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0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人物

从山东到金东

一位社区书记的“新金东人”之路

□记者 姜晨阳 文/摄

牟晓风出生于山东烟台,早年跟随参军的丈夫一同来到浙江舟山的海防部队。在那里,夫妻俩一待就是十几年,为祖国的海疆安全贡献了自己最青春美好的年华。在海岛上的艰苦生活,磨炼出了牟晓风坚韧不拔、踏实肯干的性格。机缘巧合下,2010年她跟随丈夫来到金东,从此与这片希望的土地,结下了不解的羁绊。

刚刚到金东时,牟晓风的第一念头就是“我要回山东”。初来乍到,陌生的环境、不同的饮食风俗还有听不懂的方言,都让牟晓风深深地感到不适应。彼时,繁华的万达广场尚在酝酿。“谁能想到‘大金东’会发展得这么快。”牟晓风笑盈盈地说着,“我对这里很有感情,一直都是叫‘大金东’。”她在这片热土上生活了十五年,也见证了金东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1年,牟晓风来到东孝街道东景社区,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东景社区是市区旧城改造中拆迁安置的公租房小区,居民情况复杂。“当时大家都觉得东景社区很难开展工作,可我却不这样觉得,只要真心实意地为百姓做事,时间久了他们自然会支持你。”一群本地的拆迁居民,一个外来的社区工作者,两者间的接触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刚开始的时候工作很难推进,很多居民都不配合。”牟晓风说。在一趟趟的上门劝告中,在一次次的“白加黑”中,在一回回调解中……慢慢地,大家逐渐理解、认同了这位认真能干的社区工作者,把她当成了贴心人。

让牟晓风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时期。当时的东景社区环境卫生问题堪忧,楼道常年放满堆积物,经常引发邻里矛盾;充电的飞线漫天飞舞,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小区里的绿化带被破坏,开垦做了菜田,影响小区观瞻……时间紧、任务重,社区中又缺少人手,牟晓风咬着牙扛起了重担。缺少人手,她就去发动志愿者,动员居民中有威望的成员参与工作。缺少资金,她用众筹、拉赞助的方式,一点点地解决困难。

“我记得有一户人家养了十几只狗,不仅影响环境卫生,也给邻居带来很大的麻烦。”经过牟晓风和志愿者一次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劝说,该居民最终答应不再在家中饲养过多数量的宠物。

用真心换真心,用实干换信任。牟晓风逐渐成了居民心中值得信赖的好大姐。许多居民遇到矛盾,都会来找她帮忙调解。“有一对老邻居,平常就有一些小矛盾,有一次爆发了严重的冲突,公安民警调解了好几回都不见成效。”事后在牟晓风的劝说和撮合下,两人最终握手言和,且此后几年都再未产生冲突。

在大家的努力下,社区的样貌发生了大变化,路灯竖起来了,道路硬化工程铺进了每个角落,自来水工程得到了翻修,垃圾不再随处丢弃……大家的脸上都挂满了幸福的笑容。近年来,依托金东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建设,东景社区的基础设施更上了一个台阶,宽敞明亮的城市书房和文化驿站,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文化服务。

和东景社区居民一起努力奋斗的9年经历,也成了牟晓风镌刻在灵魂深处的记忆。慢慢地,她与这里产生了牵挂,爱上了这片挥洒过心血与汗水的土地。在调离东景社区后,仍有不少居民心心念念牵挂着这个山东来的社区书记。直到现在仍有不少社区老人,逢年过节都要去找牟晓风,聊聊家常。

2020年,牟晓风调到滨江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又面临着新的挑战。滨江社区与东景社区情况大不相同,这里大部分居民都是外来人口定居,是更复杂的“陌生人社会”。退休后的教师、跟随子女落户的老人、外来经商的商人……来自天南海北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共同生活在滨江社区这个大家庭。面对纷繁复杂的情况,牟晓风用自己的经验,耐心地帮助和服务着滨江社区的居民。

“前不久我们举办的元宵晚会,从前期策划到表演节目全部由社区居民一手安排。”隔壁邻居的歌唱表演、楼下阿姨的动感健身操、小朋友们的深情朗诵……一个个原汁原味的节目瞬间拉近了居民之间的距离。像这样精彩的邻里活动,在滨江社区时常举办,让来自不同地方的邻里打破了陌生的隔阂。

当被问及是否怀念山东时,“我现在也是‘金东人’了,金东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心里。”牟晓风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