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专版

舌尖上的兰溪:美食的传承、新生与远行

记者 潘佳薇/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提起兰溪,人们总会想到那一碗热气腾腾的兰溪牛肉面、外酥里嫩的鸡子馃,还有将肉馅藏于鸡蛋之中的独特小吃肉沉子……琳琅满目的美味在此汇聚,成就了兰溪“美食之都”的美誉。

兰溪地处三江交汇之处,自古就是“七省通衢”的水陆码头,商船往来频繁,码头文化自带“聚人气、汇百味”的属性。早茶文化由此萌芽——船夫、挑夫、商贩在码头歇脚,一碗热汤、一笼包子就能聊生意、谈事情,吃食成了社交,也成了产业。兰溪富庶八百年,养出了挑剔的味蕾和“吃讲师”文化——人人都能点评几句,倒逼厨师精益求精。如今的兰溪,老师傅守艺,职校系统育人,年轻人用品牌、文创、连锁把老味道带向全国。兰溪的美食,是历史、地理与人文共同发酵的“共富味道”。

烟火密码:古镇的千年市井味

清晨5时,天光未亮,游埠古镇的早茶街已是一片喧腾。竹椅木桌沿街摆设,蒸腾的热气裹挟着豆浆香、油条香……在晨风中织就一幅热气腾腾的市井画卷。这里曾被央视《三餐四季》打卡,是兰溪人心中不可替代的烟火坐标。“一份鸡子馃,一碗豆腐汤圆,再来杯游埠豆浆。”点单声此起彼伏,食客们围坐一桌,茶杯轻捧,半日消闲。

游埠因水而兴,素有“钱江上游第一埠”美誉,千帆过尽,码头的喧嚣虽已沉寂,但那为船工、商贾准备的丰盛早茶却已延续千年,成为古镇最鲜活的文化基因。如今,全国的游客专门为这一口地道的兰溪风味而来。

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游埠古镇累计接待游客45.16万人次,同比增长7.44%。令人欣喜的是,游客的停留时间也越来越长,许多人选择在古镇内的特色民宿住上一晚。

游埠的烟火气,从清晨开始升腾。而当夕阳西下,永昌古镇的李渔风情街则徐徐拉开了另一幅画卷。老街起源于元,兴盛于清,如今在古色古香的水阁楼边与青石板路上,新添了数家美食铺子,传统与现代在此交融。漫步风情街,可寻鸡子馃、李渔糕点、李渔家粽等特色美食。夜幕降临,街边的粥铺、冷饮店亮起灯火,一碗热粥、一碗水晶糕,便是兰溪人最心仪的夜宵。国庆中秋假期,永昌古镇累计接待游客8.44万人次,同比增长11.82%。

从游埠的清晨到永昌的黄昏,兰溪的烟火气始终绵延。它属于当地劳作的村民,也属于归家的游子与远道而来的旅人。在这里,美食不只是味道,更是一种生活哲学——慢下来,坐下来,与友人共饮一壶茶,与时光共品一味鲜。

游埠与永昌,一晨一暮,共同勾勒出兰溪最真实、最动人的市井图景。来兰溪,不只是“打卡”,更是“入席”——入一场千年烟火的席,吃透一座城市的魂。

人才解码:从名厨闪耀到人才辈出

烟火气,是美食的底色;人才力,则是让这份味道走得更远的底气。今年8月,在长三角美食文化大会——“浔味堂杯”2025世界厨王(上海)争霸赛上,兰溪选手张国卫荣获个人赛热菜项目“特金奖”。本次大赛获得中国商业技师协会权威认证,吸引来自中国、美国、荷兰、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厨师同台竞技,展现了一场高水平的美食文化盛宴。

此次,张国卫精心挑选食材,巧妙运用各种烹饪技巧,将脆皮七星鲈、虾茸狮子头两道色香味俱佳的佳肴呈现在评委和观众面前,赢得大家的一致好评。这份荣誉不仅属于他个人,更是兰溪美食军团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个缩影,彰显这座美食名城日益强大的人才储备与文化自信。

今年4月,张国卫在兰溪市“乡村厨神”争霸赛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勺奖”。这一赛事正是兰溪市为挖掘和培养民间烹饪高手而打造的重要平台,它不设门槛、不论出身,让藏于市井的厨房高手得以崭露头角。

兰溪的强大,不在于一两位明星厨师,而在于其深厚而广泛的“人才池”。从“乡村厨神”争霸赛再到如今的国际舞台,兰溪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选拔—培训—竞赛—输出”人才孵化链条。在这些赛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张国卫这样的青年才俊,更有来自游埠、女埠、诸葛等乡镇的“乡厨天团”集体亮相。他们中有农家乐的掌勺人,有民宿的主厨,也有世代传承的非遗小吃匠人。他们以本地食材为笔,以家常技法为墨,创作出“李渔品青莲”“杨梅猪手”“源丰神仙炖”等一道道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新风味的佳肴,让“兰溪味道”大放异彩。

如今,兰溪拥有一支由老、中、青三代构成,涵盖民间高手、职业新锐的庞大厨师队伍。而位于兰溪市郊的兰溪市江南职业技术学校,便是兰溪美食的“人才摇篮”。校内的美食实训基地配有实操室、示教室、品鉴室等,烹饪实操所需的设备一应俱全,实现一体化教学。

“我们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是人才培养,涵盖全日制学生和社会培训两大类。”兰溪市江南职业技术学校面点授课教师戴丽君告诉记者,他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设制作牛肉面、鸡子馃、小笼包、水晶糕、葱花馒头等多种课程,并建立标准化流程。

光有标准还不够,实战才能练出真本事。实训基地一层的美食一条街,成了学员的“练兵场”:刚学会揉面的学员,到包子铺档口实操,全程独立操作;牛肉面档口前,学员要学会根据顾客要求调整口味,还要把控出餐速度。“以前在课堂上只关注‘做对’,到了档口才知道‘做好’,同时还要考虑效率和口感稳定性。”一名学员说。

潘丽君就是从这个“练兵场”走向创业路的。从事其他行业多年,经过一番考量,46岁的潘丽君想要“重返课堂”,报名参加了兰溪市美食发展中心和兰溪市江南职业技术学校联合举办的公益面点培训班。“我从小就爱吃面点,也有一定基础,面点师市场需求大,收入也不错。”

“培训带动创业,创业带动产业,产业带动就业。”兰溪市美食发展中心产业指导科科长陈馨表示,兰溪将美食实训基地建设作为推进“美食富民行动工程”的一大举措,依托院校,深入乡村,多形式培养、挖掘烹饪技能人才。同时,配套实施政策扶持、品牌升级等系列举措,为美食从业者提供从技能提升到市场开拓的全方位支持。

这种“政府搭台、学校育人、大师传艺”的模式,成效显著。近三年来,兰溪市江南职业技术学校已为兰溪及全国输送上千名经过系统培训的美食人才,成为标准化出品的中坚力量。正是这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让兰溪美食走向规模化、产业化,也为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创新解码:从“餐二代”崛起到品牌新生

在兰溪美食的传承队伍里,有一群被称为“餐二代”的年轻人。他们不是被动地继承家业,而是以全新的视角和理念,为古老的美食注入青春活力。

方俊涛是一名“00后”,也是“李渔家宴”的主理人。“我学的是设计,我想用年轻人的方式,讲好兰溪美食的故事。”于是,他将“李渔家宴”打造成一个集餐饮、文化、文创于一体的复合空间。餐厅的装潢融入了李渔《闲情偶寄》的美学元素,菜单上不仅有传统菜肴,还有他根据古籍复原的“明末清初宴”。而今年爆火的兰溪美食冰箱贴,正是他“让美食年轻化”理念的产物。

“老一辈讲‘味道’,我们这代人更讲‘体验’和‘共鸣’。”方俊涛说,“年轻人喜欢拍照、喜欢分享。我们的菜不仅要好吃,还要好看,更要有故事。我们要让兰溪美食,成为社交网络上的‘爆款’。”

另一名“餐二代”,是“兰语食记”的主理人赵婞韡。今年发布的2025杭州米其林指南引发新一轮美食打卡,以兰溪美食为主题的“兰语食记”榜上有名。

作为一家主打兰溪美食的店铺,“兰语食记”整合一城的新鲜食材,为食客们提供地道的兰溪味道。米其林指南的观点是——“为呈现家乡风味,老板坚持从兰溪采购新鲜食材。鸡子馃外皮金黄酥脆,内馅融合土猪肉、兰溪香葱和蛋液,香气扑鼻。白辣椒小炒肉锅气十足,兼具肉香与辛香,令人食欲大开。店里设有大小包间,可提前预订菜品。天气好时顾客还可以选择在户外用餐区用餐。”

“家里提供食材和技术。兰溪有道中华名小吃鸡子馃,里面的葱我们都是从兰溪运过来的。这种葱整根都是青葱,没有葱白,透绿,有葱香没有冲味。”赵婞韡说。

赵婞韡的父母在兰溪经营满江红大酒楼已有30年历史。从她年少时,家里就一直有到杭州开分店的想法,直到这两年才付诸行动。学管理出身的她从国企辞职,带着全家人的期盼,到杭州开店,初心很简单,“想把兰溪的烟火气带过来”。

这些“餐二代”的出现,显示出兰溪美食传承模式的深刻变革。他们不再是简单的接班人,而是充满创造力的主理人和产品经理。他们用互联网思维、品牌思维和用户思维,重新定义传统美食,让兰溪味道在坚守本真的同时,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远行解码:从一碗牛肉面到全国餐桌

在兰溪市“忆蘭奚来一碗”旗舰店,00后主理人柳灿正通过直播向全国网友展示新推出的速食兰溪牛肉面。镜头前,他将一包冷冻面条投入沸水,3分钟后捞出,放入嫩牛肉、雪菜和千张,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兰溪牛肉面便呈现在眼前。“这就是我在兰溪吃到的味道,现在,你在家也能3分钟复刻。”柳灿说。

这碗看似简单的速食面,背后却是一场历时3年的“美食革命”。它不仅标志着兰溪牛肉面首次实现标准化、工业化包装生产,更承载着一名“面三代”年轻人让家乡味道走向全国的宏大梦想。

如今,这款凝结团队心血的速食兰溪牛肉面已初步成型,并展现出三大核心优势:携带方便,打破地域限制;极致便捷,仅需3分钟即可享用;高度还原,面条口感、汤头风味、配菜特色均力求接近堂食水准。

这款速食兰溪牛肉面主要销往杭州、北京、上海等城市,甚至通过老乡被带到了日本。“目前最大的客户群体还是兰溪游子。”柳灿笑着说,“他们买回去不仅自己吃,还分享给同事和朋友,说‘这就是我的家乡味’。”这种基于乡情的口碑传播,为品牌积累了宝贵的初始用户。

从兰溪街头的烟火气,到游子行囊中的乡愁,再到电商平台上的一件件商品,这场由00后青年推动的“美食革命”,正让兰溪味道跨越山海,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这不仅是一碗面的远行,更是兰溪传统美食在新时代焕发的勃勃生机。

而这一切,都源于兰溪人对“味道”的极致追求和对“人”的高度重视。兰溪通过制定标准、培训人才、保障道地食材品质,将“匠心”固化为“标准”。

兰溪美食承载的不仅是味蕾的满足,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自信、发展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它正以一种温润而坚定的方式,走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让更多人品味到这份来自钱塘江上游关于传承、创新的“兰溪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