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金东八仙积道片区国企整体开发模式入选全省典型

□记者 鲁珂帆

近日,浙江省委农办、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推动新时代“千万工程”再深化再提升。我区八仙积道片区国企整体开发模式入选全省乡村片区组团发展典型模式。

金义新区(金东区)按照“片区开发、片区运营”思路,整合一镇三村资源,由金东区交投投资,采用“设计+运营、设计+施工”模式,建设八仙积道共富带,并成立“村集体+投资方+招商运营公司+产业联盟”的共富项目运营公司,形成国资公司“开发建设”、村集体“股份入股”、村民“流转获租”的联动格局。共富带自2024年元旦投用以来,累计接待游客210余万人次,景区全域旅游收入超9000万元,带动周边村集体增收超750万元。该模式变以往乡村经营“零敲碎打”为“整体推进”,通过高水平乡村景观设计建设,引入高水准运营主体,确保了片区发展的高起点、高质量。

从 "单兵作战" 到 "组团发展"

的模式革新

“悠悠积道山,潺潺八仙溪”,这句诗道尽了金东的两处胜景,八仙溪如一条灵动的丝带蜿蜒舒展,积道山则是金东区内唯一的孤山,平地而起,山势雄奇险峻。八仙积道共富带以“大美郊野、八仙积道”为底色,博众“景”之所长,绘万家“共富”之所愿,将岭下镇岭五、釜章、诗后山三个村庄“捏指成拳”,让“小乡村”变“大片区”,通过"片区开发+片区运营"模式重构发展格局。

八仙积道共富带整合区域5平方公里内的资源,统一编制八仙积道共富带建设规划,变单村规划为区域规划,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建则建”的原则,规划建设“一环三村两带九景”的大版图,将分散的资源串珠成链。

八仙积道片区采用国企整体开发的模式,实现运营机制 “四合一”,成立 “村集体+投资方+招商运营公司+产业联盟”的共富项目运营公司,首创 “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模式,形成国资公司“开发建设”、村集体“股份入股”、村民“流转获租”的联动格局。这种 “国资搭台、市场唱戏、集体受益” 的机制,破解了乡村运营 “政府热、市场冷、村民散” 的困局。

从 "美丽乡村" 到 "美丽经济"

的价值转化

春赏紫藤夏赏莲,秋览青山冬赏雪,这是如今岭下镇釜章村的生动写照,八仙积道共富带的崛起,离不开“千万工程”的深厚积淀。釜章村秉承 “多花心思少花钱” 的理念,积极探索乡村发展路径。该村不搞面子工程,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盘活闲置资源资产,通过“微改造、精提升”,保留了传统村落肌理,同时植入智慧路灯、生态停车场等现代设施,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走深走实,在积道山中寻到欣欣向荣,在八仙溪里探得蒸蒸日上,实现了从 “美丽乡村” 到 “美丽经济” 的生动转化。

与釜章村一样,岭五、诗后山等村庄紧密相连,向生态要发展,向绿色要效益,共同绘就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的乡村画卷。而白鹭营地景区则是从以前的一片荒芜变成了如今金华最大的复合户外营地,因地制宜、打造爆款,利用芦苇依依、白鹭徐徐的生态优势,依托其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在这里让人暂离都市的喧嚣,让心灵归于宁静,很快就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前来。“戏水八仙溪、骑行积道山,步步有景致、处处似桃源”,如今的八仙积道共富带,已然化作浙中大地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从 "历史记忆" 到 "文旅IP"

的深度融合

积道山上,慧明禅寺的禅意顺着驿道滋养着山的脉络;山下的坡阳古街,青石板路蜿蜒曲折,诉说着千年沧桑,展现出宋韵文化的魅力;藏在山间的白色森林·生日工场、古婺窑火、马术场馆等,则是自然与现代的巧妙糅合,诉说着发展变化中的“积道勇进”。

多元的文化底蕴是八仙积道共富带发展的又一重要支撑,其拥有历史与当下的文脉,是一方精神原乡,以积道山、八仙溪自然景观为核心,激活禅修文化、朱子文脉、《僧尼会》等特色文化IP,将美丽风景变为“美丽经济”,将特色文化变为流量密码,与主打名山大川的大景区不同,这里讲究千村千面、原汁原味,为人们提供了淳朴的民风、纯净的山水、地道的美味和遐想的空间,成为吸引游客的独特魅力所在。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