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9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6版:财经民生

义乌医疗队以“中国技术”挽救危重病患

“开创乌兹别克斯坦医学史先例”

记者 龚喜燕 通讯员 金南星 文/摄

日前,乌兹别克斯坦主流媒体Sevimli电视台报道了来自浙大四院的医疗团队在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撒马尔罕开展的一场罕见的肝脏外科手术,采用射频消融手术为当地一名74岁患者切除肝脏肿瘤。报道称,“乌兹别克斯坦医生与中国外科医生合作,开创乌兹别克斯坦医学史先例。”

据悉,10月21—22日,浙大四院副院长唐喆受邀赴乌兹别克斯坦开展了3例高难度肝癌手术演示,并率队访问撒马尔罕国立医科大学,双方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开启医疗合作。就在浙四医疗团队抵达撒马尔罕的首日,远在万里之外的义乌刚好与古丝绸之路的“璀璨明珠”撒马尔罕签署了友好交流关系备忘录。此次“医疗出海”,双方迅速将友好城市的约定转化为生命健康的生动实践。

在撒马尔罕期间,浙四医疗团队不顾舟车劳顿,直奔撒马尔罕国立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与3名病情复杂的患者及家属进行深入问诊和沟通。这些患者的病情都十分棘手:第一位74岁的高龄患者丙肝伴严重肝硬化,肝癌紧贴下腔静脉,被肝静脉包绕,位置属于高危部位;第二位患者接受十二指肠肉瘤术后,又继发3处肿瘤,通过多次化疗,目前已无法控制肿瘤生长;第三位患者肝脏也发现多发肿瘤,历经多次化疗效果不佳。

22日上午,唐喆带领医疗队连续奋战6个小时,成功完成3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手术——这是乌兹别克斯坦首次开展肝癌射频消融微创手术,也是撒马尔罕国立医科大学首例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手术。撒马尔罕国立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说:“中国医疗团队的到来,为当地已无更好治疗选择的患者带来重生的希望。”

术后,74岁患者的儿子专程赶来向浙四医疗团队当面道谢,小伙热泪盈眶地拥抱唐喆:“谢谢,谢谢你们救了我母亲一命!”

除了当地医生和患者的肯定,让浙四医疗团队成就感满满的还有“中国制造”:步入当地医院的手术室,满眼都是“Made in China”的手术床、无影灯、麻醉机和B超机等,让团队成员倍感亲切,也大大降低了与设备磨合的时间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示的3台手术中使用的射频消融设备,也是由唐喆医疗团队参与研发的“中国制造”。从技术到器械,全面展现了我国医疗的硬核实力。

两个月前,唐喆受孟加拉国外科医学协会和孟加拉国国家癌症中心医院邀请,也曾率队赴孟加拉国开展医疗技术输出与学术交流活动。

其间,在孟加拉国国家癌症中心医院,唐喆医疗团队接连完成3例肝癌手术演示。高超的技术也引起当地医疗界的高度关注和肯定。手术演示期间,不仅有当地20余名专家现场观摩,手术录像还向孟加拉国全国外科医生转播,实现了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本月上旬,接受手术的3名孟加拉国患者还专程寄来3封越洋感谢信,感谢中国医疗团队“赐予了我们第二次生命”。这些感谢信,不仅是两地医疗合作成效的见证,也促进了中孟两国人民的民心相通。

从孟加拉国到乌兹别克斯坦,浙大四院在输出医疗技术的同时,与两国都建立了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持续合作关系。浙大四院“医疗出海”的步伐更加稳健,正以仁心仁术在“一带一路”的广阔画卷上绘就“健康同行”的温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