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0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同饮家乡水 共叙桑梓情

本报讯(记者 俞鸽 廖怡晴)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双节同庆的美好时刻,不少在外拼搏的乡贤踏上了回家的路。岁月漫漫,从“你快回来”的家乡感召,到“我要回来”的逐梦脚印,金东乡贤们秉持与时俱进、抱团发展的精神,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水滴石穿的韧劲,奔腾不息的力量,奋力谱写赶超发展的灿烂篇章。“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漂泊在外的游子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激动自豪之余,他们也十分关注故乡的发展。

来自孝顺镇的乡贤张黎明,便是其中之一。他是“金东出去的骄傲”,细数他的人生履历,尽是“高光时刻”:16岁成为恢复高考后孝顺镇第一位考进北大的孩子;在全国最牛的校刊默默耕耘15年,和几代北大人一同追逐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获得我国出版界个人荣誉最高奖——韬奋出版奖;北大工作35载,把出版世界最优的学术书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乡的沃土的滋养,张黎明亦是如此,一说起家乡,他一再表达的便是感恩:“金东素有重教传统,‘耕读传家’深入人心,金东人勤劳、善良、诚实、勇敢、孝顺、谦逊的品德,都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定了我人生的‘基调’。”

与张黎明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他的妻子刘怡。这位来自四川省的“金东媳妇”多次随丈夫归乡参加调研。“这里的发展简直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单从交通领域来说,前几年我们回来的时候,这里还没有轻轨,现在轻轨站链接了乡村与城市,让各个区域的出行和发展变得更加紧密了。”刘怡说,“这里还给我一个很真切的感受,就是到处都有便捷贴心的服务,为高质量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环境。例如,政府对乡贤群体关怀备至,正是因为如此,越来越多乡贤对返乡创业有了更多新的期待。”

当聊起金东的未来时,张黎明与妻子感慨,参加乡贤会间隙,走访调研了金义新区的部分企业,不仅了解到家乡的经济发展,社情民意,也感受到一种昂扬的精神风貌。一片理想主义者的热土,个人愿景与社会文化、目标充分连接,才是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充满活力的个体。金东有着丰厚的人文资源,已经做了大量挖掘、传播的工作,正在发扬光大中。相信本土文化的开发传承,将进一步增强金东人的文化认同感和获得感。

张黎明夫妇常年待在北京,又是一直在高校,具有较为丰富的教育、经济、文化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接触的各领域专家和人才也数不胜数。据了解,家乡的事情,他们一直非常上心,凡是家乡建设发展有需要,只要力所能及,他们有求必应。他们积极推动高校、企事业单位与家乡合作,开展人才培训和交流,提高家乡人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应家乡政界或企业要求,他们还推荐优秀师生赴金华就职,服务社会,创业就业。

“我们很高兴能见证并参与家乡的建设与发展。”张黎明说,家乡对科教事业的重视每每令他感动,特别期待金东进一步成为全国教育科技文化的高地,愿意为此奉献绵薄之力。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