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3版:天南地北金东人

胡勇锋:逐浪科创潮头 情系新区热土

□记者 徐莉莉 金灿灿/文 黄云鹏/摄

金东的乡野里,藏着胡勇锋的年少时光。这个从鞋塘东张店村走出的金东游子,或许未曾想到,多年后会以“投资者”“建言者”的身份,与家乡金东的发展浪潮深度交织,在浙中大地写下一段“科创筑梦,反哺桑梓”的故事。

从“智慧园区”到“产业蓝海”:

逐浪者的二十年征程

1993年,胡勇锋从鞋塘中学(现艾青中学)毕业,后离开家乡求学。1998年,大学毕业的胡勇锋奔赴杭州,在IT行业的浪潮中深耕数载。彼时的他敏锐地意识到,那些关于智慧园区的项目经历,正为他打开一扇通往全新赛道的大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涌来,我抓住时机进入了产业运营领域。”胡勇锋回忆起2015年创立浙江菜根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初衷,眼中闪烁着光亮。这家以特色小镇、高新科技产业园、创新创业园等领域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为核心的企业,精准捕捉到中国产业升级的风向。

杭州梦想小镇,广东千灯湖创投小镇,温州市大罗山基金村……十年磨一剑,“菜根科技”在全国10省20城运营30余个园区,运营面积达400万平方米,从数字经济到智能制造,从创投小镇到基金集聚区,产业版图横跨多个维度。2023年、2024年亿翰智库连续两年将“菜根科技”评为“全国产业园区轻资产服务商综合能力TOP20”,中指研究院将其列为“2024中国产业园区运营服务商TOP10”——行业认可的背后,是胡勇锋对产业逻辑的深刻洞察:“城市竞争的核心是产业与人才的争夺,而产业园的顶层设计,就是要把载体、政策、服务、资本拧成一股绳,让前景项目、优质人才愿意来、留得住。”

从“游子归乡”到“长期布局”:

金漪湖畔的双向奔赴

“近几年,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金东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升级,生态环境优化,金漪湖科技创新策源地这样的平台拔地而起,直接促使我回乡投资。”在胡勇锋年少时还是“金华县”的这片土地上,金义新区正以“浙中科创走廊”为轴,在浙中大地勾勒“大科创、大制造、大自贸、大物流、大配套”的宏伟画卷。“你看这金漪湖,像不像杭州的钱江世纪城和未来科技城?”他的比喻里,藏着对家乡发展能级的高度认可。

情感的纽带与商业的敏锐在此刻共振。“回家乡做点事”的心愿,与金义新区“高能级平台建设”的机遇不期而遇。2024年,金华丽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80KK颗芯片封装建设项目落地鞋塘,这个距离老家东张店村仅十余分钟车程的项目,成为胡勇锋反哺家乡的首个注脚。“选择这里,既是乡愁使然,更是因为看到了‘投资热土’的潜力。”

“金义新区的干部服务意识很强,项目落地过程中,他们给予了有力支持。”谈及营商环境,胡勇锋数次点赞。这种“被重视”的感受,让他坚定了长期布局的决心:“只要有能力有机会,我期待接下来在新区投资更多项目,也愿意帮助招引项目落地家乡。”

从“深度感知”到“建言献策”:

写给家乡的“科创情书”

过去一年多来,胡勇锋数度受邀参与金漪湖科技创新策源地项目方案评审。于这方渐次成型的科创热土上,他深刻感知着金义新区“打造增长极、建设新中心”的战略目标正逐步从蓝图走向现实。

金漪湖科技创新策源地的拔节生长,为“大科创”构筑起四梁八柱;零跑项目的铿锵落地,为“大制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浙江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的完备配套,为“大自贸”构建起强大的平台;华东联运港的塔吊林立,则为“大物流”格局锚定了浙中坐标。“最让我惊讶的是,就在距离我老家不远处的地方,金华市中心医院新院区已经落成,金义高铁站正在谋划建设,这样的‘大配套’,在区县级城市中罕见。”胡勇锋感慨道。

在外二十载,商海浮沉,胡勇锋始终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变化。站在产业运营的专业维度,他为家乡发展勾勒路径:“要握紧‘金漪湖科技创新策源地’这张王牌,加快平台建设进度,让‘大科创’真正成为金字招牌。”在他看来,大科创平台建设是吸引新质生产力的“磁石”,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建设高能级科创智造平台,助力金义新区走向全省前列。