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21版:永康特刊

创意课堂展风采 多维帮扶助成长

“满月课”点亮新教师成长路

本报消息(记者 舒珊珊 通讯员 胡珺琛 文/摄)用AI数字人带学生走进手账世界学语文,以飞盘教学让体育课充满乐趣……昨天,永康市城西中学为期一周的新教师“满月课”教学研讨活动落下帷幕。20多位新教师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等多个学科登台授课,用充满创意的课堂设计、饱满的教学热情,在校园里掀起了一场“青春教坛”的风采展示,也为自身专业成长写下生动注脚。

走进课堂,语文组胡彩莉老师化身“AI 数字人”引导者,在虚拟手账情境中带着学生梳理文章脉络,趣味盎然;陆琦老师以“致敬卡片”为任务驱动,让学生在书写与分享中,实现文本理解、审美感知与语言表达的深度融合。

数学课上,伍希育老师讲解《整式》时层层递进,用生活实例化解抽象概念;李宇健老师的《有理数及其运算复习》课,通过小组竞赛让学生主动梳理知识框架,课堂氛围热烈又高效。

英语组的“同课异构”更是精彩,梅佳琪、何琳琦两位老师围绕同一课题,分别设计购物情境、故事演绎等互动环节,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科学组的陈帅、詹灵琳老师则把实验室搬到课堂,通过演示机械运动实验、讲述科学史故事,点燃学生的探索欲。

体育组吕高净、陈泽超老师的飞盘和跳高课,让学生在奔跑与协作中锻炼体能,更学会坚持与团队配合。

这些充满新意的课堂不仅让学生收获满满,也引得听课教师纷纷点赞:“年轻教师带来的新理念,为我们的教学打开了新思路。”

为让新教师更快成长,学校特邀各学科资深教研员走进课堂,进行点评与专业引领。语文教研员应姿强调,新教师要立足课堂深耕教学,备课要重准度、深度、效度,需扣课标、引总结,更要抓课外落实,促知识转能力;英语教研员胡晓容肯定活动组织,提醒 活力与设计要为目标服务,需“以学定教”“评价先行”,鼓励多参与赛事磨课。科学教研员邵正从实验严谨性提建议,体育教研员胡香球指出课堂安全与趣味的平衡。此外,学校还依托教育集团资源,组织新教师参与永康三中的卷入式教研,邀请集团优秀教师听评课,为新教师提供全方位支持。

“从备课选题到磨课细节,师傅和教研组长全程陪着我抠细节,这种帮扶让我特别安心。” 新教师陆琦的话,道出城西中学在新教师培养上的温度。据悉,近年来,该校将新教师培养视作学校发展的“源头工程”,搭建起一套完善的培养体系——以“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为纽带,以“一周一清单、一月一沙龙、一学期一晾晒”的“三个一”平台为抓手,形成“个人钻研—团队打磨—专家引领—个人反思”的闭环培养模式。

此次活动前,学校科教处早早制定详细方案,明确教研组长、指导教师与新教师的职责。各教研组迅速行动,语文组围绕文本解读反复研讨,数学组针对教学逻辑梳理思路,体育组为课堂安全与趣味平衡出谋划策……每位新教师的背后,都有一支“智囊团” 保驾护航,让汇报课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一场全团队参与的成长历练。

课后,新教师们纷纷写下成长感悟。“从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关注学生反应,到现在能灵活调整教学节奏,师父逐字逐句的指导让我完成了从迷茫到自信的蜕变。” 陆琦老师说。英语组何琳琦则感慨:“为了设计出能让学生‘活’起来的互动环节,我改了5版教案,同组前辈们每次都耐心帮我分析问题,这份帮助太珍贵了。”

随着“满月课”活动圆满结束,城西中学新教师培养工作迈入新阶段。从体系化帮扶到课堂实践,从同伴互助到专家引领,一系列举措让新教师快速适应岗位,在校园里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看到新教师们展现出的潜力与热情,我们对学校教师队伍的未来充满信心。”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应朝勇表示,未来将继续完善培养机制,为新教师搭建更多成长平台,助力他们早日成为教学骨干,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