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大礼包”温暖而至
(上接第1版)
温暖不止于健康守护。盛夏的塘雅镇暑托班里,孩子们跟着非遗传承人学做面塑。“以前暑假总担心孩子没人管,现在既有作业辅导又有特色课,我们上班就安心了。”家长王女士道出双职工家庭的心声。王女士的感慨,印证着全区106个暑期公益托管班、2500个托位的民生温度。不仅如此,新区还新建两家“家门口青少年宫”,让素质教育走出学校围墙,790名学生接触到更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
面对“银发浪潮”,新区给出暖心答案。在多湖街道金华悦年护理院认知障碍照护专区里,85岁的叶奶奶在怀旧疗法中重展笑颜;曹宅镇金华沐阳康养服务有限公司的助餐厨房内,每天120份适老化餐食准时装车;9万张“爱心卡”、5万剂免费流感疫苗、1.9万例肠癌筛查为老人筑起健康屏障……从“一张床”到“一顿饭”,从医疗护航到精神关怀,老年群体在这里感受到“夕阳无限好”的尊严与温暖。
三重礼·平安福袋
城市防护硬核又暖心
在塘雅镇前进村避灾安置点,行军床、应急电源等物资分类码放,逃生标识清晰醒目。“以前遇上天灾只能投靠亲友,现在这里就是避风港。”村民老陈的安心,源于全区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区拥有避灾安置场所301个,覆盖率达82%。同步升级的还有12支乡镇消防队,并将部分装备前置到重点村志愿队、社区微型消防站,防灾安全网越织越密。
在光南中学食堂,智能验收秤正在扫描当天的食材。“过去靠人盯,现在靠‘数治’。”副校长傅文瑞指着智慧监管屏幕介绍,借助这套智能验收设备,可有效排查并规避管理流程中的疏漏。2024年,全区42所学校完成智能验收设备安装,22家“阳光食品作坊”通过省级验收,9.8万批次食品检测为百姓餐桌守好“安全岗”。
安全感更是在出行路上延伸。“桥修好了,心里踏实了。”站在焕然一新的江沿大桥上,孝顺镇塘湖村党支部书记金文钱感慨万千。“公交直达公司,绿色出行更划算。”在金华科技城,预约即走的动态小蓝巴让上班族赵先生告别通勤焦虑。
在归乡·八仙积道景区,新能源车主朱先生对随处可见的充电桩点赞:“现在充电比找加油站还方便。”2024年,新区完成50公里农村公路修复、2座危桥改造、4条公交线路新增及优化,新增200个公共停车位、508个公共充电桩。不仅如此,新区还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城乡交通一体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扫码提交诉求后,欠薪一周就到账了。”农民工何某通过“安薪码”追回工资的经历,成为全区治理欠薪的生动注脚。2024年,新区为1912名劳动者追回欠薪2439万元。“蓝黄红”三色风险管控、项目竣工前无欠薪公示等创新机制,让劳动者吃了“定心丸”。
回望2024年,新区民生答卷上跳动着发展的脉搏,浸润着为民的初心。从家门口的好学校到城乡同质的“放心水”,从破解托育难题到守护银龄群体,从动态小蓝巴到云端的“安薪码”……一项项实事、一组组数据,铸就人与城的双向奔赴。展望未来,新区将锚定“人民满意”坐标,擘画“全域共富”蓝图,让每一寸土地跃动为民初心,每一步跨越都迈向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