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1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特别报道

“廊链”聚势 “智创”未来

——2025“廊链汇”·浙中科技市集活动侧记

记者 张益晓 卢师慧 钟盈盈/文 图片由金华市科技局提供

婺江之畔,一年一约,这是日历上温暖的标记。

11月20日,2025“廊链汇”·浙中科技市集活动启幕。该活动以“廊链聚势 智创未来”为主题,以“人工智能+”为支点,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和本地重点企业代表参加。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举办此次活动,正是金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关键之举。

活动通过“1+4+N”整体架构,即1场开幕式、4场重点产业链专场对接活动和N场高校、研究院和县(市、区)联动的系列对接活动,推动形成创新链与产业链更紧密结合的发展格局。

蓄势

去年11月,作为工科会的延续,金华举办首届“廊链汇”·浙中科技市集活动,有效推动全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形成“月月有对接”的创新成果交流机制,促进院校企实质性对接,推动人才的有序流动。

数据显示,一年来,各县(市、区)陆续举办了50余场规模不一的院校企对接活动,共促成357项产学研合作项目,帮助109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43项,项目合作总金额超2.79亿元。

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延续。本次活动重点汇聚市内外10余家重大科创平台以及一批高校院所,开展10余场对接活动,持续深化“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机制,推进“两新”深度融合。

“多年来,金华市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工科会及如今的‘廊链汇’都是有效途径,搭建了高校院所与地方之间牢固的合作桥梁,取得了积极成效,树立了国内校地合作的金华范式。”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先海对此点赞。

镁空气电池氛围灯、等离子体模块、蜂群式室内外灯光秀无人机、上下肢主被动康复器……相比去年,今年的科技市集活动展位更多,遍布会场内外,一系列产品展现出浓浓的“金华味”。

“这是我们与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合作研发的产品,工艺先进,添加低温冷萃助眠草本精华,借‘草本混合缓释微胶囊技术’锁活,帮助使用者放松入眠。”在生命健康成果展示区,金福果(金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凌飞向众人“秀”出一款新式乳胶枕。

对这个高能级“秀场”,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院长温成平给予高度肯定。他说,金华市委、市政府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沟通平台,一方面,企业可以抛出难题给高校、科研院所去研究解决,另一方面,高校、科研院所可以将研究成果分享给企业,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这个中医骨折复位辅助机器人就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产品,已取得医疗器械二类证书,并获得近3000万元产业基金,明年计划生产500台,将有效提升临床的康复水平。”温成平饶有兴致地介绍。

在低空经济产品展示区,一台台规模不一、性能优越的飞机引得大家纷纷举起手机拍照。“翼展2398毫米,机身1519毫米,高度356毫米,最大起飞重量为10.5千克,最大载荷能力2.3千克,外形小巧,续航持久……”浙江纽联科技有限公司供应链总监帅军介绍。据悉,该公司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拟落地金华。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如今,浙中科创走廊已集聚全市50%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0%的高新产业投资、70%的研发机构、80%的高层次人才和90%的省级以上科创平台。

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位列全省第一,且连续54个月居全省前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2.0%,增速均居全省第二。

强链

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近年来,金华将十条重点产业链培育作为经济工作三大主战场之一,因地制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浙中板块。

今年1—10月,金华十条重点产业链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649.2亿元,贡献率达98%,完成制造业投资389.9亿元,占全市制造业投资68%。

活动前期,金华遴选1000多项高校院所技术成果和企业技术需求,组织上千家企业开展技术对接。活动当天,发布科技成果100项以上、达成100余项科技合作,有效推动“两新”融合、项目和人才招引有机融合。

活动期间,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浙江产学研基地、金华市技术经纪人金职大驿站正式揭牌,金华市首批6家概念验证中心、6家中试平台完成授牌。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命健康、光电子设施赋能高技术产业等4场重点产业链专场对接活动同步开展,通过主题报告、成果发布、平台推介、需求对接、现场洽谈等形式,开展务实的成果与技术接洽。

光电子设施赋能高技术产业专场以“智慧光电·科技未来”为主题,紧扣科创与产业融合,聚力推动关键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不能脱离产业的需求,本次对接会旨在让顶尖科学成果与产业前沿需求密切对接。”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浙江光电子研究院院长李盛说。

生命健康专场以“数字新融合、健康新未来”为主题,进一步打通关键环节,推动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值,为金华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低空经济专场以“聚焦低空经济新制造、新基建、新服务”为主题,旨在精准打通“科技成果—产业需求—落地转化”的全链条通道,立足产业基础,重点发展低空飞行综合服务、低空装备与航材贸易、低空物流运输、核心零部件制造等细分领域,为金华乃至浙江省的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科创动能。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赋能让企业尝到甜头。以浙江雪波蓝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借助浙江光电子研究院强大的科研力量,该公司致力于高效低温等离子生成技术及物理消杀与冷链系统融合技术的研发,取得标志性成果——可移动压差预冷装备。“今年,我们把新鲜杨梅从兰溪运到北京,把新鲜枸杞从青海拉到华东市场。”雪波蓝副总经理季向阳说,将持续迭代智能冷链装备,研发能耗更低、预冷更快、保鲜锁鲜更精准的下一代集成技术,并将经过验证的成功模式复制到全国更多特色农产品产区。同时,积极探索在其他高端领域的应用,开拓全新增长曲线,服务更广阔市场。

据统计,此次活动共签约16个科技项目、6个招商引资项目、6个校链合作项目,为金华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汇智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当前,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深刻重塑全球产业和科技版图。

近年来,金华坚持对标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金华专门出台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14条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大模型给予最高2000万元补助。

2025“廊链汇”·浙中科技市集活动处处彰显“智慧”。在科技市集上,生猪健康巡检机器人、猪舍智能清洗消毒机器人Robot-PCDR-01吸引不少企业家关注,一个个有趣、好玩、新鲜的3D打印作品引人关注,“脑控虚拟火箭升空”项目引得大家纷纷上前测试自己的专注力……“第一次来金华参加科技市集,科技感满满。”来自湖南的赵先生说。

“这款是基于熔融堆积成型技术的消费级桌面3D打印机,适合初学者、个人玩家、家庭、学校使用,一键开机打印,无需繁琐操作,创意轻松快速实现。”浙江闪铸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徐丹指着一台打印机说,一位义乌客户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3D打印农场,部署设备数千台,工厂面积达1万平方米。目前,闪铸的产品销往全球各地,国内市场份额逐年增加,应用覆盖工业级、专业级、消费级三大层面。

在“人工智能+机器人”专场上,多家机器人企业发布技术成果,如新元体具身机器人、新能源自主行驶农业机器人、人机交互与康复机器人,以及老年人群平衡能力检测与个性化康复训练解决方案等。

同时,活动还发布了一些新产品。“我们的产品涵盖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轮式双臂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及配套解决方案,落地应用聚焦文旅导引、工业巡检、物流配送等场景。”金华有怡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轶说,目前正在升级人形机器人,进一步拓宽应用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还专门发布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机会清单,为机器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选项。如金华市消防救援支队的需求是,具备自主侦察、灭火、防爆、防高温及抗干扰通信能力的特种救援机器人,从而代替消防员进入危险环境,提升救援效率,降低人员风险;磐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的需求是,能在复杂街区全天候自主巡查、自动识别违停等多种违法线索的AI执法机器人,从而实现“AI巡查、平台调度、人员处置”的非现场执法新模式,推动城市管理向数据驱动升级……

互留电话、互加微信、互换资料……活动结束,一个个参会人员依然忙个不停,新合作、新未来在这看似寻常的联结中,悄然埋下伏笔,一场科技盛宴的余温仍在无声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