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青年走进金华感受民主实践和经济脉搏
一次基层行聚起中非合作新力量
记者 许健楠/文 俞佳妮/摄
以民主实践为桥、以经贸合作为舟,金华市搭建起中非合作交流的“连心桥”。2025中非经贸和文化论坛召开前夕,11月5日,市政协联合浙江师范大学组织非洲青年走进婺城区白龙桥镇政协民生议事堂,感受基层民主实践和强劲经济脉搏。
来自17个国家的19名非洲青年沉浸式体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运行,亲历了政协协商与民生实事的深度融合,还深入金华捷科工具、龙威电器等企业考察。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中国式民主为何行得通?”“政协民生议事堂是怎么运行的?”“为当地居民办了哪些实事?”在白龙桥镇民生议事堂,不少非洲青年好奇地发问,希望在金华的基层社区找到答案。
婺城区政协委员、白龙桥镇党委副书记黄海林介绍:“这是一个汇集民意、发现并推动解决问题的平台。通过政协力量链接各方资源,实现‘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合力推动问题解决。比如,针对村社体育设施老化的问题,我们通过调研推动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确保设施及时更新。此外,在医疗、养老、出行、就业等民生问题上,我们邀请行业专家和政府部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喀麦隆留学生香塔认真聆听后认为,中国能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无疑与中国共产党坚持的“人民当家作主”理念密切相关。“民生议事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体现。”
“民生议事堂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让老百姓有渠道和机会说出自己的困难和想法。政府可以直接听到人民的声音,并一起商量怎么解决问题,让这个国家更强大,人民更幸福。”香塔想到,喀麦隆也有大家一起商量事情的传统,比如请社区长老和年轻人坐在一起,商量怎么解决就业或安全问题。“民生议事堂的做法值得借鉴,如果能把这种好做法和我们国家的民间传统议事方式结合起来,效果肯定会非常好。”
“想开公司和中国企业做生意”
在金华捷科工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专注地生产高空安全带、登山绳等装备,生产线一派繁忙景象。该企业主要研发生产五金工具、劳动防护用品及个人防护装备,产品出口至东南亚、非洲等地区。津巴布韦留学生阿曼达频频用手机记录参观过程,还兴致勃勃地试用了一根高空安全带,亲身感受其牢固性。
“车间环境干净整洁,企业也很关心员工。工人专业且认真,手法规范熟练,产品标准化程度高,这样的安全带在高空作业中能给人十足的安全感,让我直观感受到‘中国制造’的实力与魅力。”阿曼达对此赞不绝口。
在浙江龙威电器有限公司,数字化生产车间设备先进,自动化生产线全速运转,生产节奏高效有序。展厅内陈列的智能清洁卫浴电器外观大方,兼具节能环保特性。作为一家专业研发、生产、销售非接触式智能感应电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90%以上出口海外,销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总经理张小芳表示:“过去我们的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市场,今年我们非常重视对非洲市场的开拓,看好那里的发展潜力。非洲青年走进企业既能让他们了解我们的产品,也有助于我们拓展非洲市场。”
接触到优质的“中国制造”产品后,阿曼达甚至萌生了从事中非贸易的想法。她原计划学成回国后当一名教师,但这次参观让她有了新打算:“中国和津巴布韦传统友谊深厚,很多中国人来我们国家交流。参观中国企业后,我考虑或许可以创办一家贸易公司,和中国企业做生意,将中国商品引入非洲。”
“常在账号中分享金华见闻”
埃及留学生阿雅是一名拥有30多万粉丝的网络博主。“来到这里后,我常在账号中分享金华见闻。我很喜欢中国,留学之前就曾随父亲来过。这里的教育氛围、美食和交通等都让我愿意在这里生活。”阿雅的父亲在埃及经营一家面料印染工厂。她希望能在中国学到更多创意和工艺,帮助父亲的工厂提升水平,或把中国商品引入埃及。
金华市政协港澳台侨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非洲青年走进民生议事堂活动已开展4年了,通过沉浸式体验基层协商民主,让非洲友人在议事“小场景”中看到政协协商民主大作用,推动“中国故事”“政协故事”出圈出海。今年我们着眼于服务企业“走出去”,使非洲青年在直观感知中国基层民主实践之外,也能系统了解金华产业优势及出海需求,通过民生议事堂这个平台搭建起中非经贸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切实将交流成果转化为合作动能。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处副处长沈立煌认为,非洲青年走进金华的乡村、社区及企业,一方面,增加了他们对金华这座城市的了解,另一方面,金华企业也有出海的需求,一批批留学生也为企业“走出去”服务,助力中非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