车上下游配套企业。随着小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不断集聚,劳资纠纷和治安案件多发、职工文化体育精神生活需求与配套服务不够匹配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开发区总工会把职工友好型社区建设作为工会工作的重要抓手、重要载体,坚持党建统领、功能整合、多方参与,在小镇探索建设布局合理、服务多元、高效共享的职工友好型服务阵地——职工邻里中心。其中,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的活力中心,作为邻里中心的核心板块、集多元功能于一体的职工服务综合体,成为服务职工的主阵地。

“没想到工会调解这么顺利,工资已经打到账户上了,真是帮我解决了大难题。”环宇科技芯城某公司职工王某高兴地说。此前,他因离职之后工资结算问题与公司发生劳动纠纷,在微治理中心“老王工作室”调解员倪建军的现场调解下,最终,公司当场将工资及押金全额支付,高效化解矛盾。

“老王工作室”是秋滨派出所民警王志平打造的品牌工作室,主要调解劳资纠纷、邻里摩擦等,同时吸纳辖区内一批热心调解、群众信赖、懂法律的新居民,多次运用乡音、乡俗、乡情,为广大职工居民化解矛盾、抚平心结。

作为活力中心的“服务中枢”,微治理中心还搭载“心灵港湾”工作室、金融法律咨询区、综合服务窗口等功能区域,不仅为职工提供心理关怀、金融咨询等服务,还设置公安、应消、人社、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综合服务等6个线下服务窗口,为职工提供10余项服务。

“住在这里太方便了,10分钟就能享受到各种服务。”金开智造园职工董燕兰说,她居住的蟠龙新村距离小镇活力中心不到10分钟路程。在活力中心的辐射范围内,不仅有职工书屋、工会驿站、党群服务中心这些核心功能区,还有餐饮、公寓酒店、网咖电竞、KTV、台球室等休闲配套服务,通过整合资源,满足职工工作之余的全方位娱乐与生活需求,构建起便捷高效的“10分钟职工服务圈”。

此外,开发区总工会还会在职工邻里中心不定期组织开展手工体验、中医药理疗、兴趣社团、节日联欢等特色活动,并联合团工委开办青年夜校,提供爵士舞、瑜伽、短视频制作等特色课程,让“下班去夜校”成为小镇职工们丰富精神文化世界的新途径。

驿站升级

从小空间到大关爱

寺前皇社区是金华开发区典型的城中村社区,辖区内有餐饮外卖商家160余家,菜鸟驿站、快递超市5家,环卫工人、垃圾分拣员30余名,新就业群体、户外劳动者高度聚集。去年5月,开发区总工会在丹南街50号建设了24小时不打烊的工会驿站,方便户外劳动者、新就业群体工作间隙在此休息、充电、吃饭。随着服务需求的增长,围绕广大户外劳动者的服务需求,今年5月,开发区总工会又在丹南街52号新建了工会驿站,持续深化工会驿站2.0版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推动工会驿站关爱再升级,暖“新”更暖情。

“我们送外卖早出晚归,工作时间很长,走进24小时工会驿站随时都能休息,就像是‘路上的家’一样,特别是晚上,看到驿站的灯一直亮着,心里就感觉暖暖的。”外卖员陈磊回顾自己的两年“小哥”生涯时,感受最深的就是休息难问题的解决。

近年来,开发区总工会以户外劳动者最集中、提供服务可持续为原则,根据实际需求,依托银行、邮局、商超等现有场所,在辖区范围内打造了55个工会驿站。这些驿站均按照“八有标准”建设,配置冰箱、微波炉、桌椅等相应设施,备齐了多功能电源插座,还有定期更新的阅读架、爱心柜,真正成为户外劳动者冷可取暖、热可纳凉、累可歇脚的温馨家园,已累计服务超5万人次。

“最方便的是,在线上地图上一搜‘工会驿站’,立马就能找到离你最近的那个。”正在驿站里边充电边休息的快递员李佳笑着说。目前,开发区所有驿站都已上线电子地图,新就业群体无论身在城区何处,动动手指,就能迅速定位到身边的“暖心港湾”。

今年7月17日,开发区总工会还首次尝试将驿站服务场景与新媒体招聘相结合,在开发区家政零工市场工会驿站成功举办“工会牵线 家政筑家”2025年就业帮扶“云直播”招聘活动,以“线上直播带岗+即时答疑解惑+线下岗位体验”的模式,为求职者打通就业帮扶“最后一公里”。该活动共展示50余个家政岗位,收到简历158份,意向签约45人次。

在原有服务基础上,家政零工市场工会驿站已经拓展出招聘公示、接待洽谈、劳动维权、直播带岗、技能提升等功能,让劳动者在休憩之余能了解政策、投递简历,形成“云招聘+驿站服务”的双向赋能体系。“以前蹲在马路边等活,现在吹着空调找工作,工会真是想到我们心坎里了。”务工人员张红兵说。

技能提升

赋能产业工人成长

在做好职工生活服务的同时,开发区总工会同样注重职工的职业成长与可持续发展。

以金华市工匠学院实训基地为依托,在人社部门的统筹引领下,开发区构建以职业院校、专业培训机构和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参与的“1+5+N”引育综合体,形成集实践教学、科技研发、生产实习、培训服务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实训平台,为产业工人打通从技能学习到岗位应用的全链条成长路径。

浙江派尼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图员刘晓庆正是这一体系的受益者。他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技师学院技能夜校的UG三维造型设计培训,系统提升专业能力。经过坚持不懈地学习与实践,在今年7月开发区举办的技能竞赛中,他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荣获制图员项目三等奖,并成功取得二级技师证书。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青蓝计划”名师带徒专项活动中,他在师傅王殿双的悉心指导下不断精进技艺,最终脱颖而出,获评“八婺金匠”荣誉称号,实现从普通技工到技能人才的跨越。

今年以来,在市工匠学院的统筹牵头下,基地联合金职大、交通技师学院等本地优质院校,针对性开展钳工、电工、焊工、养老护理、人工智能训练等各类培训14场,培训人数累计达320人,有效提升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与就业竞争力。

走进新能源汽车小镇职工邻里中心,职工们在工作间隙享受着便捷服务;在24小时工会驿站内,快递员、外卖员在驿站里休息聊天;在企业里,职工们有了更为宽阔的职业成长路径……如今的金华开发区,一个个工会服务阵地连接起这座城市温暖的脉络,让更多新就业群体与产业工人感受到“家”的温度。

“我们将综合考虑广大职工的不同需求,继续探索职工友好型社区建设的新思路、新做法,提供更多新服务、新政策。让工会服务阵地真正找得见、摸得着、用得上,成为每一名劳动者可靠、温暖的‘加油站’,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多职工力量。”开发区总工会主席曹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