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06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共富

美与富同频 村与企共振

江东镇奏响村强民富业兴“奋进曲”

□记者 俞鸽 严昭睿/文 陈怡滢/摄

当清晨的阳光洒在雅湖村斑驳的马头墙上,村口的江岭智造区早已机器轰鸣。75岁的蒋永花老人站在自建房门口,看着街巷里拎着早餐匆匆赶路的年轻人,笑眼弯成了月牙:“以前造房子是为遮风挡雨,现在这些房子倒成了‘金窝窝’。”生活的转变,是从2017年时开始的,那时金华卓远实业有限公司刚刚搬到雅湖村附近,由于该公司没有宿舍楼,员工租房需求激增,雅湖村因为距离近,成为了他们的首选。当时,蒋永花将自建房改造了一番,腾出12个套间进行对外出租,每年可以获得租金收入5万余元。“有了租金收入,我们的日子也过的越来越好了,现在,江岭智造区有越来越多的好企业入驻,他们的员工也都在租我们的房子。”蒋永花坦言,现在她名下已经有16间出租屋,租金年收入也实现翻番,达到10万余元。

开办农村公寓并担任老板,这种在家里就能赚钱的机会,对于村民胡道银而言,过去简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曾经,雅湖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村落,许多村民都选择外出寻找工作机会。

“附近企业越来越多,我们将闲置的房屋出租,虽然价格不高,但是一年下来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说起“租房模式”带给雅湖村的变化,胡道银颇有些兴奋,“现在村子里环境越来越好了,加上租金便宜,很多租客和我们签订了长期合同。”

在这一“租房模式”下,雅湖村出租房单间每月租金500元,新房可达650元甚至更高。新建房三层半,一层能隔出五六个单间,村民大都自住楼顶,下面三层拿来出租,“一房难求”在雅湖村变为现实。如今,60栋崭新房屋规整排列,雅湖村也成为更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家”。

村民生活的幸福底色越来越足,离不开江岭智造区的向新向优发展。作为是新区经济发展主战场之一,江岭智造区坚持挖潜与引新并重、平台与企业并行,产业项目加速落地,平台功能不断完善,形成了以智能家居、五金工具、光伏组件为主导产业的重要平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这里扎根,不仅点燃了产业迭代升级的引擎,更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浙江拓朴清洁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该企业主要产品为拖把,曾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心、金华市科学技术研发中心、金华市“美丽工厂”示范企业、金华纳税千万企业等荣誉,去年企业年产值同比增长7.29%。

“我们与村庄是命运共同体”“拓朴清洁”副总经理商国栋说,“我们公司很多员工都租住在雅湖村,公司会给员工定额的租房补贴,雅湖村的村民对我们员工也很好,吃住的条件好了,员工工作也更加稳定了。”据悉,为了回馈村民,“拓朴清洁”会在重阳节或是春节时期为村里65周岁以上老人送去慰问品。

村企间的守望相助早已融入日常。当江岭智造区企业遇到生产旺季用工紧张时,雅湖村会迅速动员村民组建临时服务队,而企业则不时为开设业务免费培训课程,或组织文娱活动。这种良性互动结出了累累硕果,也催生了一些“家门口”的经济生态:村民将自家小院改造成“共享厨房”,为园区青年提供就餐场所;企业则将部门产品展示产品搬进古村落,让客商在青砖黛瓦间感受智造魅力,园区税收和村民可支配收入也连续多年保持增长。这种“五分钟生活圈、十分钟工作圈”的产城融合模式,也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远道而来,在金东扎根。

“近几年,我们也在深度挖掘雅湖村文化资源,并不断优化雅湖村的整体村貌,让企业员工租住期间也有更好的生活体验。”据雅湖村村党支部书记朱文德介绍,百余年的“书房台”修建成为胡步蟾陈列馆,明厅也在百年后迎来了他的新住客——祖籍萧山的文人陈跃进,陈列文物收藏,笑迎八方客,招待十方友。“随着道路硬化、垃圾收集、卫生改厕、河沟清淤、村庄绿化等一项项整治圆满完成,乡村发生蝶变。”朱文德说,从“面子”到“里子”,雅湖村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增强乡亲们的幸福感。

在雅湖村中央的古建筑明厅里,76岁的朱碧桂正仔细擦拭着雕花窗棂。这座始建于清代的厅堂,曾见证过家族兴衰,也经历过岁月侵蚀。随着“古建活化利用”计划的推进,这座占地800平方米的古宅被租给书画家陈跃进打造文创空间。“五年租金一次性付清,每月还能领2600元养老金。”看着住了大半辈子的房屋有了新用途,朱碧桂打心底里高兴。

以“10分钟生活圈和服务圈”建设为目标,雅湖村构建起覆盖全村的便民服务网络。新建的思学广场成为村民休闲学习的热门地,集党群服务、医疗健康、智慧旅游于一体的游客中心则让办事“最多跑一趟”。针对老龄化问题,村里推出“党员联户”制度,党员按“就亲、就近、就熟”原则结对帮扶老人。“家里灯泡坏了,一个电话就有党员上门修。”逢年过节的慰问还有日常的陪伴与关照让朱碧桂觉得“幸福雅湖人”不再只是一句口号。

过去几年,雅湖村相继捧回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浙江省未来乡村、浙江省宜居示范村等荣誉,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探索出了一套极具成效的乡村振兴模式,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愈发高涨。如今,不只是本地村民,包括常住在雅湖的附近企业员工也自发加入村级安保队,自主参与到乡村治理之中,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角,也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角。

从古建观光到智慧康养,从生态农业到数字治理,雅湖村正以文化为魂、科技为翼,书写着未来乡村的“共富答卷”。朱文德信心满满:“我们要让雅湖成为人人向往的‘乐归之地’!”

夜幕降临,古戏台上响起娓娓动听的唱腔,园区夜班工人骑着电动自行车穿梭在青石板巷。古村与智造区的灯火交相辉映,照见的是乡村振兴与新型工业化协同发展的答卷。清代雕花窗棂倒映着工业机器的金属光泽,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握手。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正逐渐形成。在这里,美与富同频,村与企共振,一阙村强民富业兴“奋进曲”正在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