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里的“大关爱”
——义乌儿童工作的蝶变密码
记者 王志坚
近日,浙江省儿童主任技能提升培训班在江山举办。义乌作为金华市唯一代表受邀作典型经验交流,相关做法与成效得到省级专家和与会代表的肯定,展现了义乌在基层儿童保护与服务领域的扎实工作和先锋形象。
在交流发言环节,义乌市上溪镇儿童主任张昌娥以“一块乐高打开孩子心门”为引,生动讲述困境儿童“小文”的帮扶案例。她介绍,通过乐高积木进行心理破冰,再逐步链接编程课程、定制营养餐、开展亲职辅导等系列举措,仅用半年时间帮助“小文”实现从“门后躲闪”到“小小志愿者”的积极转变。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未保专家任敏教授在点评中指出,义乌的做法抓住了儿童工作的核心——真诚、专业、有实效,具有推广价值。
义乌经验之所以“出圈”,离不开系统性、网络化的未保工作体系支撑。目前,该市544名村(社)儿童主任构建起覆盖全面、响应及时的关爱保障网,严格落实“一人一档、一事一议、一月一访”工作机制。今年以来,累计对接助学金、营养干预、心理援助等各类资源折合88.6万元,惠及儿童1000余人次;同步培育“义童守护”“生命成长校园行”等品牌项目32个。义乌市级层面每年安排56万元公益创投资金,专项支持儿童类项目,“小文”参与的机器人小组正是其中之一。
义乌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负责人表示,义乌坚持“培训在一线开展、案例在现场教学”,依托“金保未”系统平台,创新实践“望闻问切”儿童工作法,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力量,构建起全方位、闭环式的儿童关爱体系。今年以来,已组织儿童主任跨区域交叉走访困境儿童家庭356户,形成“培训—实战—评估”完整链条,持续擦亮义乌儿童主任金名片。
“当生命出现裂痕,那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正如张昌娥在发言结尾所言,义乌民政将继续以爱心与专业为基石,静待每一朵花开,让每一粒“希望的种子”在浙中大地温暖生长、迎光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