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2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挖掘地方特色 引入城市资源

兰溪展开城乡融合发展新图景

本报消息(兰溪融媒体记者 成超)昨天,记者走进兰溪游埠集镇早茶街,一家名为“游埠豆浆”的餐饮店正在内部装修,店主祝芬芳忙得不可开交。

祝芬芳是龙游湖镇人,游埠是她外婆家。祝芬芳1998年开始外出创业,在宁波做了20多年珠宝生意。这几年回到游埠,她发现游埠老街变化很大。“以前的老街比较冷清,来往都是本地人。现在老街两边都是店面,一到周末或节假日,街上全是人,全国各地的都有。”

祝芬芳发现,游埠集镇今非昔比,道路干净整洁,生活配套设施齐全。“跟城市没什么区别,而且住得更加惬意舒适,来了就不想回去。”祝芬芳决定回到游埠,打造自己的“美食家园”。她投资100万元,租下一家400平方米的店面,主营游埠特色小吃、小炒等。

这几年,从城市来游埠发展创业的“返乡人”越来越多。有着多年高端餐饮、茶楼经营经验的邵双娟,在金华市区、武义都有分店,现在在游埠也开了一家美食小店;来自湖南湘西的麻金海,将凤凰古城的旅拍“搬到”游埠,最多一天接待50多名客户,将旅拍产业从1家发展成4家。

“游埠文旅产业目前发展较快,早茶店从16家增至38家,民宿从32家增至87家,咖啡店、酒吧、旅拍、精品民宿等新业态也在这里落户,多种融合经济新业态正在游埠发展壮大。”游埠镇人大主席潘旭琴说。

近年来,兰溪不断补齐乡村短板,保留传统文化,提升乡村风貌,为乡村发展带来新机遇,也为城乡资源双向流动打开通道。在兰溪,城乡之间的“双向奔赴”,不仅催生了新业态“落户”村庄,也让向往“诗与远方”的人们有了好去处。

在兰江街道姚村的一栋古建筑里,武义姑娘小陈开了一家叫“般念·心舍”的小店,涉及养生、美学、音乐等方面产品。“我喜欢老宅,小时候在武义住的就是老房子,在这间老宅,就像回到了小时候。”小陈说。

姚村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目前留存的明清古建筑有80多座。2023年,姚村采取闲置农房转租模式,将村里的闲置民居进行租赁,使“沉睡”老房重获新生。在业态规划上,该村分类施策、合理利用,确定了“多元化项目集聚”招商思路,累计修缮了20多栋农房。“盘活闲置农房可让多方获利,不仅能为村庄引入客流量,使村民增收,也保护了这些有历史的老建筑,还带动乡村产业发展、资源利用和文化传承,让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愿景成为现实。”该村村委会委员姚品元说。

据悉,兰溪各乡镇(街道)积极挖掘自身特色,打通城乡资源互通渠道。永昌街道以李渔闲情偶寄式生活美学为主题,打造李渔风情街,不仅保留了传统糕点坊、打铁铺、老戏台等传统元素,还举办汉服巡游走秀、戏曲歌舞、时光音乐趴等活动吸引人气,为老街注入活力;女埠街道渡渎村发挥章懋等名人效应,流转、改造庆余堂等老建筑30多栋,打造了枫山智慧馆、文创生活馆、六艺馆、赏月轩等一批新兴业态和研学空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一条具有兰溪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正在探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