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4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9版:浦江新闻

书画艺术周暨“万年浦江”作品展精彩纷呈

薪火相传三十载 创新发展续辉煌

叶赛丽 摄

叶赛丽 摄

叶赛丽 摄

记者 徐桢瑾 叶赛丽

1995年11月18日,“95浦江·中国书画节暨招商贸易洽谈会”在浦江县体育场举行,这是浦江首次举办全国性书画节会。

2025年11月15日,浦江·中国书画艺术周暨“万年浦江——2025·中国画作品展”在浦江县仙华文景园书画会展中心开幕。

30年薪火相传,让“浦江现象”成为中国书画界的一道独特风景,也让书画艺术成为浦江鲜明的文化标识和深厚的精神滋养。

从书画节到书画周,浦江举办书画盛会30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传承。

坚守根脉

“诗画浦江”掷地有声

浦江有1800多年建县历史,是享誉国内的“书画之乡”。像浦江这样以县为单位、以文人画为基础、有较为一致认知并有较高群体鉴赏力的“书画之乡”,在全国也不多见。

自宋迄今,见诸文字记载的浦江籍书画家有250余人。北宋于正封书法,时人以为可与颜真卿媲美;元代“儒林四杰”之一的柳贯以楷书著称;明初宋濂祖孙三代书法俱佳;清代禅师东皋心越,书画篆刻享誉一方。近现代以来,浦江书画名家迭出,张书旂、吴茀之、张振铎、柳村、方增先、吴山明等自成一家,各领风骚。近年来,马锋辉、陈琪、骆献跃等一批名家声名鹊起。

在一代代书画大家的笔墨传承里,书画成为刻在浦江人基因里的文化根脉。这里不仅有极为浓厚的书画氛围,还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浦江,民间素有“家中无字画,不像浦江人”“浦江六点水,点点是墨水”的俚语,更有“拿起锄头会种地、放下锄头能作画”“三代喜书、五代善画”“兄弟同书、夫妻共画”等佳话。

目前,浦江有48名中国美协会员、43名中国书协会员,书画人才总数位居全国县(市、区)前茅,形成老中青创作梯队完备、各画种并进的发展态势。

2023年,在浦江·第十六届中国书画节开幕的同时,“万年上山诗画浦江”浦江县书画作品晋京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认为,这是浦江书画艺术繁荣发展的最新成果,也是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标志。

从1995年举办首届书画节,到现今每年举办的书画艺术周,浦江始终坚守文化根脉,深耕书画文化领域,以阵地建设为根基、以品牌活动为纽带、以人才培育为核心、以文旅融合为路径,持续推动书画艺术传承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阵地建设方面,该县先后建成吴茀之纪念馆、方增先书画碑刻院、山明美术院、月泉书院、书画会展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场馆,2022年中国美术图书馆开馆,更让浦江跻身中国美术发展前沿阵地;今年恰逢“文化大年”,四大核心书画场馆完成全方位提升改造,山明美术院新馆同步启用,书画文化硬件设施再上新台阶。

品牌活动与人才培育方面,自2014年起与中国美术家协会深度合作,连续12年成功举办“万年浦江”中国画作品展,累计吸引20余家各级艺术协会、院校在浦江设立写生创作基地,催生研学游、写生游等特色文旅融合项目,逐步打响具有浦江辨识度的书画文旅品牌,让书画艺术成为赋能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书画不仅是浦江闪亮的文化标识,更成为文艺赋美、文化惠民、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在赋能文化事业繁荣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该县打造“水晶之都”“中国挂锁之城”“中国绗缝家纺名城”的过程中,“浦江书画”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传统制造业锦上添花。如今,“诗画浦江”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也越来越掷地有声。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向本届艺术周致贺信,衷心祝愿浦江县、方增先书画碑刻院以30周年为新起点,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在艺术传承、文化交流、学术研究、产业发展等方面续写新篇、再创辉煌。

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长、世界旅游联盟主席张旭认为,一代代浦江书画家扎根生活的创作,都在诠释着书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真谛。尤其是近年来,浦江以“文旅富县”战略为引领,让书画艺术、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大众、走进乡村,让“人人爱书画、人人享文化”成为现实。浦江既重视举办高水平的书画活动,同时也十分重视基础性的工作。他相信,这些基础工程一定会在浦江书画艺术发展方面提供持久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马锋辉表示,浦江是个充满书香、画韵、诗意的地方。自2014年创办“万年浦江”中国画作品展以来,中国美术家协会与浦江携手合作,经历十多年的努力打造和精心培育,它不仅成为了中国画坛备受瞩目、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展览,也为中国优秀的中国画创作者提供了展示才能、交流互鉴的高水平平台,更已成为集中展现浦江书画独特魅力,擦亮浦江书画文化标识的金名片。

据悉,本届艺术周立足文脉传承、紧扣时代脉搏,在内容呈现、形式表达与价值传递上实现多维创新,共举办书画展览、书画活动、产业活动、非遗活动等四大类40场活动,既有高水准的艺术呈现,也有接地气的文化体验,集传承与创新、专业与大众、文化与产业于一体,为大家奉上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名家荟萃艺术周含金量拉满

在浦江·中国书画艺术周暨“万年浦江——2025·中国画作品展”开幕当天,“心画——张旭书法作品展”“守正创新——海风·中国海派书画名家作品展”“‘百年墨韵 十载传薪’2014—2024年浦江籍画家入选‘万年浦江’作品展”等展览同步开幕。

“‘万年浦江’中国画作品展每年都能吸引数千名美术创作者投稿,这本身就能很好地宣传浦江,提升浦江‘书画之乡’的影响力。”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陈琪是从浦江走出去的书画艺术家,他对家乡书画展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

今年,在陈琪的牵线搭桥下,陈家泠、刘小晴、杨正新等16位新海派书画名家来浦江办展,还在现场联袂创作丈二大画《万古长青》赠予浦江,祝愿浦江书画艺术生生不息、万古长青。

新海派书画领军人物陈家泠与浦江有着深厚的渊源,他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在校就读时,系主任正是浦江籍画家吴茀之。“与其说我是来办画展的,不如说是向老师汇报成绩的。”陈家泠说,此次来到老师的家乡,他重新认识到中华民族书画艺术深厚的群众基础与历史积淀,认为“本次活动集传承与创新、市场化与专业化于一体”。

浦江书画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各界人士的支持。张世简父子、柳村家属、张永荣家属、黄世多等人陆续捐赠近500件浦江籍书画名家作品;浙江省美协、浙江画院等社会团体和个人向浦江中国美术图书馆捐赠大量图书,这些捐赠既体现了各方对浦江文化事业的关心与支持,也进一步丰富了当地的书画资源。

本届艺术周期间,浦江博物馆集中展示了军旅画家张永荣向家乡捐赠的部分代表作。南京益生书画院执行院长于明进在致辞中说道:“永荣先生的作品回到家乡展出,既是他绘画艺术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他生前念念不忘、回馈家乡父老。

在“艺韵流芳——方增先书画碑刻院建院30周年藏品展”开幕式当天,一名83岁的老先生专程从绍兴赶到这里。老先生名叫任在山,2023年,他捐赠给方增先书画碑刻院3幅个人珍藏的方增先人物画。

本届艺术周质量与层次创历届新高,共推出12场书画展览,展出吴昌硕、徐悲鸿、潘天寿、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李苦禅等25位近现代书画大师作品,以及吴茀之、张书旂、方增先、吴山明4位浦江籍书画大家的馆藏精品,名家真迹数量可观、层次极高。

该县9家民间艺术场馆同步发力、协同联动,形成“核心展馆引领、全域场馆呼应”的展览体系。从聚焦本土中青年力量艺术探索实践的“浦江书画传承六人展”,到促进跨地域艺术交流的“南北融汇——中国文人画邀请展”;从推动青少年人才储备的“传承——第三届丰安少年水墨画展”,到扎根乡村的“芮顺淦牡丹画展”“墨池‘舞’百龙”等个人展览活动,各类展览覆盖不同群体、不同维度,共同勾勒出从大家传承到新锐探索、从本土情怀到开放视野的立体艺术生态,展现了浦江书画的深厚底蕴与勃勃生机。

吴茀之艺术精神研究座谈会、方增先书画艺术座谈会、吴山明水墨人物画创作座谈会、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30周年学术交流会等4场学术座谈活动精彩纷呈,唐勇力、马其宽、徐家昌、金鉴才等50余名业内专家探讨艺术史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为艺术周增添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思想厚度,为提升“书画之乡”引领力提供理论滋养。李苦禅纪念馆副馆长张先智表示:“各馆负责人的经验分享,对我们结合地方实际,把文化与产业经济结合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破圈赋能“泛书画”产业显活力

“恭喜竞得本场第一件作品,祝贺您。”11月16日上午,一场艺术品拍卖会在浦江诗画里举行,随着拍卖师一声清脆的槌音,首件拍品《顺丰行》成交……紧接着,一件件拍品相继亮相,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一名曾参加拍卖会预展的书画爱好者表示,她每年都会来看“万年浦江”中国画作品展,今年在设置展览基础上增加了艺术品拍卖会活动,这是一种难得的体验。浙江世贸拍卖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单敏强说:“这次在‘书画之乡’浦江举办拍卖会,正是看中了这里的书画氛围,希望展览与拍卖互相引流,实现双向赋能。”

与此同时,在古色古香的浦江东街,另一番热闹景象正在上演。青石板路上搭建起“浦集”书画展销周文创市集,沿街店铺里,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等高校学生现场创作;操着天南海北口音的摊主们向往来的游客作介绍,游客们不仅可以在此选购心仪的书画,还能定制私人专属作品。第一次来浦江参加书画展销的写意花鸟画家付建说:“之前在微信群里看到招募消息,就想来看看这里的书画市场,也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我的作品结识到更多知音。”

距离书画展销市集不远处,“万年浦江·首届古玩交流大会”现场同样人气十足。近300个展位有序排列,展位上摆放着书画、玉石、瓷器、木雕等物件。朱女士刚刚以满意的价格购得一条心仪的手串,脸上笑容洋溢:“这次艺术周活动丰富,不仅周末有了好去处,还能买到喜欢的东西,希望以后能多组织这样的活动。”

“上个月我在杭州的古玩市场上看到了这次活动的宣传单,挺感兴趣的,就过来摆摊试试看。”来自杭州的小方主要经营茶具和首饰,几天下来,他感触颇深,“我觉得浦江人对这方面很有热情,这几天有不少市民游客过来挑选首饰珠串,市场潜力很大。”

本届艺术周明确提出“泛书画”理念,多业态融合构建“展、销、演、游”一体化文旅动线,成功打造了具有浦江鲜明标识度的文旅产品。仙华文景园书画会展中心内,“浦江书画产业情景美学展示体验”将浦江书画与日常场景深度融合,让艺术变得可触可感;“百名书画家共绘板凳龙”活动让艺术与非遗相结合,以更丰富、更亲切的形式,走向大众;“文旅融戏韵·共富绘丰安”推出5场戏曲活动,将书画的“静”与戏曲的“动”相结合,吸引八方来客,做热文旅市场……

“今后,浦江将以‘泛书画’理念,持续推动书画事业繁荣和书画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书画产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浦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社科联主席徐军峰表示,接下来,该县计划重点实施产业平台建设、产业延链补链、项目牵引带动、书画品牌打造、人才培育招引等工程项目,促进书画事业与书画产业同频共振、齐头并进。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浦江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