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顺天堂大学医院专家到东阳市人民医院交流——
守护心血管与消化健康的智慧碰撞
记者 董超毅 通讯员 胡慧哲/文 严丽萍/摄
10月26日,东阳市人民医院迎来日本顺天堂大学医院专家团队。围绕心血管与消化道疾病防治,双方开展了一场内容扎实的学术对话,从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到消化道早癌筛查与治疗,中日专家分享经验,共谋合作。
心血管疾病防治
在交融中求精准
高血压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它往往悄无声息,却可能引发心梗、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东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卢亮介绍,近年来,中国在高血压研究上取得长足进步。通过分析大规模临床数据,医生们逐步摸索出适合亚洲人群的血压管理方式。根据国内患者的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特点,研究强调了低盐饮食、合理用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的综合策略。
卢亮分享了一项研究,显示通过精准降压药物组合,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可降低约20%。在东阳,社区健康管理项目成为一大亮点。通过普及血压监测设备和健康教育,越来越多居民开始关注自己的血压健康。“我们希望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管好自己的健康。”卢亮说,东阳的社区医生会定期走进村镇,为居民测量血压,讲解饮食控制的重要性。这种贴近生活的做法,让高血压的知晓率和控制率稳步提升。
日本顺天堂大学医学部江东高龄者医疗中心院长、心血管内科教授宫内克己带来了日本动脉硬化防控的经验。他以亚洲人群的生理特点为切入点,分享了日本在斑块管理和动脉硬化预防上的技术进展。
宫内克己介绍,日本非常注重早期干预。通过高分辨率血管影像技术,医生能更早发现动脉壁的微小病变,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日本还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的风险评估工具,根据患者的年龄、血压、血脂等数据,预测未来10年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这种工具为医生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在交流中,宫内克己对东阳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给予肯定。“中国的基层管理经验和日本的精准检测技术,其实是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的。”他认为,两国的经验可以互补,共同为患者筑起一道更坚实的防线。
交流中,双方围绕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展开热烈讨论。东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诊疗组长厉飞翔提出,能否将日本的影像技术与中国的社区管理结合,开发适合基层医院的筛查工具。宫内克己对此表示认同,并建议通过联合研究,探索适合亚洲人群的综合防控模式。
这场对话让双方看到了彼此的优势。“中日经验就像两把钥匙,打开不同的门,最终都能通向更好的健康。”卢亮举例说,东阳的社区医生可以学习日本的精准检测方法,而日本的医院也可以借鉴中国在社区管理中的经验,优化资源分配。
从医院到社区
让健康更可及
东阳的社区健康管理项目起步于5年前,通过定期健康讲座和免费血压筛查,居民们的健康意识明显提高。一名社区医生分享了一个故事,一名60岁的阿姨因头晕来检查,发现血压为160/100mmHg。在医生的指导下,她调整了饮食,减少盐摄入,并坚持服药。如今,她的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生活质量随之提高。
宫内克己听后表示,这种社区层面的干预正是日本所欠缺的经验。“日本的医疗资源多集中在大医院,基层的健康管理相对薄弱。东阳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他还提到,日本正在尝试将AI技术引入社区,希望未来能与东阳合作,开发更智能的健康管理工具。
东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诊疗组长厉飞翔提出,将日本影像技术与中国社区管理结合,开发适用于基层的筛查工具。宫内克己表示认同,建议双方以联合研究为抓手,探索更契合亚洲人群的综合防控模式。
5年来,东阳社区健康管理从“起步探索”走向“稳步提质”,贴近居民、注重细节的服务,让更多人把量血压、控盐分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一名60岁的居民,在干预指导下将血压从160/100mmHg稳定至正常的案例,正是这一模式的生动注脚。宫内克己坦言,日本在社区健康管理方面尚有提升空间,愿与东阳加强在AI工具和筛查流程上的合作共建。
消化道早癌筛查与治疗
日本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胃癌、结直肠癌在亚洲高发,早期隐匿、确诊偏晚问题较为突出。如何提高早癌检出率、改善预后?
顺天堂大学医学部消化内科副教授竹田努介绍,日本通过完善的筛查体系,使胃癌早期诊断率超过了70%。其关键做法,一是普及内镜检查,鼓励40岁以上人群定期筛查,并通过医保政策降低负担,多数机构配备高清内镜与窄带成像技术,细微病灶“无处遁形”;二是系统防控幽门螺杆菌,通过大规模检测与根除治疗,感染率较20年前显著下降;三是持续健康教育,通过媒体与社区宣传,提高公众主动就医意识。他展示的一例早期胃癌经ESD(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治愈的病例,充分体现了微创技术带来的恢复快、功能保留良好的综合获益。
东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吕响银介绍,医院联合社区卫生中心推进幽门螺杆菌筛查与健康宣教,倡导高危人群按需行内镜检查。受制于部分基层单位设备与人力,早癌筛查率仍有提升空间。“日本在内镜技术与筛查体系上的经验,对我们完善本地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很有借鉴意义。”吕响银说,东阳医生常态化走进社区,科普反酸、腹胀、持续胃痛等预警信号。一名40岁患者在宣教引导下主动筛查并确诊早期胃癌、及时治疗的案例,印证了“早发现、早治疗”的价值。
围绕筛查成本效益与资源配置,竹田努介绍日本通过分级诊疗与医保补贴,将资源聚焦高危人群,并培训基层医生掌握初筛技术,缓解大医院压力。针对“AI能否提升内镜判读准确性”的提问,他表示日本已在部分机构试点AI辅助诊断,表现积极,建议东阳参与共研,面向基层应用场景开发更“接地气”的工具。除此之外,日方也强调人文关怀的重要性,通过心理疏导、流程解释等方式降低患者对内镜的恐惧,提升依从性。东阳方面正从优化候诊环境、完善宣教细节等处着手,让技术与温度并重。
从对话到合作
架起医疗互学互鉴之桥
东阳市人民医院常务副理事长应争先表示,中日医学交流为不同医疗体系搭建了协作平台,助推理念更新与能力跃迁。顺天堂大学医学部江东高龄者医疗中心消化内科主任浅冈大介对东阳在社区管理与专科建设方面印象深刻,认为中国基层的广覆盖与日本精准诊疗的深耕结合,有望为亚洲患者带来更多福祉。
北京华通国康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陈冉表示,将持续支持中日医疗合作项目,包括派出中国医生赴日本进修内镜技术、邀请日本专家来华授课等。东阳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吕忠提出,双方将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以互访交流、联合研究为牵引,在心血管与消化道疾病领域开展跨国临床研究,探索更适合亚洲人群的诊疗模式。顺天堂大学医学部消化内科教授汪先恩对东阳正在应用的AI辅助诊断系统表示关注,他认为,人工智能将成为双方协作的新增长点。
交流期间,日方专家走访东阳医院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等科室,对现代化设备与智能化管理表示赞赏。“东阳医院让人感到温暖,这里的医护人员对患者很用心。”双方合影留念之时,一名日本专家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