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85%的受访家庭有定制秋假计划
记者 卢师慧 文/制图
“浙G大军出动了”“终于轮到浙G了”……这几天,不少金华人的朋友圈被“秋假出行”文案刷屏。作为全国首个在全省范围推行中小学春秋假的省份,11月21日至25日,金华各地中小学(除兰溪外)迎来了为期五天的秋假“初体验”。
近日,“新闻三秒区”栏目发起专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金华中小学生家庭普遍选择利用假期“走出去”,在旅行与研学中拓宽视野。但也有不少家庭注重学业衔接,坚持“放假不放松”。
与此同时,热门景区人满为患、双职工家庭看护难、假期与教学衔接不畅等问题,也让不少家长呼吁更精准的政策支持与社会资源配套。
对多数家庭而言,秋假的关键词是“走出家门”。调查显示,38.24%的家庭选择此时远行,正是看中11月出行成本较低的时机优势。加之小学生课业压力相对较小,通过文旅活动实现亲子陪伴与知识拓展成为普遍选择。
“孩子刚上一年级,平时难有机会远游,这次特意凑年假带他去厦门,比周末匆忙出行有意义得多。”婺城区李女士的选择颇具代表性。数据显示,外出家庭目的地多为主题乐园、科技馆、自然景区等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的场所。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家庭将目光投向“家门口的研学”。金东区的陈先生带着女儿打卡了周边数个博物馆,他认为此行性价比很高:“加上文创和午餐只花了500多元,孩子听讲解入迷,还动手做了地质实验,回家一直念叨恐龙化石。”
无论是远行还是家门口研学,这类“文旅+学习”模式因兼顾休闲与教育,成为超60%学生家庭的首选。近郊亲子农场采摘、非遗工坊体验等小众项目也备受青睐。“不用长途奔波,却能让孩子亲近自然、触摸传统,获得感很强。”一名受访家长说。
不过,秋假出行也伴随着“幸福的烦恼”。有受访家长反映,部分热门景区出现“人满为患”的情况。“去上海迪士尼,热门项目排队3小时,难以置信。”这位家长说,希望能够开发更多小众研学路线。
与“动起来”的家庭相比,另一部分家庭,尤其是初中生家庭,则选择让秋假“静下来”,坚守“放假不丢学业”的原则。开发区家长张先生说:“孩子上初二,数学是短板,秋假正好用来每天安排2小时专项练习,并预约了线上课程。”这部分家长希望利用这段完整的时间帮助孩子查漏补缺或适度预习,确保假期后能顺利衔接教学进度。
除自主学习外,居家休整与适度拓展也成为一些家庭假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成左右的家庭选择以居家休息为主,搭配阅读、体育锻炼等活动。“平时学业紧张,秋假想让孩子适当放松,但也不能完全松懈,劳逸结合才最好。”一位家长坦言。
值得关注的是,85.29%的受访家长都会为孩子制定专属假期计划,从行程安排到学习任务,清晰的规划让秋假价值得以最大化。
尽管秋假带来了新的假期体验,调查也反映出不少仍需破解的难题。
“孩子放假我们要上班,看护难是最大困扰。”这是双职工家庭的共同心声。72.3%的双职工家庭表示,夫妻双方均无同步假期,看护孩子压力较大。有的不得不求助长辈,有的提前耗尽年假,还有的选择临时托管。
对此,有受访家长呼吁政策支持:推出“秋假亲子陪伴假”,允许一方享受与孩子同步的休假;或实行家长轮流休假制度,保障看护不断档。
此外,也有63.73%的家长担心假期与教学进度脱节,36.27%的家长建议学校组织线下研学或学科拓展活动等。
秋假初体验,既是家庭教育的试验场,也是社会资源配套的试金石。如何让假期既放松身心又充实有益,仍需政策、学校与家庭的共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