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体重管理专项行动参与者人均减重2.49公斤
体重管理:一场全民参与的健康行动
记者 黄珊 吴彰义 卢师慧
当前,我市居民超重肥胖问题日益凸显——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我市6至17岁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达22.34%,成年人超重肥胖率高达45.64%,超重肥胖已成为影响市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今年4月,市新闻传媒中心《市民问政》栏目邀请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心医院、市中医医院等部门负责人和减重达人一起探讨如何科学减重。目前,我市各地正积极推进体重管理工作,一场以“生活方式重塑”为核心的全民健康实践,不仅帮助参与者人均减重2.49公斤,更在点滴改变中,推动着健康理念深入家庭、融入日常。连日来,记者进行了回访调查。
A
体重管理指导中心
一站式管理体重
昨天上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体重管理中心,等候区坐着不少候诊市民。
“自己在家试过很多方法,总是反弹。这次体检,查出脂肪肝,就想到这里接受科学减重。”29岁的吴女士生完二胎后体重一路攀升,身高154厘米的她体重达到58.2公斤,让她很焦虑。
体重管理中心全面推行首诊测身高、体重和腰围制度。诊前宣教等候区的医护人员石园为吴女士测量了身高、体重、腰围,并检测了骨骼肌、体脂百分比等数据。
石园介绍,医护人员会对首诊患者进行全面的基础评估。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有专门的体重管理基础测评信息表,包括身高、体重、BMI、血糖、腰围、人体成分分析及相关量表,患者的这些数据直接联网进入电子病历系统,为个性化体重管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也回应了市民“不知从何减起”的困惑。
市民吴先生的BMI(身体质量指数)达37.5公斤/平方米,属于重度肥胖症,他的血糖、血压指数也有问题。经过综合研判,金华市中心医院体重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楼雪勇给他开具了个性化的减重处方。
“在这里就诊,多个学科的医生都会来做评估,避免了在不同科室之间奔波。”吴先生说,他已经多次前来就诊,三个月来减重10多公斤。因为工作原因,他的生活不规律,影响减重效果和身体健康。此次就诊,楼雪勇和生活干预团队的医护人员给予了合理的体重管理方案。
“体重管理不是简单的节食减肥,而是一门科学。”楼雪勇说,减重并非只是单纯“掉分量”,更多是对身体异常指标的管理,预防、降低疾病带来的风险。比如很多人只关心体重,其实内脏脂肪更应引起重视。另外,腰围、腰臀比等情况也关乎身体健康状况。体重管理中心会给患者制定个性化、全流程解决方案,达到成功减重且长期稳定的目的。
据了解,目前,金华市中心医院体重管理中心已构建起一个由内分泌代谢科、临床营养科、胃肠外科等14个科室共同参与的高水平多学科协作(MDT)团队。依托科学的评估、个体化膳食设计、营养干预、药物干预及代谢手术干预等,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体重管理方案。该中心自今年4月投入运行以来,提供“一站式”专病诊疗服务,实现超重肥胖人群的精准干预和慢病风险的前瞻防控,切实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提升区域内体重管理水平。
B
基层减重门诊
让减重者走阳关大道
去年5月10日,义乌北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了基层健康体重管理门诊,每周三、四、六由医生坐诊,为市民提供专业减肥指导。起初,该门诊沿用传统医院模式,仅限门诊接诊,缺乏后续跟进。体重管理中心负责人冯淑平很快意识到问题所在:减肥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所做的事其实就是“让减重的人走阳关大道”,用药、手术等都是小道,最终要维持终生减重,只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可持续的。
为此,门诊推出了“五个三计划”,将减重服务延伸至日常生活中。冯淑平介绍,该计划以3人小组为单位,每组配备5名医务人员,包括门诊专家、健康管理师、运动教练、中医师和营养师,全程监督减重方案的执行。在为期三个月的减重周期内,参与者会收到饮食、运动和医疗三个处方,每天需在微信群内上传饮食和运动记录,并着力改正熬夜、吃宵夜和不爱动三个不良习惯。此外,医院每周组织两次运动课,由专业健身教练带领大家一起锻炼。
记者看到,健康体重管理门诊位于该卫生服务中心二楼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区域,设有健康宣教区、检测功能区和诊疗区。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体重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肥胖不但导致较高的过早死亡风险,还与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相关,包括糖尿病、冠心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冯淑平向记者展示了200多个“减脂小组”微信群,目前已有800多名市民在该体重管理中心参与减重,每个市民都有自己的专属群组,方便随时沟通和督促。
新义乌人付红作为第一组组员,于去年12月初尝试减肥,经过专业医生的指导和自己的坚持,目前体重从72.5公斤降至60公斤。她说,减肥成功不仅改变了体型,更提升了精神状态。“从前我都不敢拍照,现在一个月参加两三场马拉松,减肥后感觉精神状态好多了。”
今年9月,北苑街道举办了首届社区居民“减重”大赛,覆盖15个社区,每个社区选拔30人参赛。体重管理中心管理团队为每位参赛者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涵盖生活方式、营养、运动、心理、药物及中医调理等多维度的个性化干预方案。
24岁的郭志超看到社区宣传后果断报名。两年前,他采取节食加运动的方式减肥,体重从90公斤减至70公斤,但很快就出现反弹。“我是一名设计工作者,经常久坐熬夜,减重计划帮我改善了饮食和运动习惯,现在穿衣服好看多了。”
冯淑平还分享了一个成功案例:市民吴谦今年初体重90公斤,初诊时血常规检测有20多项超标。减重24公斤后,相关检测指标全部恢复正常。
冯淑平说,这些案例印证了健康体重管理门诊的实效,通过科学指导和持续支持,助力市民重塑健康生活。
C
“跃动计划”破解小胖墩困局
在义乌市春华小学的操场上,正在上体育课的五年级学生张茹(化名)轻盈地完成一组跳跃动作。这个暑假,她的体重从47公斤降至44公斤,身高却高了4厘米。
“孩子不仅体型更挺拔,专注力也明显提升。”她妈妈欣喜地发现,曾经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家庭餐桌,如今以蛋白质和蔬菜为主,每日30分钟的运动已经成为雷打不动的家庭活动。
这个夏天,一场名为“跃动计划”的肥胖防控行动在义乌展开。义乌市202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处于全国中流水平;春华小学的学生超重肥胖率与全市数据持平,学生肥胖防控迫在眉睫。这些健康挑战的背后,潜藏着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低龄化的危机,以及儿童心理发育和社会适应能力受损的隐忧。
“体检报告不能止步于发给家长。”义乌市北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科科长何雪珍坦言,以往学校体检后缺乏持续干预的困境正在被打破。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政策纲领指引下,义乌市卫生健康局、义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教育部门启动了一场为期三个月的肥胖防控示范行动,义乌市春华小学成为首批试点。
这场行动始于一场精心组织的动员。义乌市春华小学学生成长中心主任张丹君介绍,最初报名时有50多名学生,最终35人组成首支“减重战队”。
“我们开设动员大会解读方案,强调需要坚持90天全程参与。”张丹君说,自己女儿也加入行动,虽未全程紧跟,但成功戒除了零食依赖。
专业力量在此过程中构建起科学防控网络。义乌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陈建辉介绍,要发挥好疾控工作人员的专业力量,对学生、教师、家长进行精准科普,设计食育游戏让学生能从玩中学;同时疾控中心也设立专项经费用于聘请省儿保专家研制个性食谱、委托专业教练录制带练视频,并配套建立学生减重激励机制。
在实施层面,创新推出“1对5”“1对3”医生跟踪制。何雪珍打开手机微信群展示每日动态:家长上传餐食照片后,专业医师即时点评指导;对食谱中不受欢迎的食材提供替代方案。“减重关键在于习惯养成,我们正在帮助学生重建生活方式,我也跟学生分享如何看零食包装袋上的配料表。”
“从被动接收到主动干预,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治理。”陈建辉认为,这种多部门联动的闭环管理,正是破解学生肥胖难题的关键。三个月的实践表明,在专业指导下调整饮食结构、培养运动习惯,不仅能有效控制体重,更能提升学习专注力,实现身心健康协同发展。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这些经历过暑期改造的孩子们将带着健康习惯重返校园。陈建辉表示,接下去将评估试点成效并优化方案,让“跃动计划”在更多学校播撒健康种子。
D
“院校家”联动守护青少年健康
“体重轻了,身高也长了。”日前,在东阳市实验小学(建设路校区)旁的健康驿站里,二(1)班学生吴一峰(化名)分享了自己的变化。
东阳市以“医疗驱动抓规范、院校家驱动抓精准、赛事驱动抓氛围”的“三驱联动”思路,将体重管理从个体选择变为社会共识。其中,校园减重工作尤为突出。
去年4月,东阳市妇幼保健院联合东阳市实验小学启动首届学生减重大赛。104名肥胖儿童在体育老师郭平安、医院康复师马超男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指导下,获得了个性化膳食和运动方案。一学期干预后,孩子们体重增速下降80%,月均身高增长从0.45厘米提升至0.6厘米,BMI指数人均下降0.31,最高腰围缩减达5厘米。
如今,这种“医院专业筛查、学校组织落实、家庭习惯养成”的闭环模式已实体化运行,健康驿站内的三方咨询平台累计服务学生超300人次。
今年第二期活动中,该校参与减重的学生有34人。其中,有一名学生成功减重2公斤。
东阳市妇幼保健院保健部主任陈锦萍说:“校园减重不能只靠学校和医院发力,家长的认知是关键。下一步我们要联合学校开展多形式宣传,通过健康讲座、案例分享等方式,让家长真正认识到青少年体重管理的重要性,主动参与进来。”
校园减重的创新实践,目前已经延伸到高校领域。东阳市中医院与浙江广厦职业技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携手,依托“岐黄智慧”开展创新实践。具体而言,由中医体质辨识师、营养与运动管理师、健康管理师组成团队,分别为学生提供体质研判、方案定制与全程跟踪的精准管理。
借助医院公众号,学生可参与饮食拍照打卡、热量估算,体重数据也能直观呈现。经过多次干预后,参与学生腰围缩减率达51.4%,内脏脂肪指数异常改善比例达58.3%,痰湿质、气虚质等偏颇体质人数明显下降。
据悉,东阳全市8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已实现体重管理门诊全覆盖,整合内分泌科、营养科、中医科等多学科资源,为校园减重提供“评估—干预—随访”全流程专业服务。基层医疗机构全面落实首诊身高体重“双必测”制度,能及时发现青少年体重问题,为肥胖早筛早治筑牢防线。
赛事驱动则为校园减重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连续四年举办的东阳减重大赛不仅惠及成人,更带动了家庭对青少年体重健康的关注。赛事让1057名成人受益,人均减重3.3公斤,最长干预周期延长至1年,有效避免减重反弹。
与此同时,东阳打造的25个健康主题公园、32条健康步道和22.6公里的东阳江景观绿道,构成了便捷的10分钟健身圈。
东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吴振华表示,当地将持续优化“三驱联动”模式,重点把校园实践中形成的个性化方案、智慧管理工具、多方协同机制向社区和家庭延伸。
E
“万人万步”引领全民健康新风尚
“选择喜欢的运动,科学规划饮食,保持平和心态,坚持长期主义。”日前,在永康市“万人万步”健康体重管理活动领奖台上,成功减重近25公斤的90后青年胡伟斌,正分享他的减肥秘籍。持续百日的“健康大考”,不仅改变了他的身形,也让近万名参与者共同迈向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作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永康市积极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号召,创新推出“万人万步”健康体重管理活动。活动以“‘永’健康·共享‘瘦’”为主题,于5月16日启动报名,6月1日至9月8日正式举行,旨在通过机制、技术、服务与激励等多维度创新,探索一套可推广、可持续的健康体重管理新路径。
为确保活动推进,永康市卫生健康局牵头多部门联合制定方案,财政部门安排10多万元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公安、教育等系统及各企事业单位广泛动员,组建295支健走团队,将“每天万步走,健康跟着走”的理念渗透至城市每个角落。
活动融合“万步健走赛”与“健康体重赛”两大内容,并依托“永康市互联网医院”微信小程序,构建了覆盖报名、打卡、数据跟踪与反馈的全流程管理体系,使健康管理从过去的“单打独斗”,升级为“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群体行动。
数字化手段是提升管理精度的关键。参赛者通过小程序授权,即可“一键同步”微信运动数据,系统自动生成体重趋势图,实现进展可视化。同时,全市14家基层医疗机构面向参与者开放智能体测服务,免费测量身高、体重、体脂率等指标,并提供血常规、血糖、心电图等配套检查,有效推动健康风险筛查融入日常生活,打通了医防协同的“最后一公里”。
活动累计收到9845条报名信息。经筛选,9689人正式参与“万步健走赛”,4402人报名“健康体重赛”,其中2105人完成赛前体测成为正式参赛者。
活动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健康答卷”:在“万步健走赛”中,1068人全程每日获得满分;295支参赛团队中,有49支团队打卡累计积分超过5000分,其中25支优秀团队积分达5900分以上,团队协作显著提升了参与积极性。
“健康体重赛”中,665人完整完成赛前赛后健康信息采集,85人全程打卡获满分;参赛者BMI值平均下降0.55,最大降幅达9.3;平均减重1.47公斤,最大减重24.4公斤。
此外,活动中还组建了“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营养指导员”的“三员共管”团队,通过小程序提供在线宣教与运动指导。永康市疾控中心创建的健康知识题库,让参赛者通过“每周答题”获取计步券,在趣味互动中提升了健康素养。
“‘万人万步’不是一场短期热潮,而是健康永康建设的新起点。”永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楼飞来表示,活动通过“有指导,有奖拿,有人伴,有反馈”的“四有”模式,融合“知信行”理论,帮助参与者培养了可持续的健康习惯。
后续,永康市将依托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探索用“健康活动积分”兑换个性化健康管理包及医疗服务减免,以提升居民获得感;同时拓展平台功能,开发社区分享与“膳食热量计算”工具,让健康服务更贴心;最终目标是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推动“万人万步”活动走向常态化与品牌化。
F
职工减重大赛
践行健康生活理念
减重还能赢奖品?金华开发区秋滨街道企业职工减重大赛吸引了辖区20多家企业18个团队、200多人参加。所有完赛选手两个月时间平均减重7公斤,用行动践行健康生活理念。这场以“健康体重 一起行动”为主题的活动,让健康生活理念走进职工生活。
这场挑战赛并非偶然之举,而是金华开发区积极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体重管理年”号召,深入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部署,帮助市民树立正确体重管理理念,推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我市“体重管理年”系列活动的开端,减重大赛依托秋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业资源,为参赛者打造了一套“个性化+全周期”的健康指导体系。赛前,医护人员为所有参赛者进行人体成分检测,精准评估BMI、体脂率等关键指标。这就像是为每名参赛者绘制了一幅详细的身体地图,让他们清楚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比赛期间,参赛者每日打卡饮食与运动步数,专家在线答疑并设线下门诊,及时解决参赛者在减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职工从“盲目减重”转向“懂原理、会坚持”。
来自金华开发区一家会计事务所的倪先生在此次比赛中脱颖而出,以两个月减重16.75公斤摘得桂冠。赛前,他的BMI高达35.25,属于肥胖范畴。在经过两个月的科学管理之后,他的BMI降至29.99,整个人的状态发生明显变化。他的成功逆袭,让大家看到了科学减重的巨大潜力。
“太胖了会影响身体健康,我此前减肥屡战屡败。”倪先生说,此次参加减重大赛,与同事一起组队,相互监督,因此每天都能够完成既定目标。经过两个月的赛程,他和妻子都养成了良好的饮食、运动习惯。
金华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组织了两支队伍参赛。该公司工会联络人表示,企业职工减重大赛为“健康管理”注入了持续的新鲜感,也让“动起来”的理念真正融入了员工的日常生活。
“以前不爱运动,和同事一起组队参赛,天天坚持健步走,现在不仅体重轻了好几斤,精神状态也变好了,工作更有干劲了。”公司员工陈先生说,秋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次组织健康讲座、视频宣讲、上门体检服务,让像他这样的外来员工更好地融入当地。
“健康从不是‘一阵风’的努力,而是长久的习惯。”秋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翁文波表示,该院将持续开展健康体重管理科普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企业职工、居民普及科学的体重管理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健康减重的方法和重要性。同时,医院于今年9月建成健康体检管理中心,特设企业体检和检后门诊服务,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体重管理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下一步将继续联合相关部门,凝聚政府、社会、家庭三方力量,深入推进体重管理工作,助力市民当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市卫生健康委相关处室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