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桃为媒
源东乡持续点燃“桃经济”
本报讯(记者 金佳衡 滕绪)3月22日,记者来到源东乡丁村水库下的万亩桃林,只见桃花缀满枝头,落英缤纷间游人如织。在这片被誉为浙中桃花源的土地上,源东乡正通过深耕桃产业,书写着“一颗桃富一方民”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一直以来,源东乡都高度重视桃产业发展与本地许多家庭农场和果业合作社进行合作,大力推广本地特色桃经济和农副产品。希望果业专业合作社就是示范果业合作社之一,与市面上种植的早熟品种不同,“希望果业”经过不断实践,在种植时不止进行早熟桃的单一种植,而是引入中晚熟品种,与市场上的早熟桃形成了错位竞争。
“改变了种植思路,现在我们的桃子能从5月卖到11月,亩均产值比过去翻番了。”走进“希望果业”的示范园区内,十多个桃树品种在其间错落分布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施惠婵向记者介绍,中晚熟品种的桃子虽生长周期比早熟品种要延长2-3周,但能更充分地吸收到春末夏初的充足光照,糖分积累程度、单果均重都较早熟品种更胜一筹,且果肉更紧实且耐储运。目前园区内种植了黄金蟠桃、锦绣黄桃等大量晚熟品种,果园内亩均产值较传统种植有显著提升。
除鲜桃的单一种植售卖外,源东乡还把目光投向了桃子深加工产业,以“一颗桃”撬动全产业链发展,通过品种革新、科技赋能、农旅融合、深加工延伸等多元路径,推动“桃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鲜桃卖价虽高,但附加值有限。只有深加工才能让‘桃经济’全年开花结果。”源东乡政府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源东乡政府鼓励农户和合作社研发桃衍生产品,目前已形成桃酒、桃胶、桃花茶、桃木雕刻、桃花皂等10余类深加工产品,年销售额翻番。
在“希望果业”的展销区内,记者看到桃酒、桃胶、桃木工艺品等多种桃衍生产品。“我们开发了‘四季桃经济’模式,让桃树全年产生效益。”施惠婵算了一笔账:春卖桃花茶、桃木文创,夏秋售鲜桃、桃胶,冬季推桃酒,比起单纯进行鲜果销售,这种经济模式可使收益呈倍数增长。
源东乡桃产业产值飞速增长,带动周边千余户农户增收,走出“以桃富农、以桃兴旅、以桃强链”的共富之路。“我们不仅要让源东桃‘香飘四海’,更要让桃产业成为共同富裕的‘金色纽带’。”源东乡相关负责人说。从一朵桃花到一颗鲜桃,从田间地头到精深加工,源东乡的“桃经济”正以蓬勃之势,绘就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