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15版:特别报道

温暖传承映晚晴 桑榆生活别样红

记者 吴璇 胡雅心 俞夏冰 文/摄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一年一度重阳至。连日来,金华开发区各镇街和部门围绕“敬老孝老”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庆祝活动。从文艺演出到便民服务,从文化传承到健康关怀,一场场充满温情的重阳活动织就了一张敬老“温暖网”,展现了开发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老人们或登台展示才艺,或乐于接受服务,或潜心学习新知,构成了一幅幅“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生动图景。

温暖守望

重阳节的温暖,来自一次次贴心服务和深情陪伴。在苏孟乡湖海塘社区保集庄园,“爱在九月九,敬老孝老我先行”公益活动已持续九个年头。理发志愿者细致地为老人们修剪发型,足疗技师用娴熟手法为70岁以上老人舒缓经络。88岁的居民王慧英一边享受足疗,一边对志愿者竖起大拇指:“老年人自己剪脚指甲不方便,志愿者的服务很到位。”

罗埠镇统筹全镇30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集中开展“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系列敬老暖心活动,从10月23日至29日,全镇陆续开展慰问走访、健康义诊、文艺汇演、暖心家宴等多种形式的敬老服务,为8000余名老人送上温暖与祝福。

洋埠镇“一江水”重阳季敬老活动暨“邻里有歌 文明有戏”邻里嘉年华现场,互动游戏区人气十足,老人们专注地用筷子夹起乒乓球,完成游戏挑战还能获得小奖品,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在三江街道雅苑社区,一场特别的“私人订制”让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烟火气中得到了动人的诠释。社区党委书记曹彩霞提着面粉、梅干菜和肉末,走进抗美援朝老兵邵根炉的家。“上次您来社区领爱心餐,跟我念叨想吃梅干菜饼,我记着呢!”曹彩霞笑着走进厨房,和面、调馅、烙饼,动作一气呵成。不一会儿,冒着热气、香气四溢的梅干菜饼就端到了邵根炉和老伴手中。

文化传承

10月27日,西关街道举办“党史悟初心 红歌新声代”暨“我们的节日・重阳”文艺演出,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传统节日氛围深度融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等经典曲目轮番上演,带领观众重温党的峥嵘岁月。活动特别设置的“致敬身边好人”环节,让见义勇为的周建新、深情守护家人的江宝英和徐美姣三位“金华好人”的故事,赋予了传统节日新的精神内涵。

汤溪镇仙舟社区组织“灯火映重阳,巧手寄安康”活动,让长者们亲手制作花灯,在实践中共忆传统。工作人员详细讲解重阳节佩茱萸、赏菊、登高的古老习俗,让文化在手中传承。“好久没这么专注地做手工了,感觉自己手艺还没丢!”社区居民李阿姨笑称,要把写满祝福的花灯带回家,祝她和老伴都健康长寿。

与此同时,仙舟社区白沙驿小区开展了九峰白鹤养生功教学活动,将健康养生与文化传承巧妙结合。老人们跟随音乐节奏,认真学习每个动作,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传承着传统养生文化。

在汤溪峙垅湖社区与企事业单位联合举办的“情暖重阳,乐活社区”活动中,百岁寿星与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分切重阳糕,在“糕”与“高”的谐音美好中,延续千年民俗记忆。

银发风采

在金华开发区,老年人不仅是关爱的对象,更是活跃社会、展现风采的主角。

汤溪老年大学建校35周年纪念大会上,千余名学员欢聚一堂,共同回望学校发展历程。这所全市最早成立的乡镇级老年大学,从最初的一个综合班发展到如今拥有保健、气功、书法、摄影、智能手机等专业班的千人学堂,成为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动缩影。

“在这里,我们不仅学到了实用的知识与技能,更收获了健康、快乐和友谊。老年大学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们的晚年生活;也像一个港湾,让我们在这里停靠休憩、充电续航。”学员代表洪彩凤道出了学员们的心声。在文艺演出中,18个由学员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精彩纷呈,从气功、球操到婺剧、舞蹈、小品,充分展现了当代老年人的活力与才华。现场同步举办的书画展、成果展,更是他们“余霞满天”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10月29日晚,一场颇具现代气息的“银发快闪”在湖海塘畔的领悦广场惊艳上演。浙江老年电视大学金华开发区分校的200余名学员化身“特殊顾客”散布商场各处。当晚7时,随着《大鱼海棠》旋律骤然响起,他们迅速向中庭汇聚。飘逸的群舞、温柔的合唱、自信的时尚走秀……10个浓缩版节目轮番上演,挺拔的身姿和自信的笑容丝毫不输专业模特,将商场瞬间变为充满活力的舞台。随后的茶艺表演与互动,更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充分展现了银发一族拥抱潮流、乐享生活的年轻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