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要素改革多点突破
为义乌新一轮国贸改革注入新动能
记者 王志坚 通讯员 李少佳
记者昨从义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一场关乎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变革正在义乌这片热土上悄然推进,为这座国际商贸名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自去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以来,义乌以创新土地要素供给方式为重要抓手,在“标准地”改革、混合用地、审批提效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推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自然资源部高度重视义乌市改革试点工作,专门派调研组赴义乌开展实地调研与指导。在自然资源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义乌获得一系列高含金量的试点政策。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实践,已在“腾退建绿”“工业上楼”等重点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效,产业用地保障机制持续完善。
“标准地”改革实现新拓展
位于义乌金融商务区二期的一宗“标准地”成功出让,标志着“标准地”改革从工业领域向商贸服务业全面拓展。在这片7751.46平方米的土地上,将崛起商务金融与商业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地标。
该地块由浙江宙康进出口有限公司竞得,这家扎根自贸试验区义乌片区的综合性贸易企业,将充分依托自贸区政策红利与义乌国际商贸优势,专注货物与技术进出口、互联网销售等核心业务,积极构建数字化贸易新平台。
该地块采用“标准地+履约监管协议”模式,要求企业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前,与政府签订具有约束力的履约监管协议,明确亩均税收、进出口贸易额等关键指标,建立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管机制,确保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推动义乌实现“出让即监管、投产即考核”的精准管理,探索出一条提升土地利用质量的新路径。同时,“拿地即开工”的高效审批服务更是赢得企业点赞,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最佳注脚。
截至目前,义乌已出让涵盖工业、仓储、商务等三类“标准地”61宗,总面积达4840亩。这些数字背后,是义乌为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奠定的坚实基础,也是这座城市以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的生动实践。
混合用地改革取得新突破
近日,一场关于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动实践在义乌市北苑街道石桥头区块精彩上演,曾经亩均税收约6.5万元的传统工业区,如今正以义乌国际电商数字产业港的新身份焕发新生,成为浙江省混合利用节地的标杆典范。
改造前,这里是典型的老旧工业区,区块内的22家企业中,自用或出租的状况交织,产业形态“低、小、散”,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与义乌城市核心区位的价值极不匹配,转型成为必然选择。
如今的石桥头区块,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令人振奋。项目由义乌市国际陆港集团与商城集团开发,正以“未来电商社区”的崭新定位重塑区域格局——171亩商业及商务金融用地,专注打造产业核心区;64亩商住用地,用于构建完善的生活服务配套。项目采用混合用地模式,将原先功能单一的传统工业区,转型为集跨境电商、数字贸易、商业服务及生活配套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社区。这种“产业+生活”的复合功能布局,打破传统工业区的单一格局,打造出宜业宜居的现代化产业生态圈。通过科学规划,区域容积率从原先不足1.5提升至2.5,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
项目的成功,源于精准的产业引导与创新的实施路径。在政府引导与市场选择相结合的原则下,项目对原有企业实施分类施策:对不符合新定位的企业,通过收购、工业凭证安置等方式有序腾退;对虽不符合定位但属优质制造的企业,则引导其入驻钱塘新谷等产业集聚园。这一举措既保障电商数字产业的集聚发展,又实现优质企业的平稳过渡,彰显了义乌改革中的“温度”与“智慧”。
义乌国际电商数字产业港的崛起,是义乌混合用地改革成效的集中体现。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义乌已完成混合用地供应3宗,总面积96亩,为破解土地资源制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出可行路径。
审批提效创造新速度
浙江蒂彩工艺品公司的厂房改扩建项目,是工业用地提容增效的生动实践。该项目仅用10个月就完成从审批到投产全过程,创造了政企协作的“义乌速度”新标杆,并以容积率从3.0跃升至5.5的突破,实现土地资源的“零地倍增”。
作为专精特新企业,浙江蒂彩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更通过收购国际品牌Diamond Dotz,成功将中国工艺之美传播至全球。公司总部位于义乌,在职员工400余人,年产能达1500万套,电商渠道表现卓越,用户复购率超过67%,展现出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项目在原有30.53亩工业用地上实施,容积率提升幅度达83%,建筑高度提升至50米,新增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这一“零地增容”实践大大提升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为企业研发、生产、仓储等提供充足空间。同时,项目推进高效:2023年12月底提交申请,2024年1月18日取得规划条件;2024年3月9日动工,2025年1月8日竣工投用,全程仅10个月。紧密衔接的时间节点,诠释了政企联动的“义乌速度”内涵。
蒂彩项目是义乌市工业用地提容增效改革的缩影。在改革推动下,义乌已完成工业用地提容项目71个,新增建筑面积352万平方米,节约用地2616亩,降低企业成本约31亿元。彰显了义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
“腾退建绿”优化空间格局
骆宾王公园“腾退建绿”项目的实施,标志着义乌在推动城市存量空间高质量利用方面迈出关键一步。该项目所在的扩建区域原为仓后小区,自2016年启动城市有机更新以来,占地10.8万平方米的范围内顺利完成征收与回迁交付,为公园扩建奠定扎实的用地与实施基础。
改造项目总规划设计面积约6万平方米,其中原有区域提升约2.67万平方米,扩建区域新建约3.34万平方米。作为义乌稠城街道文化公园组团的核心,骆宾王公园区位优势显著,将通过整体改造提升,构建集生态休闲、文化展示、数字体验于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成为展示义乌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通过探索闲置低效用地腾退置换机制,该项目不仅有效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助力国土空间规划落实,更将显著提升公园绿地服务覆盖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与功能品质,推动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全国县域城市存量空间高效利用提供可借鉴的“义乌经验”。
义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义乌正站在国土空间治理改革与国贸改革深度融合的新起点。下一阶段,将推动改革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深化”的关键跃升,充分发挥义乌作为国家级试点的示范引领作用。
未来,义乌将以更强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推进改革落地,为这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而强劲的空间动能与制度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