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3版:新城

春风里 金东重大项目吹响奋进号角

□记者 严昭睿 俞鸽/文 王毅琳/摄

一项项重大工程接连开工、一个个优质企业相继落户、一批批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改造项目加速推进……踩着春天的鼓点,金东各地处处跳动着加快发展的强劲脉搏,拼抢赶超春潮涌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集聚成势

建筑“头雁”聚“能”驱动产业发展

在位于金东(浙中)建筑业总部一期西侧、金瓯路北侧的贸创大厦项目现场,混凝浇筑、设备吊装等作业正在有序进行,伴着塔吊、挖掘机等各类机械设备轰鸣声,工人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

从规划蓝图看,作为金东(浙中)建筑业总部一期项目的呼应和补充,总建筑面积39849.59平方米的贸创大厦,将进一步发挥金东建筑业企业集聚效应,吸引和服务建筑业企业入驻发展,推动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有力推动金东建筑业做优做强。

“项目包含3栋现代化办公大楼、1栋酒店,我们以一流标准、一流保障全力推动项目无障碍施工,争创‘钱江杯’优质工程、国家级优质工程项目,为金东城市西片打造更丰富的城市业态建强平台,让城市更具品质吸引力。”据区城投集团项目相关负责人李跃成介绍,贸创大厦项目工程一直快马加鞭抓紧建设,截至目前,项目1#、2#楼主体预计3月底前结顶,3#、4#楼主体已结顶、一层二层砌筑完成;地下室砌筑已完成,地下室抹灰完成20%,顶棚涂料完成10%。

项目地处金东平台矩阵中的东孝贸创区,周边商业中心、住宅小区密集,对噪音及扬尘等环保要求极高,同时项目自开工以来,即需要面对“深基坑”“施工工艺复杂”等问题,项目团队在工艺提升、工序衔接、安全质量把控等方面进行周密安排,实时监督,全程盯控。如今,项目按照既定计划,有序进行着各项施工。

“基坑水位高是其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我们在局部区域增设止水帷幕以防止水从桩间向坑内渗流,产生流砂(泥)现象。”李跃成介绍道,为解决这一问题,项目团队组织召开专项推进会,联合设计、勘察单位采用局部增加桩的方式治标又治本,安全高效地完成了“基坑施工”难题。

把企业集聚起来,以产业协同促进抱团发展,是金东建筑业迈出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一步。当前,金东正着力完善建筑业梯度培育机制,鼓励建筑业企业申优创优,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优质建筑业企业落户金东、扎根金东,真正实现建筑业企业“量质齐升”。

聚势启新

向“智”而行点燃产业转型引擎

人间三月,春意初绽。在二环北路与法明街交汇处,放眼望去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施工围挡绵延数百米,印着“浙中智谷产业园”字样的巨型展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工程机械的轰鸣声交织成奋进的乐章。今年2月16日,浙中智谷产业园项目一期正式破土动工,这个承载着产业升级使命的“未来引擎”,正以昂扬姿态开启建设新征程。

据悉,浙中智谷产业园项目是我区2025年度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总投资约18.5亿元,用地面积约206亩,由区城投集团承建。该项目以“科技+生态”双核驱动,规划建设38万平方米的产业综合体。从效果图上看,花园式厂房与玻璃幕墙研发楼错落有致,绿廊步道贯穿其间,颠覆传统工业园区的刻板印象。“在我们的规划里,这里将诞生一个‘垂直工厂’。”李跃成介绍:“项目一期南区规划建设研发大楼、宿舍、公共服务配套区、传统制造业转型区及高端制造区,特别设计的‘产业云廊’将串联起实验室、中试车间和人才公寓,实现‘下楼搞研发、上楼做实验’的闭环生态。”

数字见证雄心。项目建成后,预计吸引100余家科技企业入驻,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30%;年税收突破3300万元,亩均产值达700万元。更令人振奋的是,这里将成为万人就业的“梦想孵化器”——10000余个岗位覆盖工程师、技术工人、管理人才,不仅可以吸引各地人才汇聚金东,也为本地青年提供“家门口就业的高薪机会”。

走进项目施工现场,扑面而来的是“开年即冲刺”的紧迫感:施工道路已完成硬化,过水池泛着粼粼波光,戴着安全帽的工人们正操作仪器进行土地清表。“当前,施工项目部已投入使用,施工场地表土已清理完毕,3月中旬桩基工程全面启动。”李跃成指着远处搭建完成的临时板房说。

为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区城投集团积极组建管理经验丰富、技术实力强,高效、精干的项目管理团队,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控制措施,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广泛引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此基础上,落实双重预防机制,排查隐患、识别风险源,建立完善的人、材、机计划体系,通过季、月、旬、周、日计划的布置和实施,充分保证和协调各方资源,全力打造具有新区辨识度的精品工程、标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